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蔡元培的资料简介.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weil****i173
  • 文档编号:192870077
  • 上传时间:2021-08-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01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资料来源:来自本人网络整理!祝您工作顺利!蔡元培的资料简介 蔡元培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蔡元培的资料简介,供大家参阅! 蔡元培简介 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训练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训练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与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训练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训练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讨论院,主导训练及学术体制改革1927年参加发起"护国救党运动,认为应当清党但反对杀人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讨论院院长,贯彻对学术讨论的主见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讨论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训练奠定思想理论根底 1933年,蔡元培建议创立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蔡元培人物生平 1868年1月11日,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的山阴县 1871年,同治辛未十年4岁的蔡元培入家塾 1878年,光绪戊寅四年,蔡元培11岁,父亲蔡光普因病早逝 1879年,光绪五年12岁时,寄居到姨母家读书1880年,光绪六年蔡元培13岁时由姨母家转到李姓塾师家读书1884年,光绪甲申十年蔡元培17岁时,考取秀才1885年,光绪十一年蔡元培18岁时,设馆教书 1889年,光绪己丑十五年蔡元培22岁时中举人 同年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昭1890年,光绪十六年,蔡元培23岁时,进京会试得中成为贡士,未殿试 1892年,光绪十八年蔡元培25岁时,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殿试策论成果为二甲三十四名(等于全国统考第三十七名),内容是"西藏的地理位置 1894年,光绪甲午二十年蔡元培27岁时,春应散馆试,得授职翰林院编修 就在这一年,甲午战斗爆发,开头接触西学,怜悯维新1898年九月返绍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视,提倡新学 1900年,庚子二十六年蔡元培33岁,由于他的妻子受封建思想约束,他们之间的感情始终处在不和状态,而当他渐渐承受了西方新思想后,便开头重新思索女权的定义,于是写出了《夫妻公约》,重新调整与妻子王昭的关系。

      1901年夏,辛丑二十七年,蔡元培34岁时,到上海代理澄衷学堂(现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校长,即为首任校长1901年9月,被聘为南洋公学经济特科班总教习1902年1月1日,壬寅二十八年,蔡元培在杭州与他往日的同学黄仲玉女士举办了他一生中的其次次婚礼 1902年,蔡元培35岁时,同蒋智由等在上海创办中国训练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均曾被推为1903年,癸卯二十九年,爱国学社的活动引起清政府的警觉,下令侦讯蔡元培辗转青岛、日本、绍兴、上海等地,一方面学习德语,预备赴德留学以躲避风头,一方面仍从事训练和革命活动 1903年,蔡元培为抗拒俄国政府觊觎中国北方领土,与上海反清革命志士以对俄同志会的名义办了《俄事警闻》(后改《警钟日报》)1904年,甲辰三十年37岁时,他在上海组织建立了光复会 1905年,乙巳三十一年38岁时,同盟会成立,光复会并入,孙中山委任蔡元培为同盟会上海分会负责人 1907年5月,丁未三十三年40岁时,他在驻德公使孙宝琦的关心下前往德国柏林,入莱比锡大学听课和讨论心理学、美学、哲学诸学科一面学习,一面教授唐绍仪(后任民国政府第一任内阁)4个侄子的中文老师,已近不惑之年的蔡元培开头了4年海外留学的生活。

      在德4年,他编著了《中国伦理学史》等一批学术书籍 1911年11月上旬,宣统三年辛亥年,辛亥革命爆发,在陈其美去电督促下,蔡元培取道西伯利亚回国 1912年1月4日,民国元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他就任南京临时政府训练总长训练部在蔡元培之下对公众征求可能的国歌,后来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国歌,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国歌拟稿,歌名《五旗共和歌》(中华民国国歌) 1912年1月19日,民国元年,他公布了《一般训练暂行方法》,并主持制定了《大学令》和《中学令》,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大学和中学校令,他强调要把中学和大学建筑成健全国民的学校任南京临时政府训练总长,主见采纳西方训练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确立起中国资产阶级民主训练体制二次革命失败后,携眷赴法,与李石曾等创办留法勤工俭学会 1912年2月,鲁迅被他邀请到训练部任职1912年7月,蔡元培因不愿与袁世凯政府合作而辞职1913年,民国二年蔡元培46岁时,再次赴法国从事学术讨论,在留欧的三年时间里,又编撰了不少哲学美学著作 1915年6月,民国四年,蔡元培48岁时,他与李石曾、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训练会,在法国倡勤勤工俭学,盼望以次组织关心更多华人到欧洲求学,后来的周恩来、邓小公平均是通过这个组织的关心后顺当在法国进展学习的。

      1916年夏,黎元洪的最终明令复原了民国初年的《临时约法》,孙中山、黄兴等一大批流亡海外的革命党人纷纷相约回国,一些浙江籍议员还发电给远在法国的蔡元培,说是要推选他当浙江省督军 1916年11月8日,蔡元培与吴玉章一起乘船由马赛回国,抵达上海1916年12月26日,授命担当北京大学校长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讨论,主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五四运动中支持同学爱国行动,多方营救被捕同学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发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对同学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尊敬师长,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 1917年,蔡元培聘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聘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新派人物在北大任教,采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实行"教授治校的制度,提倡学术民主,支持新文化运动 同年,蔡元培邀请有名哲学家梁漱溟到北京大学讲授印度哲学;徐悲鸿应蔡元培之邀从日本东京返北京,任北京大学画法讨论会导师 1917年7月,胡适从美国学成回国,其时胡适并未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但蔡元培为了让胡适进入北大不惜帮其伪造学历。

