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于高校食堂用餐消费的贫困生认定方法.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30162022
  • 上传时间:2021-12-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9.41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基于高校食堂用餐消费的贫困生认定方法研究[摘要]国家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增强,贫困 生认定却更为困难寻求操作方便、客观公正的贫困生认 定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基于高校食堂用餐消费的贫困生 认定方法不失为最好的方法[关键词]贫困生认定食堂用餐消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 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 的学生,对贫困生的定义都没有歧义但是由于缺乏具体、 科学、可操作的认定标准和依据,如何认定贫困生,对于 不同程度的贫困生确定什么样的资助等级,这是高校学生 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普遍难题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 贫困生认定的方法及其缺陷,提出了基于高校食堂用餐消 费的贫困生的认定模式一、目前高校贫困生认定方法不同的学校,认定贫困生的方法不同,同一学校不同院系,也不尽一致尽管如此,纵观各高校贫困生的认定 方法,却也不乏共同之处:一是家庭经济贫困证明贫困 证明是各高校评定贫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需学生所在地 村委会或居委会开具证明,然后到当地乡镇加盖公章,最 后加盖当地县或区民政局公章二是通过学生干部或全体 同学调查了解提交了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同学的家庭经济状 况、在校期间的服装费用、餐饮费用、通讯费用、交通费 用、班及考试费用、电子产品消费等日常消费,初步 确定其贫困程度与等级。

      三是通过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 主要是员)的观察了解员根据贫困证明与学生 的意见,结合自己的观察了解,最后敲定各个学生的贫困 等级进而进行相关资助二、贫困大学生认定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由于贫困生认定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在实践过程 中很难把握,认定贫困生时各高校深感力不从心,难以取 舍1•尴尬的贫困证明贫困证明是各高校认定贫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一纸 证明需经过村、乡、县三级部门的认可、审批方才有效, 要求不可谓不高,防范不可谓不严然而,在贫困生认定 的实际操作中,贫困证明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由于 当前诚信的普遍缺失,加上费用又无需地方掏腰包,开具 虚假贫困证明缺乏责任追究制,那些开具证明的有关部门 把关不严,随意性大,顺手作人情,证明随便开,地方政 府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的权威性与有效性就大打折扣了 另外,高校贫困生人数众多,据权威统计,目前全国大学 生中贫困生比例已30%,特困生的比例为10%〜15%,共有 300万贫困生他们又来自全国各地,对贫困证明中涉及的 家庭人员职业、经济收入等状况各高校自身根本没有财力、 时间与精力去逐一走访调查核实,一纸贫困证明究竟有多 少“含金量”,谁也说不明白。

      一些家庭背景好,经济并不 困难的学生开一张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如探囊取物,非常容 易;相反,不少边远山区的真正困难学生想开一张困难证 明则绝非易事每逢评定助学金、奖学金之际,笔者时常 听非贫困学生说:“老师,申请助学金要证明?可以 不?我明天就给你传过来也有一些家庭极为困难的学生 却没有提供贫困证明,究其原因,乃嫌开贫困证明需走州 过府去县区民政局盖章太麻烦,更怕历尽千辛万苦弄来的 贫困证明交到学校后又得不到助学金、奖学金,白白损失 了几十元路费依据无权威性与有效性保障的贫困证明认定资助贫困 生,引起公众尴尬及至莫名惊诧也就不足为怪了XX年闹 得全国上下一片沸腾的城管局副局长之女以贫困生身份受 到资助一事就是以贫困证明为依据的贫困生认定资助体系 结出的恶果湖北襄樊某学生其父亲乃区城管局堂堂副局 长,母亲也有工作,本为中等收入家庭的双职工子女却以 贫困生身份受到资助,主要原因是其出示的贫困证明上赫 然写着“母亲月收入200元,父亲月收入400元,家庭月总 收入600元,夫妻下岗无住房……生活较困难另有浙江 某高校一贫困生的家长开宝马车,北京某高校宏志班招收 的贫困生中有政府部门领导的子女,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2.日常消费状况难以界定,同学老师的感觉不可靠高校在贫困生认定中,除了参考贫困证明外,另一个 重要的依据是同学、老师平时对贫困学生的观察了解往 往根据学生的衣着打扮、是否拥有、MP3、MP4、电脑 等电子产品等日常消费状况确定,这无疑有一定的积极意 义但贫困生的消费标准到底是什么,恐怕又没有谁能给 个公断如果仅仅依据其衣着是否寒醪、是否使用、 电脑来认定贫困生,那未免过于简单化了有的学生家庭 经济困难,但不乏好心的邻居、亲友赠送些款式较为新颖、 质地较为精良、时尚也算潮流的旧服装;有些贫困生可能 是班委会、院系团委、学生会或学生社团的干部,必须有 一个便捷的通讯方式才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还有些贫 困生因做家教、勤工俭学,之类的通讯工具自不可少 另外,相关计算机专业或爱好计算机的学生因学习需要拥 有电脑也在情理之中xx~xx学年度贫困生认定资助时,我 系原计划不考虑拥有电脑的学生,为慎重起见,我们将递 交了困难证明且有电脑的学生喊到办公室,一一谈话了解 家庭情况,其中某女生一说起她家姐妹俩上大学,父亲患 病无钱医治的窘境时不禁泪流满面,哽咽不已,原来她的 电脑是一位亲戚送的,亲戚嫌这台电脑购置时间过久,配 置低,速度慢而淘汰了。

