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昌彝族服饰市场定位及产品开发的思考.docx
9页对西昌彝族服饰市场定位及产品开发的思考 廖雪梅杨渝坪朱利容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基金项目: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立项项目2006FZSK004Reference 彝族服饰要真正走上产业化[来自wWw.lW5u.Com]的道路,首先必须清醒的面对市场,只有明确彝族服饰的市场定位,有目的的进行产品设计开发,才能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洗礼中真正的收到实效,带动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认为对彝族服饰设计的市场定位及产品开发可以从民族风格的现代服饰、传统彝族服饰精品、彝族服饰旅游产品和改良的现代彝族服装四个方面来进行Keys 彝族服饰市场定位产品开发民族服饰资源的开发虽然在各地早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多种形式的探索实践至今未能阻挡传统服饰的衰落趋势,也未能使少数民族服饰真正走上产业化的道路,但其发展潜力仍然是不可估量的如何充分挖掘彝族服饰的市场潜力,明确彝族服饰市场定位,合理进行彝族服饰产品开发,更好带动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笔者通过对西昌市城区主要商业区的商店、三星级以上酒店及周边昭觉、冕宁、美姑、喜德、越西几个主要的彝族服饰生产和集散地以及西昌国际“火把节”期间所举行的商品展销会、订货会、商品博览会和消费者集中的场所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一、西昌彝族服饰生产现状根据实地考察后发现:西昌市区及周边地区彝族服饰开发主要分为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两种开发模式1集体企业生产现状集体企业总体状况是生产规模小,在技术资金上都处于明显的弱势和边缘位置先前通过互联网上查询的到的彝族服饰生产企业据实地调查大部分已倒闭经营得相对较好的企业是由昭觉县人民政府与国际专业服务机构MSI Professional Services(简称MSI)联合创办的一所非牟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一昭觉青年创业中心所属的月光模拟缝纫公司,生产模式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进行,组织农村有缝制手艺的彝族绣工妇女,共同参与订单的完成该公司产品由香港从事服饰设计的志愿者设计,能通过市场打开销路的产品主要为刺绣旅游纪念品,如:三角袋、书签、背包等产品风格较现代和国际化,但产品未成系列开发,品种比较单一市场份额分为外销5%~15%.内销35%~ 45%,政府订单50%该企业生产的彝族服装为彝族服饰保护开发所设计的创新彝族服饰,产品种类较少,市场份额不大该公司产品主要在西昌市区的马达购物(火把广场)、月城广场(女人街)、天禧超市以专柜形式售卖,刺绣旅游纪念品约占专柜销售数量的80%,创新彝族服饰约占20%。
虽然总体销售约占西昌旅游纪念品市场份额的50%,但整体经营规模不大2.私营企业生产现状私营企业以家庭手工作坊为主,分布于昭觉、冕宁、美姑、喜德、越西主要街区,在西昌城区分布较少总体开发现状呈现出多元、零星、小型的特点,投资者和经营者皆为本民族商人.,生产、设计、销售随意性较大,基本上属粗放式经营,设备较为简陋,加工技术落后由于基本上是各家各户或个人加工制作,没有统一的尺寸、款式等,在质量上很难保证,突显出传统工艺与市场消费之间的矛盾二、西昌城区彝族服饰销售市场现状通过对西昌城区民族服装市场的经商圈、市场分布情况、经营商家考察及销售产品状况进行归纳分析后发现:1彝族服饰未进入西昌主流商圈,分布零散,经营规模小经调查在中高档综合百货商厦、星级以上宾馆商品部、主要繁华商业街区未见彝族服饰销售经销彝族服饰品的商家零星散落于市内偏僻的地方,在全城总计不超过14家的商家中78.5%为混合型销售,其中以专柜形式将刺绣旅游纪念品、民族餐具和其他工艺品混合销售的商家占55.5%.另23%是上述商品与少量彝族服饰的混合销售纯彝族服饰产品销售占21.5%,总计为3家受访商家认为旅游纪念品、民族餐具和其他工艺品的销售好于彝族服装的销售。
