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福建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基于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09735029
  • 上传时间:2021-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57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福建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基于“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 摘要:福建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是“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福建经济与其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需求现通过分析“海丝”背景下福建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得知当前福建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主要面临着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融合度较低、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以及高等教育急需专业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构建高校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高教均衡发展,强化产学研合作、加快高校成果转化,推进闽台高教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以此为福建全面推进福建自贸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建设,提供强有力智力支持与服务关键词:高等教育,区域经济,福建,协同发展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项目(JAS170824);泉州市社科青年项目(2018E16)随着数字经济和海洋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福建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需求,福建省明确提出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推进闽台深度融合”等战略部署新形势下福建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及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人力资本的不足。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以及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1]因此,福建省高等教育急需探索出与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协同的路径,以期更好的服务福建“自贸区”与“海丝核心区”的建设发展一、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一)区域经济规模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福建自贸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全面推进,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如表1所示,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逐年增长,由2013年的2.187万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58万亿元,人均GDP由2013年的5.815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9.12万元福建省区域经济规模的扩大得益于国家对海西经济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建设实施的优惠政策,也得益于福建省对区域经济布局的优化与完善表1 2013-2018年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与人均生产总值 单位:万亿元年份201320142015201620172018GDP2.1872.4062.5982.8523.2183.580人均GDP5.8156.3476.7977.3958.2689.120数据来源:根据《福建统计年鉴2019》相关数据整理。

      二)区域产业结构随着福建自贸试验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推进,近年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明显如表2所示,2013年福建省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分别为8.6%、51.8%、39.6%,随后服务业比重逐年上升;2015年服务业占比首次突破40%,为41.5%;2018年福建省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分别调整为6.7%、48.1%、45.2%由此可见,福建省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一产业所占份额逐年下降,充分表明近年来福建省产业结构在升级与优化中趋于合理表2 2013-2018年福建省第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 单位:千亿元年份201320142015201620172018第一产业GDP1.872.012.122.362.222.38第二产业GDP11.3312.5213.0613.8415.3517.23第三产业GDP8.669.5310.8012.3114.6116.20数据来源:根据《福建统计年鉴2019》相关数据整理三)人力资源结构如表3所示,2013年福建省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构成比例为24.1:39.1:36.8,随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逐年上升;2015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占比首次突破40%,为40.6%;2018年福建省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构成比例调整为21.0:35.2:43.8。

      由此观之,福建省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的变化趋势与其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变化正相关,换句话说,福建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导致其人力资源需求结构发生变化表3 2013-2018年福建省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数 单位:万人年份201320142015201620172018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615.96615.77617.87615.52609.21584.98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999.341011.701025.701006.12996.97982.2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940.561021.041124.841175.391199.561224.15数据来源:根据《福建统计年鉴2019》相关数据整理二、福建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一)高等教育规模2018年福建省拥有普通高等学校89所,如表4所示,2013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为22.61万人,2014-2016年招生数略有下降,2018年招生数则为23.86万人在校生数量上,2013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为73.05万人,2018年在校生数为77.24万人,除2016、2017年在校生数量略有下降外,其余年份一直呈增长趋势毕业生数量上,2013年福建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数为18.72万人,2018年毕业生数为20.43万人,除2018年略有下降,其他年份毕业生数一直呈增长趋势。

      表4 2013-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数情况 单位:万人年份201320142015201620172018招生数22.6121.9121.7921.1621.3823.86在校生数73.0574.8575.8575.6475.1077.24毕业生数18.7219.0119.4719.9520.4420.43数据来源:根据《福建统计年鉴2019》相关数据整理二)高教专业结构从高等教育专业结构来看,近年来福建省高校学科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建立了学科门类齐全、覆盖面广的人才培养体系2018年,福建省研究生在校生数量为5.31万人,如表5所示,其中工学、管理学、理学、医学、教育学在校生数分别为1.32万人、1.03万人、0.73万人、0.62万人、0.34万人,在福建省研究生专业在校生规模上位居前五从本科生来看,2018年福建省本科生在校生数量为77.24万人,其中工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在校生数分别为17.35万人、10.19万人、4.57万人、4.30万人、4.10万人,在福建省本科生专业在校生规模上位居前五从专科生来看,2018年福建省本科生在校生数量为26.69万人,其中财经商贸大类、电子信息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土建大类在校生人数分别为5.31万人、3.55万人、3.27万人、3.24万人、2.67万人,在福建省专科生专业在校生规模上位居前五。

      表5 2018年福建省研究生、本科分科在校学生情况 单位:人专业类型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研究生2392674302634382207486本科生163410291542018142456541432专业类型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研究生72601320027706233103171225本科生2791817351199692739610190042955数据来源:根据《福建统计年鉴2019》相关数据整理三)高等教育水平根据福建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2018年福建省拥有研究生培养机构15所、普通高等学校89所、成人高等学校3所;其中,如表6所示,福建省89所普通高等学校中本科院校37所(包括7所独立学院)、专科院校52所整体上而言,福建省高等院校的数量在全国不具有优势,且高水平高质量的院校相对较少,不同本科院校之间教学硬件与软件等相差悬殊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里面,仅有厦门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厦门大学的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福州大学的化学(自定)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福建省“十三五”教育规划也指出福建省高等教育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还不强,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引领科技进步能力较弱。

      [2]表6 2018年福建省各类高等学校统计情况 单位:所类型研究生培养机构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普通高校科研机构本科院校专科院校数量13237523三、“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福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存在问题(一)福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融合度较低福建省部分高等院校在战略定位上未能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造成专业建设方案、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脱节,即部分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区域经济所需的专业人才不配备同时,福建省部分高校与区域经济主体合作程度偏低,合作深度与广度不够,区域经济主体也不懂得利用高校特色优势资源为经济发展服务,也就是说区域产业不能够依靠高校特色优势专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跨越式发展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根据泉州市政府的规划,未来泉州将重点发展“传统、重化、高新”三大类型产业;泉州市现有的18所高校(6所本科、12所专科)都意识到泉州市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对未来人才需求结构产生了影响,部分高校开始增设“智能制造”等新专业,但这些新增的专业基础弱,人才培养滞后,服务泉州产业发展的能力不足;且部分院校的科研成果重理论滞后于泉州产业结构的转型发展,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缺乏科技创新力量的支撑。

      二)福建省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布局不均衡2018年福建省有普通高等院校89所,其中有34所在省会福州市,占全省普通高校总数的38.2%;16所在厦门,18所在泉州,7所在漳州,厦漳泉地区合计41所,占全省普通高校总数的46.07%;三明、南平各有4所,莆田、龙岩、宁德各有2所从高校地理位置分布来看,福建省高等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省会福州和厦漳泉地区,呈现出高教区域分布不均衡现象当前,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沿海地区,快速发展的经济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在高校质量与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福建省西部和北部区域受地方自然条件与经济基础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福建省经济规模的扩大促进了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而经济跨越式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又要求福建省高等教育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因此,当前福建省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福建省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三)福建高校科技成果短缺与过剩并存衡量高校为社会经济贡献率之一的指标就是高校科技成果,[3]随着建设“数字福建”战略的提出,近年来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截止2018年年底,福建省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8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04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27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0家,其中大部分属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以高等院校为依托的合作单位。

      2018年福建省参与研发人员243 391人,其中高等院校研发人员为35 239人;全年研发经费内部支出642.79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110.95亿元福建省高校注重产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