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doc
8页国内养老模式研究综述刘金华 【作者简介】刘金华(1979-),女,助理研究员,人口学博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72)【摘要】国内养老模式的演变是研究将来养老模式发展的基本,本文在对国内养老问题的研究综述的基本上进行述评分析,从而从既有的研究中发现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视角核心字】养老模式 多元化 生活质量无论是国际动态给国内的导向,还是国内老龄化形势的逼迫,养老都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近三十年来国内实行严格的筹划生育政策在一定限度上加快了国内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可预见的将来20-30年,人口老龄化一定是中国将来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这构成了现阶段讨论中国养老模式选择的时代背景在中国人口构造的老龄化的今天,人们不得不高度关注老年人口,这已不是一种老式文化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子孙后裔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采用何种养老模式养老是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思考和关怀的问题,这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并且是一项相称急切的任务尊老、爱老、养老是现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只是新形势下国内养老的形式已从微观家庭养老过渡为微观家庭与社会现代人共同养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老年人的需求多层次性,国内养老模式必然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1.养老模式的定义有关养老的提法诸多,如养老模式、养老方式、养老形式、养老体系、养老制度等研究者按自身理解及研究目的,对同一概念给出不同的论述,对相似的现象刊登各异的观点,最后在养老概念方面导致了“分歧与共识同在”的局面有研究 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人口学刊,第3期:30曾以综述的形式对中国养老模式研究进行过总结和归纳,指出波及养老模式研究的“多种提法和观点颇多,然而虽然是同一概念或提法能达到共识的却不多”笔者觉得上述提法大体可归纳为三类,即养老体系、养老模式和养老方式,其她提法或是一种名词的异称,或是某类别中的具体项目按照汉语词典的定义,体系(system)指的是“若干事物或某些意识互有关联而构成的整体”,模式(pattern)指的是“事物的原则样式”,方式(form)指的是“可以用规定或承认的形式和措施”因此,体系、模式和方式存在着从抽象到具体,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层次性和差别性体系是一种全方位的框架系统,模式是从古至今沿用、流传并通过种种途径相对固定下来的样板,方式是具体的实行途径这样,“养老制度”与“养老体系”实则是同出一源,当养老体系被国家意志所承认,并强制所有社会成员共同遵守,这就形成养老制度。
就养老体系而言,有研究者对其有较完整的论述,觉得它是“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中老龄人口生活的支持系统”,其原则是“保护老龄人口的权益,满足她们的基本需求” 马利敏.新型养老体系的初步研究与设想.人口学刊,第1期:48即为老龄人口提供养老的经济保障、人力保障、道德和法制保障养老形式”与“养老方式”但是是批准异形的体现,而“家庭养老”、“社会养老”等辨别则是养老方式的不同类别当某种特定的养老方式成为原则样式后,此种养老方式就成为养老模式其实,养老模式与养老方式是一种问题的两个方面,“模式体现了对养老问题的基本结识、基本原则和基本的价值观养老方式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具体实行过程”;“养老模式代表了对养老问题的整体思维,养老方式具体实行了赡养老年人的行为,养老方式是养老模式的有机构成部分” ;“养老模式规定了养老的原则和范畴,养老方式则是这些原则的外在体现,养老方式只能在养老模式规定的范畴内变化” 本文采用“模式”说,出发点就是对“模式”一词的理解,盼望从养老问题的整体思维出发,站在全局的高度,摸索提高老年生活质量之养老模式选择2.国内养老模式研究综述从古至今,国内均有不少学者致力于养老问题的研究,但真正全面研究养老问题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
80年代中期某些学者在研究家庭规模和人口迁移流动时,发现国内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于是主张大力发展社会养老,如建立养老院、敬老院和老年公寓等多种公共养老设施机构90年代后来,学者们又开始把目光转向社区养老,多种国家的、商业的养老保险,社会化助老服务等,这一研究热潮可谓是是方兴未艾,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从养老模式的研究对象角度来看,国内养老模式的研究对象以都市为主(董沛,等,),以农村为辅,并以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为重要养老方式研究(穆光宗,)从养老模式研究所关注的内容上看在都市有从经济供养转到生活照顾问题上的趋势,但对农村目前仍重要停留在养老经济来源方面的分析(吴晓东,;宋健,)从养老概念的界定角度,有研究提出提出了一种以“养老支持力”作为划分的原则, 觉得在界定养老概念时,应当考虑二个原则: 一是经济为重要原则, 在分类时考虑经济变量为主, 非经济变量为辅; 二是问题感受原则, 这一原则事实上要显示出老年人的个体差别 穆光宗1“3+ 2”养老工程: 中国特色的综合养老之路[A ]1 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战略设想——北京市“老人、家庭与社会照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 1998, 12, 104~108.从养老模式的演变角度来看,从老式社会到现代社会,养老模式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对这些变化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
有学者从纵向的角度梳理了养老模式的演绎历程及变化趋势(陈功,),更多的学者则从横向的角度探讨现阶段多样化的养老模式(章晓懿,),既有对以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为主的模式进行的研究,也有对机构养老的探讨(毕素华,等,;桂世勋,;谢钧,等,),甚至形成了对多种模式进行利弊分析的理论争辩从养老模式多元化的角度,有研究指出20种养老模式可供选择(易方,;王桂新,),也有学者从养老模式多元化发展的角度提出国内应当“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方式”,“给老人更多的选择,从而使中国养老模式的发展真正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现代化养老原则,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本” 李士梅.中国养老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人口学刊.第5期:43.尚有研究从养老多样化角度探讨互动式异地养老的可行性分析(孔金平,等,)从对中国都市社会养老问题的研究来看,从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发展学的理论和视角出发都予以了大量研究而对养老问题的研究也重要集中在都市(杨善华,等,;黄成礼,;陈树强,;周云,;等等) ,波及的内容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同步尚有探讨社会养老、老年医疗保险、保障体制,社区公共服务资源配备等问题。
