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doc
76页1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序言《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家教类原创作品,也是我社自《哈佛女孩刘亦婷》重点推出的素质教育图书,有着极好的市场潜力作者是任教十余年、读了北师大教育硕士、又培养了一个优秀女儿的尹建莉女士她女儿跳过两次级,16岁参加高考,高于清华录取线22分,被内2如何提升爱的质量父母之爱都是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的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水准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3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苦恼,凡是因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他遇到了不准确的引导只要观点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习就能够变得轻松愉快4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如何对孩子实行品格教育?不需要说教,不需要奖惩,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里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决定一生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培养“好习惯”过程中假如方法用的不对,恰恰就培养了坏习惯方法用对了,好习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准确的方法,其实远比错误的方法简单易做6做家长应有的智慧家长掌握着孩子的命运任何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从改变家长自己做起家长教育理念上的“一线之差”,能够让孩子的命运有“千差万别”的不同7小事儿就是大事情儿童无小事,所有的小事对孩子来说都是大事。
父母在小事上有准确观点,不误导孩子,就是帮孩子成就了大事孩子也会以做大事的气质回报家长8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一些“坑”堂皇地布在地上,从来不缺少被坑者,而一个“坑”足能够折断儿童的某一种天赋,严重的能够毁坏他的一生假如家长知道那叫“坑”,花钱买伤害的事情就不会再发生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序言一《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家教类原创作品,也是我社自《哈佛女孩刘亦婷》重点推出的素质教育图书,有着极好的市场潜力作者是任教十余年、读了北师大教育硕士、又培养了一个优秀女儿的尹建莉女士她女儿跳过两次级,16岁参加高考,高于清华录取线22分,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真正贯彻了素质教育,她的女儿不但仅成绩好,水平强,在个性品格上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教育原则:如在“不管是最好的管”一文中,作者提出:要尊重儿童,对孩子管制、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很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孩子就会变得无所适从;在“像牛顿一样”一文中,作者提出家长要“一定要从内心理解到儿童成长需要‘试误’孩子从生活中汲取的经验与教训,比你口头讲一百遍的道理都印象深刻”;在很多家长陪孩子写作业问题上,作者提出:“不陪才能养成好习惯”,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陪孩子写作业常常造成孩子的依赖心理,结果适得其反;在我们惩罚不认真的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作者给出了“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的新理念……很多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观点,经过作者的比照分析,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很多时候都做错了。
能够说,这本书能够引起一场家庭教育的革命,改变很多家庭教育的错误观点有着极强的实用性,能很好地借鉴,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工具书序言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各种理论类家教类图书充斥市场的,本书作者以表达的笔法、以充满爱心的语言改变了家教类书不好读、看不进去的印象,很多读者都反映看这本书的时候都是一口气读完的当然,不但仅是语言在吸引人,更重要的是对作者传达的教育理念的接受和佩服 至于本书的实用性,这里引用两个读者感言最能说明问题: 作者的一位老同学看了作者的文章后也说:我原来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间的差别自从看了你的这些文章,才发现这差别原来是我和你之间的——作为母亲,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实仅仅把孩子养活大了 一位最先看完全书的读者:以前我也读了一些相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但经常是失望读的时候觉得说得句句有理,放下书时却觉得什么也不会;有的书甚至仅仅在炫耀“成功”,让人越读越自卑,越读越不知该如何做家长了读了你的这些文章,我才真正知道面对孩子时应该如何想,如何做;我的孩子现在已上初中了,只恨没有早一些读到这些文章,你为什么不早些写出来呢?“打针有些疼”(1)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适宜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
有一次,我在医院走廊里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拒绝打针,他的父亲,一个人高马大的大男人真就弄不住他父亲看来也是用了力,几次想抓住小男孩子,最后都被挣脱那个小男孩的反抗真能够用“拼了命”来形容,小小身躯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凄厉的哭喊声让人感到震惊,整条走廊都被惊动了 一个人的情绪假如没走到极端,能有“拼了命”的能量吗?能够想象小男孩的恐惧到了什么水准,也能够想象打针这件“小事”给孩子带来多么大的心理折磨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很多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家长的职责是协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就说打针这件事,一辈子要遇到很多次,如何面对打针,也不是件完全能够忽略的小事何况由此而来的一些心理,还能够迁移到其它事情上大人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认为这很简单,只要把孩子摁住了,或哄骗着打了就没事了家长应教育孩子尽可能平静地接受,并培养他们忍耐痛苦的勇气我记得圆圆第一次因生病打针是在一岁八个月,刚刚懂点事,会说一些话她得的是急性肺炎,我先带她到门诊看,大夫给开了针剂取上药后,我告诉她要带她去打针她可能对几个月前打预防接种针还有印象,流露出害怕的表情。
