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培养音乐的耳朵.doc
4页第二课 培养音乐的耳朵“只有当你成为更自觉听,更有意识的聆听者——不仅在听,而且在听某些事物的时候——你才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永.普兰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认真感受《山林的呼唤》和《夜》的音乐意境带来的美感能积极参加学唱,背唱《山林的呼唤》中“山歌风”音乐主题2、 技能目标:能区分管弦乐队中双簧管,英国管和竖笛的音色了解作品的结构,主题、作曲家生平及乐曲的创作背景3、 情感目标: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力求从三个阶段赏析作品美感阶段——表达阶段——纯音乐阶段教学方法:引导,启发,讨论,提问,对比等教学步骤:一、 组织教学:本课是第一课的延伸,共同完成“音乐的欣赏”单元的教学任务培养音乐的耳朵”换而言之“怎样倾听音乐”二、 导入新课 不知同学们平时是如何欣赏音乐的?一首好曲子是什么吸引你呢? 美国作曲家艾伦.科普点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应从三个阶段深入地欣赏,倾听音乐:美感阶段,表达阶段,纯音乐阶段” 那让我先来欣赏一首交响组曲之一《山林的呼唤》三、 赏析1、 思考:(1)该曲可分为几段? (2)能听出哪些乐器? (3)能听出它的音乐主题吗? (放音乐) 第一遍,纯听音乐。
你听到什么?(情绪,意境) 第二遍,师先讲授作者,创作背景,作品结构,乐器,全乐章 再听,生思考 第三遍,纯听音乐(旋律,节奏,音色等)2、 乐曲分析(1) 作者简介: 马思聪:作曲家,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代表作有小提琴曲《内蒙古组曲》、《西藏音诗》、舞剧《晚霞》、歌剧《热碧亚》等2) 教材分析:《山林的呼唤》交响组曲《山林之歌》第一乐章带再现的三段式: 呈示部(A) 中部(B) 再现(A’)主题“a”山歌风 主题“b”呼唤式 “山歌风”再现 双簧管 主题“c”带装饰优美 长笛 a b c b’ a’(3) 再次听赏: 感受音乐的旋律各种乐器的不同色彩和音乐的意境给你带来的情感……四、 延伸欣赏《夜》1、《山林之歌》这是一部标题性的交响组曲,有五个乐章组成: (1)山林的的呼唤 (2)过山 (3)恋歌 (4)舞曲 (5)夜1、3、5乐章抒情 ,2、4乐章活泼欢快首尾乐章前后呼应,形成一个整体,表达了作曲家对南方山林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的美好感受。
2、欣赏《夜》思考:1.仔细听赏,你发现与《山林的呼唤》在乐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 2.“山歌风”旋律在这乐章中出现过几次? 3.通过这一乐章你联想到什么?(师生互动)4、 课堂小节: 理想的聆听者是同时既能进入音乐又能超脱音乐的,他一方面点评音乐,一方面欣赏音乐作曲家为了谱写自己的乐曲,也必须进出自己的乐曲,时而为他陶醉,时而又能对它进行冷静的批评,在创作和欣赏音乐时要同时具有主观的和客观的态度 倾听音乐的三个阶段 美感阶段——表达阶段——纯音乐阶段—— (举例:看电视剧)附: “山歌风” 清新,幽远 “呼唤式” 空旷,神秘“夜” 静谧,清凉山林景色的绘画,摄影作品展示给学生“山林的清晨”“落日的余晖” “牧归”“月夜”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