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标准2010.pdf
19页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标准(2010) 二零一零年三月 2 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3 1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的作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的作用4 2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标准研发技术路线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标准研发技术路线4 3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委员会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委员会5 3.1 委员会组织体系5 3.2 委员会职责与工作模式 6 3.3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委员名单(2010).6 4 报告评级概述报告评级概述8 4.1 评级依据8 4.2 评级流程8 4.3 评级指标9 4.4 等级划分9 4.5 评级报告10 5 评级指标及细则评级指标及细则11 5.1 完整性(权重:25%) 11 5.2 实质性(权重:30%) 12 5.3 平衡性(权重:10%) 13 5.4 可比性(权重:10%) 13 5.5 易读性(权重:20%) 14 5.6 创新性(权重:5%) 15 6 评级报告范本评级报告范本17 附件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简介附件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简介18 致致 谢谢19 前前 言言 2009 年 11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 发布了我国第一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手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 (CASS-CSR 1.0) 。
目前,已有数十家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编制过程中应用、参考了《中国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 ,部分企业向中心提出了“报告评级”的要求 为进一步推动、规范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工作,中心在陈佳贵理事长、彭华岗副 理事长的领导与指示下,在各界专家的支持下,依据《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 , 制定并发布我国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评价标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标准》 中 心邀请我国社会责任研究者、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者以及各行业专家共同组成开放的 “中国企 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专家委员会” ,负责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级 2010 年 3 月,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标准》成功应用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2009 年社会责任报告、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009 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华电集团 2009 年社会责任报告以及中国华能集团 2009 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评级专家委员会对报告作出了 客观、公正的评级,得到企业的认可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秉承“科学、公正、合理、开放”的原 则,希望通过报告评级与社会各界共同推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 3 1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的作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的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是对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评级,具有以下作用: 探索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路径, 丰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 推动我国企 业社会责任的发展。
探索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模式,提高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写水平 为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提供专业支持, 通过报告评级向企业提供专业意见, 推动社会 责任工作健康发展 2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标准研发技术路线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标准研发技术路线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的研发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 告编制指南》为依据,借鉴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的原则与方式,结合我国企业社会 责任工作的现状,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标准 4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 3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委员会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委员会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委员会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的领导机构与执行机构, 是由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及实践领域的专家组成的开放性机构 3.1 委员3.1 委员会会组织体系 组织体系 委员会常设主席一名、副主席一名及委员若干 委员会下设报告评级小组报告评级小组是由委员组成的动态组织,由委员会副主席 担任组长 国内 CSR 报告报告评价准则 国际 CSR 报告报告评价准则 编 制 依 据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现状 对 标 分 析 标准初稿 标准发布 专家意见征求 标准调整 企业试评 5 副主席 委员 A 委员B 委员C委员 Z …… 委员 D 报告评级小组(动态) 主 席 3.2 委员会职责与工作模式 3.2 委员会职责与工作模式 3.2.1 委员会职责委员会职责 接受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评级申请,组织委员会专家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级,出具 评级报告,并与企业就社会责任报告编写和社会责任工作进行深入沟通。
