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江苏省13市2015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3:动态几何问题.pdf

16页
  • 卖家[上传人]:小****克
  • 文档编号:219094523
  • 上传时间:2021-12-0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39.53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专题 13:动态几何问题1. (2015 年江苏泰州 3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由绕点 P旋转得到,则点 P的坐标为【】A. B. C. D. 【答案】 B. 【考点】旋转的性质;旋转中心的确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和“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确定图形的旋转中心的步骤为:1. 把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点连接起来; 2. 作每条线的垂直平分线;3. 这三条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 此点为旋转中心 . 因此,作图如答图 , 点 P的坐标为. 故选 B. 2. (2015 年江苏盐城 3 分)如图,在边长为2 的正方形 ABCD 中剪去一个边长为 1 的小正方形 CEFG ,动点 P从点 A出发,沿 AD EFG B 的路线绕多边形的边匀速运动到点B时停止(不含点 A和点 B),则 ABP的面积 S随着时间 t变化的函数图像大致为【】2168网 2 A. B. C. D. 【答案】 B. 【考点】单动点问题;函数图象的分析;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分类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ABP的面积 S随着时间 t 变化的函数图像分为五段:当点 P从 AD 时,ABP的面积 S是 t 的一次函数;当点 P从 D E 时,ABP的面积 S不随 t 的变化而变化,图象是平行于t 轴的一线段;当点 P从 EF 时,ABP的面积 S是 t 的一次函数;当点 P从 FG 时,ABP的面积 S不随 t 的变化而变化,图象是平行于t 轴的一线段;当点 P从 G B 时,ABP的面积 S是 t 的一次函数 . 故选 B. 3. (2015 年江苏扬州 3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C 、E在 y轴上,RtABC 经过变换得到RtODE ,若点 C的坐标为( 0,1),AC=2 ,则这种变换可以是【】01cn03A. ABC绕点 C顺时针旋转 90,再向下平移3 B. ABC绕点 C顺时针旋转 90,再向下平移 1 C. ABC绕点 C逆时针旋转 90,再向下平移 1 D. ABC绕点 C逆时针旋转 90,再向下平移3 【答案】 A. 【考点】图形的旋转和平移变换. 【分析】按各选项的变换画图(如答图),与题干图形比较得出结论. 故选A. 1. (2015 年江苏扬州 3 分)如图,已知 RtABC中,ABC=90 , AC=6 ,BC=4 ,将ABC绕直角顶点 C顺时针旋转 90得到 DEC ,若点 F 是 DE的中点,连接 AF ,则 AF= 2-1-07 【答案】 5. 【考点】面动旋转问题;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 【分析】如答图,连接,过点作于点,在 RtABC中,ABC=90 ,点 F是 DE的中点,. 是等腰三角形 . 将ABC绕直角顶点 C顺时针旋转 90得到 DEC ,BC=4 ,AC=6 ,. ,. 又分别是的中点,是DEC 的中位线 . . 在 RtAGF中,由勾股定理,得AF=5. 2. (2015 年江苏宿迁 3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0,4),直线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 A,B,点 M是直线 AB上的一个动点,则PM长的最小值为【答案】. 【考点】单动点问题;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出PM AB时线段 PM最短,分别求出 PB 、OB 、OA 、AB的长度,利用 PBM ABO ,即可求出答案如答图,过点 P 作 PM AB ,则: PMB=90 ,当 PM AB时,PM最短,直线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 A,B,点 A的坐标为( 4,0),点 B的坐标为( 0,3). 在 RtAOB 中,AO=4 ,BO=3 ,根据勾股定理,得AB=5. BMP= AOB=90 ,ABO= PBM ,PBM ABO. ,即:,解得. 3. (2015 年江苏镇江 2 分)如图,将等边 OAB 绕 O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50,得到 OA B(点 A,B分别是点 A,B的对应点),则1=【答案】 150【考点】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等边 OAB绕点 O按逆时针旋转了 150,得到 OA B,AOA =150,AOB =60, 1=360AOA AOB =360 15060=150.4. (2015 年江苏镇江 2 分)如图, ABC和DBC是两个具有公共边的全等三角形, AB=AC=3cm,BC=2cm ,将DBC 沿射线 BC平移一定的距离得到 D1B1C1 ,连接 AC1 ,BD1 如果四边形 ABD1C1 是矩形,那么平移的距离为 cm【答案】 7【考点】面动平移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平移的性质【分析】如答图,过点A作 