她打预防接种针时还不太会说话,懵懵懂懂中屁股被扎了一下,有些痛,哭了几声,针头一拔出去,我赶快说“咦,你看这个杯子上还有个小猫咪呢”她的注意力被杯子上印的猫咪吸引了,就忘记屁股被扎这回事现在我说要打针,可能唤起她的那个印象了,我抱着她走到处置室门口时,她突然说:“我不打针打针有些疼”(2)我停下来对她说:“宝宝现在生病了,咳嗽,还发烧你觉得生病了舒服不舒服啊?”圆圆说不舒服那宝宝想不想让病赶快好了?”圆圆回答“想”她又咳嗽,小脸蛋烧得红红的我亲亲她的脸蛋说:“大夫开的药就能让小圆圆的病好了,能让宝宝变得舒服要是不打针,病就总也好不了 小孩子其实最懂事,大人只要准确地把理由陈述给孩子,孩子是会听懂的她生病不舒服,肯定也想让病赶快好了 圆圆从道理上接受了打针,但她小小的心还是害怕,满眼忧虑地问我“打针疼不疼呀?”我微笑着平淡地说:“哦,有点疼,不过疼得不厉害,就像你那天坐小凳子不小心摔个屁墩儿一样圆圆听了,忧虑有所减缓我接着问她:“你觉得那天摔个屁墩儿,是疼得厉害,还是就有一点点疼?”圆圆回答“有一点点疼” “哦,打针的疼和那个疼差不多,也是有一点点我很坦率地告诉她,然后又说:“摔屁墩儿小圆圆不哭,打针也用不着哭,是不是?”圆圆点点头。
但我能看出她心里还是有一些顾虑和紧张的于是又给她打气说:“妈妈觉得圆圆很勇敢,你试试看自己勇敢不能忍住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想哭也没事我的话给了她鼓舞,让她觉得自己勇敢;又给了她退路,让她觉得想哭也没事 我和她说话时的表情始终是又愉快又轻松的,表现出打针确实是很简单的事圆圆也坦然了很多,她的愿望肯定是想当英雄,同时对妈妈的话深信不疑,因为妈妈从没骗过她一次,既然仅仅“有一点点疼”,那也没什么好怕的 打的时候她很紧张,浑身绷得紧紧的,但没哭护士看圆圆在打针过程中那么配合,表扬了她圆圆通过“试验”,觉得打针的痛,确实是能忍住的,心态由此变得很镇静 门诊看了几天不太好,就住院了一个病房有八个孩子,绝大局部比圆圆大些,两到三岁每当穿白大褂的人进来,不管是护士还是医生,有时仅仅进来量体温或问句话,病房里一下就哭成一片,孩子们惊恐万状,宛如羊圈里进了狼只有圆圆一人不哭不闹,她会停止玩耍,要我抱着她,一脸忧愁地等着虽然她也不喜欢打针,但她已能理性地接受了扎针过程中她从不乱动,总是很配合,每天能受到护士的表扬 因为当时孩子太小,打点滴时胳膊上找不到血管,只能在脑门上扎针,但脑门上的血管也很细,往往不能一下扎住了,经常得扎两三次。
有一天一个新来的小护士给圆圆扎针,居然一连扎了七下都没扎住大人被一连扎七下可能都受不了,我和她爸爸在旁边都有些无法忍受了圆圆开始哭泣,但并不大哭,仅仅哼哼唧唧地哭,脑袋却一动不动地让护士摆弄第八下扎住了,胶布一贴好,她马上就不哭了我心里真佩服这个小家伙 我看到病房里一些家长,每天都采用哄骗、威吓、强制的手段让孩子打针针扎到那些孩子的身上,好像比别人多痛多少倍似的家长的做法不但放大了孩子的痛苦,也没有教会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打针有些疼”(3)当时圆圆的治疗还需要做一种“超声雾化”的理疗,是让孩子呼吸一种加了药剂的雾气方法很简单,就是把喷雾口靠近孩子的脸,让她自然呼吸十分钟 第一次做时,护士推来仪器,我们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仅仅按护士的要求把孩子抱起来白色的微微带有药味的雾气随着机器“嗡”一声的启动,一下喷到圆圆脸上,她大吃一惊,本能地把脸扭开护士立即让我把孩子抱紧,别动我就赶快把圆圆抱紧了,力图让她的脸对着喷药口圆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紧闭双眼,努力挣扎,想躲开雾气,开始哭,我尽量不让她动护士也在调整,圆圆的脸扭到哪儿,她就把喷气口跟到哪儿圆圆挣扎了一会儿挣不开,终于大哭,开始强烈反抗。
才做了五分钟,她反抗得做不成,只好作罢 比较打针,“超声雾化”应该说没什么痛苦,仅仅自然呼吸一些雾气,有淡淡的药味,并不难闻因为没提前给圆圆做思想工作,在她毫无心理准备下强行要她接受,所以成为圆圆最为恐惧的事此后几天她一直拒绝做超声雾化,只要看到护士推一个类似雾化机的东西进来,立即就紧张起来,远不像对待打针那样从容淡定 这件事确实是大人没做好,给孩子带来恐惧了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应有几个原则: 一是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假如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 二是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比方告诉孩子你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能够治病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 三是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度缩小比方很多家长带孩子打针时,为了消解孩子的紧张,就说“一点也不疼”,孩子上一次当后,就绝不肯再上第二次当;他们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就失去一次萌发机会,并且以后会不信任大人 四是激发孩子的勇气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适宜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五是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警察就要来抓你”,或“吃了这药就给你买个遥控汽车”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糟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儿童应该从小学会理性面对一些困难或痛苦,不但能缓解痛苦,还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圆圆两岁半时,有一天半夜突然哭醒她呼吸困难,喉咙处好像卡了什么,看起来很痛苦的样子我恰好刚看过一个关于小儿喉头水肿的资料,觉得圆圆的症状很相似孩子得这个病十分危险,一是儿童喉管细,二是小孩子不懂事,越难受越要哭,越哭水肿得越厉害,这可能会导致喉管堵塞,引起窒息 那一瞬间我害怕极了,尽量把语气放平对圆圆说:“宝宝不要哭,你现在觉得呼吸困难是因为你这块儿水肿了我指指她的喉咙,又告诉她,“要是哭的话就会肿得更厉害,就更不好出气了你忍耐一下好不好,不要哭,妈妈马上带你去医院圆圆听懂了,立即就不哭了,配合我穿好衣服即使她看起来那样难过,却一声不吭打针有些疼”(4)她爸爸当时在外地工作,那时集宁晚上打不到出租车。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