2经营商家资金实力薄弱,缺乏产品研发能力西昌城区纯彝族服饰生产企业呈独家独户个体形式,门市经营人数基本上只有一个,门面较小,采用直接在门市内加工产品的边缝制边卖形式产品以加工销售价格低廉的电脑刺绣彝族服装为主,混合制作少量收购的民间手工刺绣布条拼装成彝族服装进行销售产品定位为中低档服饰,基本无设计能力及产品研发能力3无市场观念,品牌意识淡薄生产服饰无季节差异,产品品种类别单一,无完善的市场分类定位,无独立的技术创新系统不注重店面整体形象及商品陈列形式,经营种类杂乱,有些店面甚至无店名 没形成服饰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完善组织,无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三、西昌彝族服饰穿着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对彝族8-60岁之间人员的随机访谈获知:1传统彝族服饰的穿着情况随海拔降低而减少,西昌城区的彝族平时着装基本已全部汉化,而传统彝族服装只有在节日或婚丧嫁娶时才隆重地穿戴并认为汉族服装价格低廉,实用性强,款式更新快;传统彝族服饰穿戴复杂麻烦、质地厚实沉重、难于洗涤,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穿着行动不太方便2传统彝族服饰家庭自制程度随海拔增高而增加占彝族总人口90%以上的是聚居山区的彝族,因购买力较弱,其服饰基本为家庭自制 西昌周边地区彝族服装生产基本上停留在各家各户自产自销的水平上,销路狭窄,较难拓宽市场。
3传统彝族服饰的人均拥有量低,高山彝族终年穿的都是一套传统彝族服饰;西昌城区及周边经济较发达地区彝族家庭中平均每人一生中拥有传统彝族服饰1-3套,服饰基本无季节差异?服装配饰如银饰品大多是家族成员代代相传并积攒下来的主要原因为:彝族地区整体经济实力不强,对服饰的购买力较弱:受现代化的冲击,生活方式和服饰消费观念发生改变4、对改良的现代彝族服饰接受度随交通与信息的通畅程度增加而增加彝族中青年受访者表示愿意接受和购买符合现代生活需要的改良的彝族服饰和具有彝族风格的现代服饰四、西昌彝族服饰消费形态1本民族购买主要消费者为西昌市及周边经济发达地区彝族,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对传统彝族服饰的价格、面料质地、做工有不同程度要求但在城镇彝族的日常生活中,传统彝族服饰的消费逐渐势微,大多逐渐转变为一种“礼服”进行消费,他们更希望能够购买到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现代彝族生活装2收藏者购买通常为博物馆、服饰研究机构、海内外民族服饰爱好者与收藏家主要购买传统彝族服饰,对服饰的要求通常为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史学意义或年份都不见得太早,但品相完好,做工精致,艺术水准高的彝族服饰精品3旅游者购买根据调查国内旅游者更愿意购买彝族工艺品、地区土特产和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对传统彝族服装少有问津,愿意接受和购买具有民族风格的现代服饰。
国外旅游者除愿意购买民族工艺品、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外,有极少部分人因为猎奇会购买少量传统民族服饰,愿意接受和购买具有民族风格的现代服饰五、对彝族服饰设计的市场定位及产品开发的思考调查结果显示:彝族服饰在经济主导的现实社会中,相对于主流社会的经济文化而言,在地域位置、市场消费、技术资金上都处于明显的弱势和边缘位置,但仍潜藏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要想通过彝族服饰产业来带动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解决彝族服饰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首先必须明确彝族服饰的市场需求问题根据明确的市场定位进行针对性的产品开发,让产品进入良性的市场经济循环,才能通过市场需求的拉动力,带动彝族服饰产业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对彝族服饰设计的市场定位及产品开发可以从民族风格的现代服饰、传统彝族服饰精品、彝族服饰旅游产品和改良的现代彝族服装四个方面来进行1民族风格的现代服饰市场定位及产品开发民族风格的现代服饰市场定位及产品开发面向的是主流经济圈的一级和二级市场,市场涵盖面广,消费群体庞大 通过政府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国内外知名服饰品牌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开发,运用现代企业的品牌运作方式进行,把彝族服饰文化优势转为经济优势,使彝族服饰产业步入良性经济循环。