AE BC于点 E,AEB= AEC1=90 , BAE+ ABC=90 .AB=AC ,BC=2 ,BE=CE=BC=1 ,四边形 ABD1C1 是矩形, BAC1=90 .ABC+ AC1B=90 . BAE= AC1B.ABE C1BA. . AB=3 ,BE=1 ,. BC1=9.CC1=BC1BC=9 2=7,即平移的距离为71. (2015 年江苏连云港 12 分)在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小明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将边长为 2 的正方形 ABCD 与边长为的正方形 AEFG 按图 1 位置放置, AD与 AE在同一直线上, AB与 AG在同一直线上(1)小明发现 DG BE ,请你帮他说明理由(2)如图 2,小明将正方形 ABCD 绕点 A逆时针旋转,当点 B恰好落段DG上时,请你帮他求出此时BE的长(3)如图 3,小明将正方形 ABCD 绕点 A继续逆时针旋转,将线段DG与线段BE相交,交点为 H,写出 GHE 与BHD面积之和的最大值,并简要说明理由【答案】解:( 1)四边形 ABCD 和四边形 AEFG 都为正方形, AD=AB ,DAG= BAE=90 , AG=AE ,ADG ABE ( SAS ). AGD= AEB.如答图 1,延长 EB交 DG于点 H,在ADG 中, AGD+ ADG=90 ,AEB+ ADG=90 .在EDH中, AEB+ ADG+ DHE=180 ,DHE=90 . DG BE.(2)四边形 ABCD 和四边形 AEFG 都为正方形, AD=AB ,DAB= GAE=90 , AG=AE ,DAB+ BAG= GAE+ BAG ,即DAG= BAE ,ADG ABE ( SAS ). DG=BE.如答图 2,过点 A作 AM DG交 DG于点 M ,则AMD= AMG=90,BD为正方形 ABCD 的对角线, MDA=45 .在 RtAMD 中, MDA=45 , AD=2 ,. 在 RtAMG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3)GHE 和BHD 面积之和的最大值为6,理由如下:对于 EGH ,点 H在以 EG为直径的圆上,当点H与点 A重合时, EGH的高最大;对于 BDH ,点 H在以 BD为直径的圆上,当点H与点 A重合时, BDH的高最大 . GHE 和BHD 面积之和的最大值为2+4=6【考点】面动旋转问题;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分析】( 1)由四边形 ABCD 与四边形 AEFG 为正方形,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得到两对边相等,且夹角相等,利用SAS得到ADG ABE ,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 AGD= AEB ,作辅助线“延长EB交 DG于点 H ”,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DHE=90 ,从而利用垂直的定义即可得DG BE.(2)由四边形 ABCD 与四边形 AEFG 为正方形,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得到两对边相等,且夹角相等,利用SAS得到ADG ABE ,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DG=BE ,作辅助线“过点 A作 AM DG交 DG于点 M ”,则 AMD= AMG=90,在RtAMD 中,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M 的长,即为 DM 的长,根据勾股定理求出 GM 的长,进而确定出DG的长,即为 BE的长. (3)GHE 和BHD 面积之和的最大值为6,理由为:对两个三角形,点H分别在以 EG为直径的圆上和以 BD为直径的圆上,当点H与点 A重合时,两个三角形的高最大,即可确定出面积的最大值2. (2015 年江苏苏州 10 分)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acm ,AB=bcm (ab4),半径为 2cm的O 在矩形内且与 AB 、AD均相切现有动点P从 A点出发,在矩形边上沿着ABC D 的方向匀速移动,当点P到达 D点时停止移动;O 在矩形内部沿 AD向右匀速平移,移动到与CD相切时立即沿原路按原速返回,当O 回到出发时的位置(即再次与AB相切)时停止移动已知点P与O 同时开始移动,同时停止移动(即同时到达各自的终止位置)(1)如图,点 P从 ABC D ,全程共移动了 cm(用含a、b 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已知点P从 A点出发,移动 2s 到达 B点,继续移动 3s,到达BC的中点若点 P与O 的移动速度相等,求在这5s 时间内圆心 O移动的距离;(3)如图,已知a=20,b=10是否存在如下情形:当O到达O1的位置时(此时圆心 O1在矩形对角线 BD上), DP与O1恰好相切?请说明理由【答案】解:( 1).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点P移动的距离为cm ,圆心移动的距离为cm ,由题意得.点 P移动 2s 到达 B点,即点 P用 2s 移动了cm ,点 P继续移动 3s 到达 BC的中点,即点 P用 3s 移动了cm ,.联立,解得. 点 P移动的速度与O移动的速度相等,O 移动的速度为(cm/s). 这 5s 时间内圆心 O移动的距离为(cm ). (3)存在这样的情形 . 设点 P移动的速度为cm/s,O 移动的速度为cm/s,根据题意,得. 如答图,设直线 OO1 与 AB交于点 E,与 CD交于点 E,O1与 AD相切于点 PG. 若 PD与O1相切,切点为 H,则. 易得DO1G DO1H ,ADB= BDP.。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