循环泵安装作业指导书.doc
10页作 业 指 导 书工 程 名 称:电厂二期2300MW机组扩建工程项 目 名 称:循环泵安装批准: 日期:审核: 日期:会签: 日期:编制: 日期:编制单位:********公司目 录1. 工程概况及工程量2. 编制依据3. 施工条件准备及作业条件4. 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5. 质量标准及要求6. 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保证措施及文明施工要求1. 工程概况及工程量1.1 工程概况循环泵是烟气脱硫工程的辅助设备其型号为700X-TL,泵出口直径700mm,为单级单吸卧式离心泵形式主要由托架、叶轮拆卸环、轴套、机械密封、后护板密封垫、接合板、后护板、泵体、泵盖、护套、叶轮、前护板、吸入盖、“O”型圈及护套密封圈等组成循环泵电机为重庆赛力盟电机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其型号:YKK630-12,额定功率630KW,额定电压6000V,额定电流85A,额定频率50HZ,转速496r/min。
循环泵及其电机安装于吸收塔侧的循环泵房内,每台吸收塔侧循环泵房内装有四台循环泵其电机 1.2工程量:安装循环泵及其电机共八台2. 编制依据2.1 ****2300MW机组烟气脱硫工程工艺流程图2.2 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2.3 **2300MW机组烟气脱硫工程安装施工工程资料2.4 其它对本工程施工有益的信息资料2.5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2.6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焊接篇(DL/5007-92)2.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8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98)2.9 《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2.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3、施工条件准备及作业条件3.1人员配备及素质要求3.1.1人员配备表(见下页)3.1.2素质要求:技 术 人 员:能全面负责该项目的技术工作起 重 工:取得合格证书,能独立指挥,有丰富吊装经验的技术工人钳 工:有铆工经验的熟练技术工人劳 动 力 配 制 计 划 表序号工 种数量(人)备 注1钳 工22起重工23测量工14电 工16普 工23.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序 号机械或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台)备 注150T履带吊SC500-212卷 扬 机2T13倒 链2T-5T44角向磨光机Ф100-15025经 纬 仪J2-216水 准 仪NAL22417框式水平仪0.0218百分表1-1039磁性表座/210水平尺211塞尺13.2设备堆放循环泵到货后应跟据组合场的布置情况进行分类堆放,循环泵堆放应平整有序,下部应垫好枕木,严禁在堆放时使循环泵产生变形现象。
3.4施工人员已经过安全技术交底,且施工现场具备施工条件4、 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4.1 施工流程:熟悉图纸→设备进场→基础划线→垫铁配置及地脚螺栓安装→设备二次搬运→循环泵及其电机基框找正→循环泵及其电机联轴器安装→循环泵及其电机吊装、初步找正→二次灌浆→循环泵及其电机联轴器找正→三次灌浆→联轴器连接→检验4.1.1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图纸,了解施工流程、安装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4.1.2 设备进场清点与检查4.1.2.1按照设计图纸和装箱清单,检查循环泵及其电机到货是否齐备;收好设备中的小件,并标记好安装位置,确保安装时的随用随有4.1.2.3检查到货循环泵设备是否有缺陷,设备尺寸是否正确,并做好记录,收好随车文件(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 4.1.3基础划线4.1.3.1对基础进行检查,检查基础的浇灌质量,基础的位置、标高和外形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规范要求,并做好记录4.1.3.2以甲方提供的坐标为基准,根据图纸及工艺规程,划出循环泵及其电机的基础中心线、标出中心点,并用墨线清楚的标记出来4.1.4 垫铁配置及地脚螺栓安装4.1.4.1 垫铁配置4.1.4.1.1 放置垫铁处的混凝土面必须凿平,纵横水平;垫铁与混凝土的接触面要均匀,且不小于75%。
4.1.4..1.2 每一垫铁组一般用二块平垫铁和一对斜垫铁,较厚的放在下层,伸出基框两端均匀,放置整齐4.1.4.1.3 垫铁表面要平整,垫铁之间及垫铁与基框之间要接触良好,用0.1mm塞尺检查,塞入深度不超过垫铁接触长度的20%4.1.4.2 地脚螺栓安装4.1.4.2.1 地脚螺栓按图纸要求进行制作,制作完成后检验地脚螺栓的垂直度,垂直度偏差不超出地脚螺栓长度的1/1004.1.4.2.2 地脚螺栓应清理干净,螺纹部分涂油脂,地脚螺栓底端不与孔底、孔壁相碰以保证二次灌浆的质量4.1.5设备二次搬运4.1.5.1 循环泵及其电机二次搬运应确保完好,并采取措施以防循环泵及其电机在二次搬运过程中出现碰撞而造成人为破坏4.1.5.2 根据现场情况,二次搬运可用两根槽钢做成临时滑轨,以倒链配合使循环泵及其电机移至循环泵房内4.1.5.3 二次搬运结束,应对设备进行重新清点以防遗失4.1.6 循环泵及其电机基框找正4.1.6.1 按厂家提供的基础负荷图及安装图进行基础施工4.1.6.2 基框安装前先在基框上划出纵、横向中心线4.1.6.3 将基框吊放在预先放置且调整好的垫铁上,并调整基框在基础平面上的位置,使基框与基础上的纵、横向中心线达到上下一致。