3.2.2 委员会工作模式委员会工作模式 委员会采取开放、灵活的工作模式,根据申请报告评级企业的行业属性等特征,选取 3-5 名委员组成评级小组评级小组专家对报告分别进行评级,由评级小组组长综合专家意 见确定报告最终级别、出具评级报告根据企业要求,委员会可组织专家与企业就提高社会 责任报告质量、规范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流程等问题进行深入沟通 3.3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委员名单(2010) 3.3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委员名单(2010) 当前,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由以下专家组成随着委员会的发展,将吸纳更多的 企业社会责任专家加入 主 席:陈佳贵(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席团代主席) 副主席:彭华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局局长) 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 委 员:楚序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局副局长) 6 7 张峻峰(人力资源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副所长) 韩朝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工作室主任) 杨金忠(上海证券交易所高级经理) 费加航(深圳证券交易所高级经理) 陈元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ISO 社会责任特别工作组秘书长) 刘 刚(中国人民大学 MBA 中心主任) 殷格非(商务部《WTO经济导刊》副社长,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主任) 刘卫华(中国企业公民委员会副会长) 钟宏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 李伟阳(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赖江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 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理事) 4 报告评级概述报告评级概述 4.1 评级依据 4.1 评级依据 报告评级依据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 (CASS-CSR 1.0)和本标准。
中心鼓励所有参照《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 (CASS-CSR 1.0)编制社会责任 报告的企业申请报告评级 4.2 评级流程 4.2 评级流程 1、 企业根据自愿原则向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提出正式的 报告评级申请; 2、 中心与企业达成报告评级协议后在委员会中抽取专家成立报告评级小组; 3、 评级小组成员根据《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标准》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编写指南》 (CASS-CSR 1.0)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分别进行打分; 4、 评级小组组长综合专家意见后形成评级报告,交由委员会主席审签; 5、 组织专家与企业进行后续沟通 8 中心与企业 达成评级协议 中心报请专家委员 会成立评级小组 评级小组对企业 社会责任报告评级 评级小组组长审签 并出具评级报告 中心与企业进行后 续沟通 达成协议后企业必须 无条件使用评级报告 中心与企业签订 正式委托协议 小组成员由不同行业 背景的专家组成 7 个工作日提交 评级报告 受企业邀请中心可组织评级 小组与企业进行面对面沟通 中心工作人员依据 6 大指标提供报告分析 清单,以供专家参考 中心向公司管理层提供 详细的专家意见报告 企业向中心提出 报告评级申请 图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流程 4.3 评级指标 4.3 评级指标 报告评级从六大指标进行打分:实质性、完整性、易读性、平衡性、可比性、创新性。
根据各项指标的关键性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六大指标被赋予不 同的权重,权重由“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专家委员会”专家采用德尔菲法(专家法) 确定 完整性 实质性 平衡性 可比性 易读性 创新性 0.25 0.3 0.1 0.1 0.2 0.05 4.4 等级划分 4.4 等级划分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采取星级制, 共分为七个级别和相应的发展水平: 五星级 (卓 越) 、四星半级(领先) 、四星级(良好) 、三星半级、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各星级对 9 10 应一定的得分区间 报告评级结果与发展水平对应表报告评级结果与发展水平对应表 评级结果 评级图示 发展水平 分数区间 五星级 ★★★★★★★★★★ 卓越 90-100 四星半 ★★★★★★★★ 领先 80-89 四星级 ★★★★★★★★ 优秀 70-79 三星半 ★★★★★★ 良好 60-69 三星级 ★★★★★★ 追赶 50-59 二星级 ★★★★ 发展 30-49 一星级 ★★ 起步 30 分以下 1、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星级按照以下四个步骤确定: 2、 报告评级小组专家分别对六个评级指标按照百分制进行打分; 3、 按照指标权重计算报告综合得分,公式为:综合得分=A 指标得分*A 指标权重+B 指标得分*B 指标权重+……G 指标得分*G 指标权重; 4、 以各专家的报告综合得分的平均分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最终得分; 5、 评级小组组长依据最终得分所处的位置确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星级。
4.5 评级报告 4.5 评级报告 评级报告由以下要素构成: 报告评级概述 报告评级依据 报告评级结论 报告改进建议 评级小组名单 评级小组组长审签 中心理事长审签 5 评级指标及细则评级指标及细则 5.1 完整性(权重:25%) 5.1 完整性(权重:25%) 5.1.1 定义定义 完整性是指社会责任报告所涉及的内容较全面地反映企业对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重大影 响,利益相关方可以根据社会责任报告知晓企业在报告期间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制度、措 施以及绩效 解读 解读 完整性从两个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进行考察: 一是责任领域的完整性, 即是 否涵盖了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二是披露方式的完整性,即是否包含了履行社会 责任的理念、制度、措施及绩效 5.1.2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 评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指标覆盖《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 (CASS-CSR 1.0) 中企业所属行业核心指标的比例 5.1.3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 80-100 分 报告披露了《指南》核心指标的 80%以上,且责任管理、市场责任、 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四部分的指标披露较均衡。
60-79 分 报告披露了《指南》核心指标的 60%以上,且责任管理、市场责任、 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四部分的指标披露均有涉及 40-59 分 报告披露了《指南》核心指标的 40%以上,且责任管理、市场责任、 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四部分的指标披露有偏废 20-39 分 报告披露了《指南》较少的指标,且责任管理、市场责任、社会责任 和环境责任四部分的指标披露有大量缺失 0-19 分 报告仅披露了责任管理、市场责任、社会责任或环境责任四大板块中 的某一板块的少量指标 11 注:总体指标个数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中的分行业指标体系为准 5.2 实质性(权重:30%) 5.2 实质性(权重:30%) 5.2.1 定义定义 实质性是指报告披露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议题以及企业运营对利益相关方的重大影 响 解读解读 企业社会责任议题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受到企业经营特征的影响, 具体来说, 企业社会责 任报告披露内容的实质性由企业所属行业、经营环境和企业的关键利益相关方等决定 5.2.2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 考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否涵盖了行业特征议题、 时代议题等关键的社会责任议题, 是 否涵盖了受其重大影响的关键利益相关方。
5.2.3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 80-100 分 报告披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