      1917年7月3日,蔡元培在北大发表热情洋溢的就职演说的余热未散,就向黎元洪总统提出辞职了,措辞委婉,但动因沉郁,那就是抗议张勋复辟 1917年10月,民国六年,蔡元培50岁时,主持训练部召开北京各高等学校代表会议,争论修改大学规程,北京大学文科提出废班级制,采纳选科制的议案,会议议决通过,打算在北大试行北大选科制规定每周一课时,学完一年为一个单位,本科应修满80个单位,一半必修,一半选修(理科酌量削减),修满即可毕业,不拘年限;预科应修满40个单位,必修占四分之三,选修占四分之一选修科目可以跨系 1918年,他更明确地指出:"大学为纯粹讨论学问之机关,不行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行视为贩卖学问之所学者当有讨论学问之爱好,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 1918年5月22日,蔡元培为"中日防敌军事协定反对政府变相卖国,又向大总统提出辞呈 1918年11月16日,民国七年蔡元培51岁时,"一战刚完毕,在天安门前组织集会庆贺,发表题为《劳工神圣》的演讲,鲜亮提出要"认识劳工的价值,并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 1919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废除科,改原隶属于科的学门为系,设立14个系,废学长,设系主任。

      原来的文、理、法三科分别改称第一、二、三院,仅作为各系所在地区的标记(因原来三科分布在不同地区),不代表一级机构 1919年5月8日,五四运动爆发后,蔡元培为抗议政府逮捕同学,于5月8日提交了辞呈并于9日离京1919年5月13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校长向政府齐上辞呈,支持蔡元培 1919年6月15日,在他发布的《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中说:"我肯定不能再作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后由于北大师生竭力挽留,蔡元培容许只做北大师生的校长 1920年初,蔡元培与李石曾、吴敬恒,利用庚子赔款,创办中法大学于北京蔡元培任校长1920年2月,蔡元培下令允许王兰、奚浈、查晓园3位女生入北大文科旁听,当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中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 1920年5月,蔡元培聘任地质学家李四光出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 邀有名作家莎菲回国任北京大学文学教授,8月,聘鲁迅为北京大学讲师1920年年底,被北京大学派遣去欧洲考察与法国里昂市长赫礼欧(Herriot),里昂大学医学院院长雷宾(Lepine)等,合作设立里昂中法大学协会,打算在里昂成立中法大学。

      1923年春,不满北洋政府训练总长彭允彝破坏法制的行为,提出辞职,离京南下秋间转赴欧洲,从事讨论和著述,并参加要求英、法等国退还庚子赔款兴办训练事项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经孙中山提名,中选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1926年初回国在上海参与苏浙皖三省结合会,协作北伐战斗,策划三省自治运动,遭孙传芳通缉 1927年起,在南京国民政府任大学院院长、司法部长和监察院长等职1927年3月28日,蔡元培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会议主席,对吴稚晖提出的弹劾共产党表示附议,主见"取消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之党籍4月2日,蔡元培再次担当主席,蔡元培再次附和吴稚晖关于弹劾共产党的文告,并拿出了《共产党祸党证据及共产党在浙祸党之报告》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最初两年内,蔡元培在政治上仍旧站在蒋介石一边,支持"清共 但与其别人不同的是,在清党的施行过程中,他不支持滥杀,而是盼望将这种政治上的弹压行动纳入比拟标准的法治范围,即同意清党但反对杀人 在清党的初期,蔡元培就曾对浙江清党委员会的草菅人命提出了严峻的批判,并要求在清党中必需执行三条原那么 ,而且出面营救过可能遭国民党逮捕的共产党人和革命青年。

      为劝阻南京国民党当局滥杀行为,蔡元培曾特地撰文劝说国民党当局继承孙中山的高尚人格,以德服人,停顿滥杀 之后一段时期,蔡元培把精力主要放在组建中央讨论院上,他出任中央讨论院院长,开头专注国家民族的文化训练和科技事业,并相继辞去了其他职务"九一八事变后主见抗日,拥护国共合作1932年,与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主动开展抗日爱国运动曾电救杨开慧烈士,援救许德珩等爱国民主人士,营救丁玲、朱宜权等共产党员 1933年,蔡元培建议创立国立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前身),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蔡元培逝世后,国内各主要党派和团体以及要人名流纷纷致电吊唁 蔡元培学术理论 他的训练形式新颖,不拘一格,认为训练是国家兴盛之根本,是国家富强之根基训练思想敏捷,兼容并包,不因学术争议而排挤,广泛汲取各家所长"训练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他主见训练应注重同学,反对呆板僵化他还提倡美育、安康训练、人格训练等新的训练观念 蔡元培认为:训练之于社会,有二大根本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