从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来看,对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则集中在养老模式、养老制度方面(朱忠贵,;杨善华,吴愈晓,;高爱华,;等)基本上没有波及农村老年人照护/护理问题有学者从养老资源供应的来源分析人类社会存在三种基本养老方式,即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觉得目前农村养老方重要有自我养老、家庭养老、社会养老等三种形式,其中又以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为主尚有学者觉得最适合国内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的思路是走“三结合”的道路,即“社会统筹、个人账户、家庭养老”三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较好的将福利多元主义的理念体目前农村养老选择中,但从目前状况来看,农村个人帐户由于经济状况与风险预期而难以建立,社会统筹会加大政府财政承当而使政府不堪重负,难以获得预期效果此外,有学者将农村养老既有模式总结为如下三种模式,即“家庭‘反哺’式养老形式”、“农村集体经济提供的养老形式”、和“社会养老形式”,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觉得宜采用一种“家庭自我养老与家庭互助型养老相结合、辅之以社会支持的”模式, 林闽钢.国内农村养诚实现方式的探讨.中国农村经济.第3期:33这种模式较好地强调了农村家庭“自治”特性,在某些方面已经具有了社区照顾的特性,但没有明确提出农村社区养老照顾,而强调家庭互助型养老方式。
鉴于农村目前在自我养老、家庭养老及社会养老方面遇到的困难以及将来农村养老发展趋势,有学者倾向建立农村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这里的农村社区养老属于社会养老的范畴 叶军.农村养老社区照顾模式探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37~39从养老模式选择研究角度来看,有研究指出“必须注意老年事业的整体发展,把养老及其服务系统形成一种开放的、与社会互动的系统,而不是孤立和封闭系统 梁鸿.养老方式及其发展的选择.摸索与争鸣,.10:36.同步,对于都市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有研究指出“发展社区养老不仅仅是现代老年人的呼唤,也是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必然,没有社区养老,将成为今天的问题、明天的忧虑” 姜玲.中国都市养老方式的选择.经济论坛,.11:53.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的选择,有研究指出,“结合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条件,欠发达地区农村目前只能采用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但面对农村家庭养老的旧矛盾和新问题,应尽快采用制度性安排来化解危机,并积极发明条件,向社会化养老过渡” 黎民等.国内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养老模式选择.中州学刊.第2期:74.有研究从经济收入的差别角度探讨养老模式的选择指出,“收入水平和收入构造城乡差别,直接导致了城乡老年人不同的养老模式和居住方式选择” 。
韦璞.国内老年人收入来源的城乡差别及其养老模式选择.重庆龚学院学报.12月:29有研究从职业背景不同视角研究养老模式的选择,指出“由于在现实社会中存在明显的以职业为重要标志的社会阶层差别,因此国内的养老模式必须在建立广泛的基本养老保障体系的基本上,实行多层次、多选择的满足不同阶层需要的养老体系 李若建. 职业背景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及养老模式的选择再分析.中山大学学报.第6期:97从生活质量与养老模式结合的视角研究,从目前国内研究文献来看,从养老模式与生活质量两者结合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并不多一是从定性的角度指出老年人生活质量是衡量养老效果的重要指标,生活照顾、精神慰籍、不同的养老方式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不同的养老方式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不同的影响 赵喜顺.论养老方式与老年人生活质量.社会科学研究.(2):110二是采用分层定额抽样的措施对成都市城区老人展开调研,理解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两种养老模式的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邓颖等.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44三是通过调研分析得出,从生活质量的总体看,社区养老在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方面优于家庭养老。
范悦斌等.社区养老与家庭养老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比较分析.四川精神卫生.(16卷第4期):201上述研究文献将养老模式与生活质量结合起来进行探讨,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分析的视角与广度均有待于进一步进一步,这些学术研究也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最后,对于养老方式的提法方面,国内存在着诸多称呼其中有“养老方式”、“养老形式”、“养老模式”、“养老体系”、“养老制度”等诸多称呼具体的养老形式中,使用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居家养老、自我养老、机构养老、设施养老、集中养老、分散养老等不同的分类尽管使用同一名称, 但是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许多理论结识存在较多的分歧许多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就养老模式分类的原则和形式提出了不尽相似的观点但有关养老的重要内容是经济供养、生活照顾及精神慰藉,这是为大多学者所认同的有关养老的对象是老年人(在中国是指60岁及以上人口) 也是一致的;有关老式家庭养老的功能会弱化也是基本一致的中国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成果 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人口学刊.第3期:30~363.国内养老模式研究述评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有关养老模式的研究层出不穷,体现了国内专家学者和社会对国内老年问题的高度注重与关怀。
在这层出不穷的研究中,笔者觉得目前养老模式的研究还存在如下某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对核心的用语如家庭养老、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