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职业发展的障碍及对策分析.docx
4页女性职业发展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叶 静 龙珍华(长沙[来自WW]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摘 要】现阶段女性职业发展面临着多重困境,严重阻碍了女性独特优势的发挥本文从女性职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入手,从不同角度分析女性职业发展障碍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Keys】女性;职业发展;障碍;对策 一、女性职业发展的障碍 (1)传统社会观念——男权社会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社会并不大接受女性担任要职,女性若争取权利便会遭受贬斥,女性对家庭的经济支持作用并不被重视2)角色定位——家庭和事业难平衡社会的变化给女性带来了新的机会,带来了成功但现实生活中的职业女性不仅面临社会及男性世界的压力,还承担着家庭的重任3)性格使然——固有的性别特征由于性别上的差异,与男性相比,女性在处理问题、领导能力和驾驭能力方面往往处于弱势,而这些性别特征也在很大程度上阻[来自wwW.lW]碍了女性向更高的职位攀登4)先天“硬件”——相貌身材相貌对女性的职业发展影响不可小觑一方面,长相一般或相对较差的女性常常得不到老板的青睐,在应聘过程中常常处于弱势;而另外一方面,漂亮的女性又往往被认为只是一只“花瓶”,能力容易被低估,客观上给事业成功带来了障碍,若想取得成功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来证明自己。
二、女性职业发展障碍的原因分析 (1)女性的生理特点影响职业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逐渐从家庭领域走出来,这些走出家庭的女性面临着家庭与社会双重角色的挑战生儿育女是女性的性别角色属性,用人单位不愿意雇用女性,原因之一就是在怀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女性要离岗休假2)女性的自我意识、自我定位影响职业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女性在事业上容易失败,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最常见的四种原因是:过分的优越感;爱情取代事业;同性的嫉妒心理;不善于创造人们认为女性不如男性,她们就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个结论,在工作中谨小慎微,不敢迈开大步独当一面,或者在竞争中干脆退缩许多女性自认为是“柔弱群体”,竞争意识比较弱女性自我意识的错位,使得女性自我定位也存在问题3)社会偏见影响女性职业发展社会偏见是影响女性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几乎都是男权社会,男性是世界的主宰,女性总是作为附属存在于社会之中社会各阶层普遍轻视女性,认为女性的智力不如男性,她们缺乏创造力、开拓力 三、促进女性职业发展的对策 (1)教育是改变女性职业发展困境的基础从经济学角度看,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通过教育,受教育者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提高知识技能水平、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思想品德。
女性经过系统化的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掌握了科学知识,提高了素质,增长了见识与才干,获得了职业发展道路上必备的资本另外,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有较强的成就动机,她们更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锻造自己、积累才干,努力做到更好同时,接受高等教育使她们自信心增强,能站在更高的境界看待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而且,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有更好的修养和理解他人的能力,能更好地关心上一代、教育下一代因此,让女性接受更多的教育是一项利在千秋的事业2)女性要更新观念、完善自我女性要正确认识自我价值,要自信、自立、自强如今,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改善,享受与男性同等的待遇,对这一点女性要更加珍惜自信心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逐渐培养起来的女性要想成功,就要敢于抓住一切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特长,勇于同男性竞争3)政府应制定各种措施加强女性职业竞争力生育行为是人类社会繁衍和人类文化延续的重要基石,具有无与伦比的社会价值,女性的生育价值应该得到全社会的肯定许多国家都已将其纳入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中,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如欧美各国妇女在生育期间普遍享受产假和育儿假,并领取比例不等的工资结合我国的实际,应该将生育成本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去,建立必要的生育费用社会补偿制度,将女性的生育成本社会化,为女性生育提供经济补偿。
另外,女性具有男性较少具备的耐心、细心、恒心的优势,尤其是接受大学教育的女性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谈判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等要充分发挥女性在某些领域的特殊潜力,政府必须严格落实劳动法男女平等就业的相关条款,并出台一些特殊的扶持政策4)有意识地开展各种培训,促进女性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在学校系统教育中,要特别重视女生能力的培养,对她们与男生一视同仁地严格要求同时,可以给女生开设一些特色课程如根据女性语言能力优势、思维能力优势、交往能力优势、管理能力优势,培养她们的独特能力,这样可以拓宽她们未来的就业渠道另外,针对目前女性中存在的诸如“做得好不如嫁得好”之类的幼稚、错误思想,应开展专门的教育让女生认清形势、认清自己Reference[1]廖泉文.招聘与录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宁本荣.新时期女性职业发展的困境及原因分析[J].西北人口.2005(4):24[3]兰玲.促进当代女性职业发展的途径[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2):69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