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演讲如抢银行.docx
4页准备演讲如抢银行 我有一段时间喜欢听《百家讲坛[来自Www.lw5u.coM]》我发现很多主讲人事后都感慨,录制一期节目实在太累了讲稿必须反复修改以适应电视的特点,比如说层层设置悬念、动作、表情、跟动画的配合等等于是,有人不解:像这样如同工具般被导演摆弄,学者的个人能力和风格何在?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难道不应该随时随地出口成章么?如果有人不适应《百家讲坛》的制作方法,说明他没抢过美国银行在美国,早期抢银行技术含量很低:一般在天黑后进行,趁夜色用炸药炸开金库,拿钱走人(当然也有可能把钱烧着)从1920年开始,美国银行业改进了技术,安装了报警系统和水泥加固的防炸金库,一时之间黑帮没什么办法但没多久,新的劫匪改在白天抢银行,抢银行也技术升级了技术进步源于外号“男爵”的赫曼,莱姆莱姆是德国人,曾在普鲁士陆军服役,被开除后移民美国1917年在犹他监狱服刑时,他想出一套抢银行的“系统方案”:借鉴军事原则,提前几周开始准备;然后去银行踩点、画图,甚至假装记者去了解内部运行;再给每个抢劫者明确分工,提前用仓库演习;严格规定时间,时间一到,不管拿没拿到钱都必须离开;还要确定不同天气情况下的逃跑路线,并在车的仪表盘上粘贴精确到十分之一英里的地图。
靠着这套方案,从1919年到1930年,莱姆集团在全美国范围内抢了数十万美元这套“暴力美学”的精髓,是事先不厌其烦的准备工作所有可能性都要考虑到,一切意外都有预案最专业的高手从不指望临场发挥,随机应变只是外人的一种错觉不知道有[来自www.lW5U.coM]多少演讲者或老师会用这种抢银行的精神准备讲稿和教案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上大学的时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开始成为流行话题但真正把相对论讲得精彩绝伦,以至让狄拉克下决心自己非于理论物理不可的,是他在大学的哲学老师查理·布劳德布劳德老师讲课向来精益求精他会提前做好细致准备,把在课堂上要说的每句话都写在笔记本上,然后预先读两遍——穿插其中的笑话除外——笑话读三遍不得不说,这位老师就具备“抢银行精神”旅美以来,我发现美国人作报告的水平普遍高于其他国家这不仅仅是英语的问题,而是美国人对演讲极其重视我曾经看到一些指导演讲的美国出版物说,作报告不但要反复练,而且要用摄像机录下来自己看,以寻找毛病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奥巴马,他的即兴讲话水平并不怎么样,但从他精彩绝伦的竞选和就职演说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在准备演讲方面多么用功最后有必要说一下抢银行故事的结局。
莱姆是怎么死的呢?1930年,他在印第安纳州抢完一家银行撤离时,车胎爆了对这样的意外,莱姆显然早有预案他和其他三人很快抢了一辆车,但这车很特殊,装有限速装置,时速不能超过35英里于是他们又抢了一辆车,但水箱漏了他们便抢了第三辆,但这辆车只剩下一加仑汽油最后,莱姆被击毙对于抢劫勾当,准备再完美的计划也终会失败所以,这种“抢银行精神”还是用在准备演讲上比较保险图/张尧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