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悬念”——教学策略中的瑰宝.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402092594
  • 上传时间:2023-12-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悬念”——教学策略中的瑰宝 “且听下回分解”说书者常常在人们饶有兴趣时制造“悬念”虽然这点“小伎俩”屡见不爽,但也着实让听书者好受“折磨”,总想探个究竟悬念”作为一种心理机制,在我们的教学策略中也可谓是“瑰宝”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这样学生将自然、积极地投身于学习中下面本人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谈谈课堂教学中悬念的设置一、设“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要使学生生“疑”,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激“疑”,可激“疑”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设“疑”例如:我在教学“在加法中,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和不变”定律时,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们观看了“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养了一些猴子,他早上给每个猴子吃四个桃,到了晚上给每个猴子吃三个桃可猴子们都不高兴地说:‘主人,我们可没那么笨!你晚上给的桃子比早上的少’于是这个主人就早上给猴子吃三个桃子,晚上给它们四个猴子们这才开心地笑了同学们看完这个短片后我就问:“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里藏有一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大家想知道吗?”生动形象的短片早就引起了学生的眼球,再加上老师的“故意悬念”。

      学生兴趣盎然由于短片里的情景,“和不变”定律其实已经潜移默化地展现出来,学生们好奇地想知道这故事的后面还隐藏着什么深奥的数学知识?由此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展开新课的教学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产生了“疑”,心理产生了悬念这种疑制成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又如在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我说:“今天我和同学们来个口算比赛”接着逐个出示:582+299、543+297、786-397等口算题结果每道题都是我又对又快这样学生产生了疑,迫切想知道这种计算方法,从而造成了知识上的悬念,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情趣二、精“问”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适当地选择、安排提出好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好胜心和创造力,是创设悬念的有效方法如学习了“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后,我问:“大家想知道‘最小公约数’与‘最大公倍数’的知识吗?有谁知道呢?”此时,教师抓准时机的提问反例,让学生吃惊不少,同时也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有的学生脱口而出:“因为书本上没有提到最小公约数和最大公倍数,所以不存在有的马上争辩:“存在,因为不管哪个自然数最小公约数都是1,没必要求又有的抢着说:“每个数都没有最大的倍数,所以得出的两个数也没有最大的公倍数……通过辩论与切磋,学生的各种认识矛盾的交锋中集中正确意见,选择最佳思路,总结一般规律,从而探究出解疑途径,使思维得到发展和深化再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的也很牢固三、制“错”教学时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和悬念,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致误原因,克服思维定势如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了一道容易出错的复习题:36-36÷9。

      学生在草本上计算后,大多数同学的计算步骤如下:①36-36÷9=0÷3=0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强信息:“36-36”,削弱了计算顺序这一信息,造成了计算的差错而只有个别同学的计算步骤是:②36-36÷9=36-4=32出现这两种情况,乃在我的意料之中我顺水推舟,把这两种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问这两种计算哪种计算正确?顿时,同学们纷纷争论:有的说第一种解答正确;有的说第二种解答正确我见学生的情绪高涨,对问题的答案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于是说:“到底哪种解答方法正确呢?我们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后,就知道答案了接着,我板书“四则混合运算”,讲授新课,效果很好实践证明,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容易做错的题目,造成“悬念”,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四、创“难”创“难”可在某堂课或某段知识前抛出,使学生看到所学知识最高点,经常保持一种学习的未完成感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出示两组题:①1÷25,3÷15,;②10÷6,1÷3学生很快计算出第一组题的得数,但在计算第二组题时,学生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完怎么办?”“如何写出商呢?”学生求知与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

      这样以“难”制成“悬念”,使学生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心中始终有了一个目标,激发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五、求“变”求“变”就是在教学中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变,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此类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本质属性,也使学生对学习的始终感到“新”、“奇”,由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后,出示下列变式练习:1、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苹果树是梨树的几分之几?2、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梨树是苹果树的几倍?3、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苹果树是梨树的百分之几?4、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梨树是苹果树的百分之几?5、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苹果树比梨树少几分之几?6、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苹果树比梨树少百分之几?这样的变换使学生再度陷入问题的探索之中,而且这种求“变”,将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思维潜力的发挥起到一个创景设情的作用六、留“尾”“余味”,为后继课涂上点“神秘色彩”,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和解决问题例如:新授小数除以整数,除总结好本课内容外,还可提出:“21.45÷15,小数除以整数,如果把15缩小100倍,21.45÷15→21.45÷0.15,小数除以小数,又怎样计算呢?”这样留尾既总结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了孕伏,促使学生去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主动建立新知结构。

      实践证明:在学习中巧妙地设置“悬念”,学生在这种心理需求地驱动下迫切期望探究,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开拓他们的思维,真正学习到了“有价值的数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初中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初中数学】第三章+三视图与表面展开图+同步习题+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docx 【初中数学】第4章+图形与坐标+单元检测卷+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docx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自主达标测试题+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docx 【初中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四首理解性默写+++教师版+学生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初中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初中数学】第二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步习题+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docx 【初中数学】乘法公式+自主学习达标测试题+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docx 【初中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广东省茂名市2025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附答案.docx 甘肃省定西市2025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附答案.docx 苏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13章第二节《血液循环》提升讲义(含答案).doc 湖南省岳阳市2025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附答案.docx 广东省珠海市2025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附答案.docx 仁爱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课时7 Reading for Writing 分层作业.docx 仁爱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Sound Body Sound Mind 身心健康(话题阅读精练).docx 山东省潍坊市2025年中考化学真题含同步解析答案.pptx 江苏省盐城市2025年中考物理试卷附同步解析答案.docx 广西河池市2025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附答案.docx 广东省广州市2025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附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