产品以实用性、可销售性及时尚性为其定位,销售目标针对都市群体为缓解快节奏生活带来的强大压力而产生的返璞归真、追求天然及个性美的心理诉求在产品开发中可针对该消费人群对民族服饰文化内涵理解的模糊抽象与有限,但又对民族服饰精美的手工刺绣、独特的装饰手法、绚丽的色彩纹样以及风格独具的服饰配件情有独钟的审美情结,在设计时将彝族服饰元素进行分解,以现代消费者的审美观为出发点,将国际时尚流行元素、现代工艺手段等和部分彝族服饰元素相结合进行设计重组,遵循现代服饰商业化设计的法则,设计具有民族风格的现代流行服饰2.传统彝族服饰精品设计市场定位及产品开发传统彝族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丰富多彩的形态体现着彝族独有的物质文化要素和精神文化要素,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内容和文化内容,显示出较固定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它的存在犹如一个巨大的博物馆,一个丰富的宝藏,为该民族的个性,做出了最生动、最具体的注脚,它同时也极大地吸引着民族服饰爱好者和收藏家的目光作为彝族传统文化的金字招牌,由于其制作工序复杂、对原料材质要求很高,价格昂贵,相对于主流社会的消费而言,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因此其市场设计定位应为高端收藏市场和彝族传统节日礼仪服饰市场,走精品化、工艺品化的路线,建立一种高质、高价、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发体系。
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上需注重拯救与保护传统彝族服饰文化与制作技术,偏重设计的原创性、艺术性以及精巧的制作技艺,追求服装构成要素的精神寓意和文化品位,以盛装设计为主,遵从彝族赛装习俗,充分体现彝族服饰的竞技意义3彝族服饰产品旅游市场定位及产品开发彝族服饰资源作为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相对独特的旅游价值,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颇具开发潜力这类产品的开发需具有纪念性、实用性、艺术性,在材质、造型、色彩、图案、风格等等方面重点突出彝族文化特色和民族工艺特色可以用彝族地区有特色的民间日常生活用品来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如民族风格的挎包、童帽、腰带、荷包、手巾、针线袋、烟袋、套、头饰、飘带、钱包、肚兜、围腰、围裙等等装饰品及物品,这些系列的产品不仅文化意义深刻,方便旅行者携带,同时也是十分精美的手工艺品旅游服饰产品的开发需重点突出产品的系列感与设计感,要在工艺制作的精细程度上下功夫,加强产品的包装装潢设计效果,提升产品档次4改良的现代彝族服装设计市场定位及产品开发由于传统彝族服饰在日常生活中穿着的实用性不足,导致了服饰汉化现象,在民族地区也出现了改良彝族服装的强烈需求与巨大市场空间该设计定位主要面向彝族地区离开原生态环境下的各县城、乡镇市场。
这类彝族服饰产品的开发需要注意的是离开原生态环境下文化符号系统的指述功能、表现功能和传达功能所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文化符号所指功能会转移,从而变得模糊或[]“误读”,因此,要尽可能减少对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造成的伤害或破坏在产品开发上首先要发扬传统文化,在保持彝族服饰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向季节性与便捷性方向改革彝族服饰的改良需要从传统手工操作的低效率中走出来,实现专业化、技术化、工业化的生产,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在现代大工业生产背景下产品设计需抽繁就简的保留部分形制,设计语言明确、简练在服装款式上,减少不必要的用布,降低成本;在装饰图案运用上,去除繁杂的大面积传统服饰工艺,保留主要风格特征增加面料使用的多样性与色彩的丰富性,在遵从彝族文化传统、生活习惯与生活需求的同时,增加改良服饰的品类,向薄型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如进行彝族的生活装、工作装、休闲装、劳动装等服饰品类的设计开发,以适应在不同场合与季节穿用六、结语综上所述,实现彝族服饰的产业化,必须以产业市场化设计为基础,彝族服饰要真正走上产业化的道路,首先必须清醒的面对市场,只有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定位和产品,才能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洗礼中真正的收到实效。
只有充分认识到彝族服饰市场定位的重要性,才能科学合理的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彝族服饰产品,让彝族服饰产品正真拥有市场的可进入性、可盈利性、发展潜力性及可衡量性,让彝族服饰文化资源更好的带动地方经济的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