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科教产教融合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_1.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22066583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8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科教产教融合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    摘要:“科教+产教”双融合中“科教融合”主要体现的是学校内部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产教融合”主要体现的是学校外部产业与教育的关系根据现代大学的本质,“科教+产教”双融合建设师资队伍的落脚点与目的将始终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应用型大学发展要处理好科教、产教这两个内外部关系,通过“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协同,打造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已成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的战略重点关键词: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大学之责,首在育才;育才之责,首在大师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可见,高校之间的竞争虽然是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全方位的竞争,但其核心内涵则是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的竞争当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大国,但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时间比较短,相对基础比较薄弱,核心竞争力也不突出因此,通过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协同打造一支师德优秀、能力出色、结构合理、总量适中、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就成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战略重点1 研究背景近两年,国家为推动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

      一是引导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商请推荐全国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函》,请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遴选、推荐一批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全国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二是鼓励高校聘用行业企业工程师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鼓励高等学校加大聘用具有其他学校学习工作和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教师的力度同时,国家在推进新工科建设过程中,从“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到“北京指南”,共认定612个项目为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其中地方高校313项;“新工科”旨在培养具有创新与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也对应用型高校教师素质及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浙江省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出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目标从建设目标上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专兼职“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从建设途径上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任教师到行业、企业学习交流、实践锻炼,引进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从支撑措施上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发展的职称评聘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和薪酬激励制度等针对浙江省经济转型发展的实际,达成“浙江共识”,形成8条行动方案,围绕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业等9大类新兴战略产业的人才需求,重构教育链、产业链与人才链,并对地方高校新工科教师的工程实践、人文素养、评价机制等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宁波工程学院作为浙江省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争试点创示范,2015年成为省应用型建设示范试点高校,2016年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2018年获批国家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在此背景下,学校为早日实现“建成特色鲜明、服务地方、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工程技术大学,成为现代工程师的摇篮”的发展目标,明确提出通过“科教+产教”双融合,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2 内涵阐释“科教+产教”双融合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宁波工程学院以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为契机,实施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基本路径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是大学发展必须面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从它们之间的关系来看,“科教融合”主要体现的是学校内部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而“产教融合”更多的体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关系,通过政府的主导制定企业发展支撑教育的体制机制,处理好学校外部产业与社会的关系科教+产教”双融合从内部和外部解决了大学发展的动力源,最终的落脚点始终放在了“教”上教”的对象是学生主体和教师主体,学生通过科教、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教师主体通过“科”“产”与“教”协同提升自身的能力;学生主体与教师主体通过“科教+产教”双融合衔接面向社会与产业(图1)。

      2.1 内部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大学范围内的“科教融合”实际上就是明确科学研究在大学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地位与作用,在科研过程中实现教育的目的,即寓教于研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基本任务,教学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但大学教学与传统意义的教学不同之处在于,既要符合传统教学的规律,又要符合科学研究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的科学研究将创造知识技术服务社会如何实现科教融合,使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努力探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应该承认,因科研和教学的不同,体现在教师具体的个体来说,无论从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都会有冲突,特别是在现行的大学教师评价体系的作用下,这种冲突成了一个看似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尽管教学科研都是“硬”指标,都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的压力,但科研效果的显现在科研成果、论著出版和经济收益,看得见,摸得着,衡量起来却是相对容易可比;而教学要想取得显著的可以量化的成效却并非易事,教学效果的显现在学生,不仅具有滞后性,也较为隐性,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教学和科研也是本职工作范围,都需要认真对待在一定条件下,教学与科研(广义的)会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如果教师离开了科研,也就失去了知识更新的最佳途径,而老化的知识结构注定无法承担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因此,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就要以对学生、学校、社会、企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断从事更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科学研究的支撑和引领下,大学的特色是由教师群体特色决定的,而大学的群体特色则是由这所学校教师科研方向决定的,就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教师群体关注的重点在地方经济发展、在企业的应用研究,在这类应用研究的支撑和作用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才能够开展高水平的应用本科教育,使学校发挥特长、扬长避短,办出自己的特色2.2 外部处理好产业与教育的关系广义上看,产教融合的“产”是指社会发展及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从生产到流通、服务以至于文化、教育,大到部门、小到行业都可以称之为产业产教融合讲的是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关系,其本质体现的是产业发展对教育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教育是有投入产出的增值的生产性活动,教育活动是需求支撑和引领的,高校通过知识创新培养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人力资本是生产最重要的决定性的生产要素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产教融合既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也是教育方法,更是实实在在的项目和工程,它从教育的逻辑出发点上就摈弃了“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大学教育模式,实现了高校对传统学科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纠正,回归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工程性”。

      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产教融合的形式依行业、企业和所处的地区发展不同而不同,其中较为成功的如校企合作、产学研协同、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等等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正确处理好学校外部产业与教育的关系,首先必须确立更加开放的大学发展理念,不能盲目地闭关传授知识,埋头在学校里自我耕耘,要鼓励教师走出校门,深入到相关企事业单位第一线,如挂职锻炼、合作攻关,了解当地相关产业发展的趋势与需求,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丰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下车间、工地、厂房、仓库、田间地头等实践场所,在第一线接受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共同为学生面向产业与市场搭建桥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将学校的发展看作是分内之事,积极参与到应用型高校发展中来,将产业最新的动态转化为课堂传授的知识内容,派出优秀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