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线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
10页管线工程测量施工方案目录一、 适用范围 3二、 施工准备 32.1技术准备 32.2仪器设备 32.3作业条件 4三、 施工工艺 43.1工艺流程 43.2操作工艺 43.2.1. 测量桩位交接: 43.2.2. 桩位复测: 53.2.3. 控制网测设 53.2.4. 管线开挖测量 63.2.5. 管线基础测量: 73.2.6. 管线安装测量: 73.2.7. 回填过程测量: 73.2.8. 竣工测量 7四、 质量标准 84.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84.2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84.3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 9五、 成品保护 9六、 应注意的问题 9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10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管线工程施工测量一、 适用范围适用于明挖法输水管线工程施工测量二、 施工准备2.1技术准备2.1.1熟悉设计文件,明确设计意图及要求2.1.2进行现场踏勘,了解作业现场情况2.1.3依据建设单位提交的各种平面、高程控制点资料,制定具体工程 测量技术方案,并经审批2.1.4依据设计图提供的定线条件、结合工程施工的需要,做好测量所 需各项数据的内业搜集、计算、复核工作。
2.2仪器设备2.2.1主要测量设备:全站仪:测角精度不低于 2;测距精度不低于 5mm+5ppm D经纬仪:不低于J6;水准仪:不低于S32.2.2辅助工具和材料1. 水准尺、钢尺、盒尺、大锤、水泥钉、小钉、木桩、白灰、混凝土标 桩、标志牌、红漆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2. 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等必须经有资质的计量检测部门检定合格2.3作业条件2.3.1给定的测量平面控制点不得少于 3个,高程控制点不得少于个2.3.2具有施工设计图纸及测量有关的设计变更2.3.3施工测量人员应具有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2.3.4已核对管线平面位置和高程与设计相符三、施工工艺 3.1工艺流程测量桩位交接 一► 桩位复测 一► 控制网测设管线开挖测量―,管线基础测量~- 管线安装测量回填过程测量 k 竣工测量3.2操作工艺3.2.1.测量桩位交接:测量桩位交接由建设单位主持在现场由勘测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交桩,施工单位由测量主管人员负责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依照资料在现场指认移交交接桩时,各桩位应完整稳固,交接桩测量资料必须齐全,现场标桩应与书面资料要吻合如与相邻施工段相接时,应在相邻施工段多交接一个平面控制点和一个调和控制点,接桩后应做好护桩工作,同时做好标识便于寻找。
3.2.2. 桩位复测:接桩后,应立即组织测量人员进行内业校核及外业复测平面控制点复测采用附合导线测量方法进行高程控制点复测采用附合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复测的技术要求不应低于原来控制桩的测量精度等级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业主及交桩单位研究解决,复测合格后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或业主提交复测报告,以使复测成果得到确认后使用3.2.3. 控制网测设务平面控制网布设形式管线工程平面控制测量方法采用附合导线方法b高程控制网布设形式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附合水准测量方法,高程控制点每 200m左右布设一点,施工期间应定期复测c控制网测量① 选点、埋石加密控制点应选在距沟槽边 20m-50m点位应通视良好、便于施测和长期保存控制点应埋设混凝土桩或现浇混凝土,中心预埋4 6钢筋作为中心点,钢筋中设十字中心线② 外业观测控制网测设应符合国家控制测量相应等级及相关要求③ 内业作业㈠计算所用全部外业资料与起算数据,应经两人独立校核,确认无误后 方可使用㈡各级控制点的计算,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平差法或近似平差方法㈢平差时,使用程序必须可靠,对输入数据进行校对,输出数据应满足 相应精度要求3.2.4.管线开挖测量① 开挖前测量:沟槽开挖前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案进行中线定位,采 用极坐标方法测放管线中线桩时,应在起点、终点、平面折点、竖向折 点及直线段的控制点等位置测设中心桩。
管线中线桩每10或者20、50m 一点,桩顶钉中心钉,并应在沟槽外适 当位置设置栓桩,根据中线控制桩及放坡方案测放沟槽上口开挖位置 线,现场撒白灰线标注然后在上口线外侧对称钉设一对高程桩,每对 高程桩上钉一对等高的高程钉高程桩的纵向间距宜为 10或者20m② 开挖过程测量开挖过程中,测量人员必须对中线、高程、坡度、沟槽下口线、槽底工 作面宽度等进行检测,并在人工清底前测放高程控制桩③ 人工清底后测量沟槽检底后,采用极坐标方法或依据定位控制桩采用经纬仪投点法向槽 底投测管线中线控制桩,采用水准测量或钢尺悬吊法将地面高程引测至沟槽底④ 井室开挖测量井室开挖与沟槽开挖同时进行,根据井室桩号坐标及控制点坐标,采用极坐标方法测放结构中心位置,依设计或相应图集测放结构开挖上口线及开挖高程控制桩,同时进行栓桩3.2.5. 管线基础测量:根据检底后管线中线桩及设计基础宽度测放管线基础结构宽度,同时测放管线基础周度控制桩管线基础施工后复测基础中线偏差、局程3.2.6. 管线安装测量:管道基础施工后恢复中线,根据不同管线结构形式及附属设施分别进行安装放线3.2.7. 回填过程测量:根据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测放回填土不同区域及分层高程控制桩 标出每层回填土压实厚度。
3.2.8. 竣工测量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测绘单位进行测量竣工测量完成后,由承接竣工测量的单位编制〈〈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成果报告书》,由建设单位留存并报送规划部门四、质量标准 4.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见表4-1.表4-1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导线长 度(km)平均边长(km)测角中 误差测距中 误差测距相对中 误差测回放方位角闭合差相对闭合 差DJ1DJ2DJ6一级40.5515< 1/300012410Vn< 1/15000二级2.40.25815< 1/14000-1316V n< 1/1000三级1.20.11015< 1/7000-1224Vn< 1/5000注:n为测站数 4.2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应符合表4-2中的规定表4-2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等级母丁米同差全中误差(mm)水准仪型号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符合或环线闭合差与已知点联 测附合或环线二等2DS锢瓦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4VL三等6DS锢瓦往返各一次往一次12VLDS3双面往返各一次四等10DS3双面往返各一次往测20 VL等外15DS3单面往返各一次往测30 VL注1.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 倍。
2.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 (km) 3.三等水准测量可采用双仪器高法单面尺施测4.3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4-1、表4-2的规定表4-3管线起点、终点、井位允许偏差表 表4-4管线高程允许偏差类型点位允许偏差(mm)类型点位允许偏差沟槽内及架空10自流管3埋地25压力管土 10五、成品保护 1控制点应选在不易破坏的地方2对测量桩点进行标识,并对控制点米用护栏进行保护六、应注意的问题6.1必须坚持测量复核制度,测量复核后方可施工6.2内业计算必须由两人独立计算、互相复核6.3永久施工控制点,必须埋设在施工变形区以外,如管线施工采取降 水,永久控制点必须远离降水区,降水后降水区内的控制点必须与永久 控制点联测6.4在阳光下测量时,仪器应在测伞下支设,防止因脚架受热不均而使 仪器偏移,造成测量不准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6.5雨期施工必须加强对控制点的复测,以便及时发现控制点是否有变 动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7.1在现状道路进行施工测量时,应设警示标志或安排专人警戒7.2测量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规定7.3测量人员在使用仪器施工测过程中,必须坚守岗位,应有专人看护,避免仪器受震、碰撞及倾倒。
7.4在基坑内测量时,应在大型施工机械作业范围之外的安全区域内操 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