4.1.6.4 将基框与基础间的地脚螺栓临时拧紧,复查基框的位置与标高,使其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4.1.6.5若基框的位置与标高不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应调整垫铁厚度使其符合图纸及技术规范要求每组垫铁与基框均应接触良好,基框应水平,其标准应达到0.1mm/500mm4.1.7 循环泵及其电机联轴器安装4.1.7.1 对联轴器安装应先测量装配部位尺寸,轴与联轴器内孔配合为过渡配合轴端不应超过联轴器端面安装时如发现轴颈过长,可在轴颈上加装套圈,使轴不至于超出联轴器端面4.1.7.2 联轴器装在轴上后,其径向跳动不应大于0.1mm,其测量方法:在距轴中心200mm处用百分表测量4.1.7.3 配键键与键槽的配合在两侧要无间隙,在顶部可有0.1-0.4mm的间隙不允许用加热的方式来增加键的紧力4.1.7.4 联轴器的装配方式一般采用热套,也可采用冷套视具体情况而定冷套时用压力机或锤子通过铜棒给联轴器加力;热套时可将联轴器加热至适当的温度4.1.7.5 装配联轴器时如内孔尺寸过大,可采用加装内套的方法处理套筒壁厚为8-12mm,采用过盈配合装配在联轴器轴孔内,再将套筒内径加工至所需尺寸绝对不能采用在联轴器内孔和轴之间放置垫片或将轴打“毛”的方法来取得联轴器与轴颈之间的紧力。
4.1.8 循环泵及其电机吊装、初步找正4.1.8.1 划出循环泵及其电机的中心线将循环泵及其电机吊装至各自的基框上就位4.1.8.2 使循环泵及其电机的中心线与各自的基框中心线上下一致4.1.8.3 对循环泵进行找正4.1.8.4 电机就位以循环泵的联轴器为准,进行找正在电机就位时,在电机地脚和基框之间垫入3-5mm的垫片,为以后联轴器在找中心时有调整的余地4.1.9 二次灌浆4.1.9.1 初步找正后,即可进行地脚螺栓灌浆通过灌浆将地脚螺栓固定起来,并使与整个基础连成一个整体4.1.9.2 灌浆前应对地脚螺栓孔内进行清理,去除孔内油污、泥土等杂物同时用水冲洗干净,保证新浇混凝土与原混凝土结合牢固4.1.9.3 灌浆养护后,混凝土强度应达到70%以上时,才可拧紧地脚螺栓螺母要采用对称的、分几次拧紧的方法,以保证地脚螺栓和基框受力均匀拧紧螺母时先从中间开始,然后往两头交错对称的进行,用力要均匀拧紧螺母后,丝扣应露出螺母外2-3扣4.1.10 循环泵及其电机联轴器找正4.1.10.1 找正工具采用塞尺、百分表、磁性表座及钢直尺等工具4.1.10.2 联轴器找正以循环泵为基准,待循环泵找正固定后,再进行联轴器的找正。
4.1.10.3 移动电机使两联轴器的端面间隙在图纸及技术要求规定的范围以内,防止在两轴运行时发生轴向窜动而产生顶轴电机移动可利用加装在其地脚附近配制的顶丝来推动,不允许用重锤敲打4.1.10.4 将钢直尺放在两联轴器的圆周平面上,根据钢直尺与较低的一个联轴器平面之间的间隙,先作初步找正当需要变更电机轴心的高度时,可在电机地脚下抽出或放入垫片,并利用撬杠或千斤顶来少量的抬高和放下电机4.1.10.5 用一只联轴器螺栓将两只联轴器连接起来,装上磁性表座和百分表旋转联轴器,每转90度,测量联轴器的径向、轴向跳动,并做好记录一般先找正联轴器的端面,后找正联轴器的外圆4.1.10.6 找正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1)联轴器找正前,要将电机地脚接触面清理干净,检查接触是否良好,不应有较大的脱空间隙2)测量联轴器的径向、轴向跳动时应确保精确3)每次调整地脚下垫片或移动电机后,都必须拧紧地脚螺栓,以保证测量精确4)在读测量数值前,应使两根轴都推至使轴缘顶住轴承的位置,以防转子盘动时产窜动,影响测量的准确性5)在找正中每个地脚下的垫片不宜超过三片,如高度不够时,可改变垫片的厚度4.1.11 三次灌浆4.1.11.1 电机找正,并紧固地脚螺栓后,即可进行基础的清理和“打毛”,进行三次灌浆。
4.1.11.2 待灌浆层达到强度后,再复查联轴器的找正4.1.12 联轴器连接4.1.12.1 联轴器的连接要在循环泵及其电机安装找正,且电机单独试运良好后进行4.1.12.2 用连接螺栓连接联轴器时,应保持原来的对应孔位,以免错位造成配合不好4.1.13 检验按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循环泵安装的检验,并做好记录5、质量标准及要求5.1循环泵安装质量标准符合图纸技术设计要求5.2循环泵安装质量标准符合《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规范》锅炉机组篇5.3设备安装应有完善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应包括交底情况、日常施工情况、缺陷处理记录及验收情况6.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保证措施及文明施工要求6.1 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保证措施6.1.1 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6.1.2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危险作业处需设安全网6.1.3 所有特殊工种应有合格证才能上岗6.1.4 施工前必须经安全技术交底,施工时做到心中有数6.1.5 组件起吊前应清除组件上的杂物6.1.6 严禁使用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