      因此,贫困生认定不能以貌取人, 想从一个学生的日常消费来确定学生的贫困情况,存在很 多困难,也不足以完全证明,同学老师们的观察难免失准 有些高校为确保贫困生评选的公平、公正、公开,让全班 同学投票选举认定贫困生这种看似公平民主的方法,是 否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呢?虽说“群众的眼睛是明亮的”,但 谁也无法排除小集团主义,不少学生只会投自己“圈子” 里的人,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贫困生往往会被忽视,用这 种公平的形式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容乐观贫困的原因一般为父母务农或下岗、家庭人员患病、 兄弟姐妹多、家居边远贫困地区、单亲家庭等等,都是用 模糊语言表述的,缺乏可比性,如“父母务农,弟读高中”, "父母下岗,低保”,“父母离异,随祖父母生活”,“父母 务农,妹残疾”……诸如此类的情况,凭贫困证明也好, 凭老师同学的感觉也罢,很难说谁比谁更贫困有些家庭 并不贫困的学生,看到贫困生能享受助学金、奖学金等诸 多实惠,也想趁机搭个“便车”,导致了认定的贫困生鱼龙 混杂,真假不辨,“李鬼”难除3•侵害学生隐私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不幸: 有的父母亡故,有的父母下岗,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父母 残疾,有的亲人正在服刑,而有的贫困生本人是残疾。

      这 些情况,虽不一定属于隐私,但也并不是每个受助者都愿 意被公之于众的不少高校在认定贫困生时忽视了对贫困 生个人隐私的保护,为判别真假贫困生与分清贫困程度, 以彰显公平、公正、公开为由,大张旗鼓,有的让家庭贫 困的同学站到台上,声泪俱下地介绍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 然后由同学投票;有的将贫困生的家庭状况、家庭隐私一 起张榜公示或网上公示,把贫困生的各种不幸也广泛地传 播岀去了于是在他们接受贫困身份认定时,无形当中早 已被烙下了 “贫困”的印痕,侵害了学生的隐私,“救了大 学生的贫,伤了大学生的心”因此不少贫困生将此视为畏 途,宁愿忍饥挨饿,也不愿申请认定资助三、基于校园卡食堂用餐的认定方式生源地贫困证明“失效”,老师同学的感觉不可靠, 传统的高校贫困生认定方式如何走出困境?笔者认为,基 于高校食堂用餐消费来认定贫困生不失为上策中国科技 大学从XX年开始根据学生每月在校内食堂用餐消费情况来 认定贫困生及贫困等级,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值得借鉴 与推广学校在“一卡通”网络系统中设定学生消费情况 预警线,按月对学生在校内用餐情况进行统计,如果有学 生每月在校内食堂用餐60次以上、消费总额在150元以下, “一卡通”系统就会自动生成数据库。

      这时候,学生处便 主动核实情况并在其“一卡通”账户中按月存入补助,无 须学生申请,也无须签字这种将经济资助与情感体谅、 人格尊重“捆绑”起来,润物细无声的低调做法确实为贫 困生认定资助机制探索出了一条令人耳目一新的新路子通过跟踪学生校园卡食堂用餐情况进行贫困生认定, 不但简便易行,而且客观公正因为贫困生出身贫寒之家, 过早地领略了生活的艰辛,体谅父母的难处,牙缝里省吃, 裤带上省穿,处处精打细算,不乱花一分钱贫困生基本 在学校食堂就餐,不去校外各种饮食店吃饭,因为相比之 下,毕竟学校食堂的价格更便宜些他们的食谱基本是: 早餐吃馒头、稀饭,一碗面条、一杯牛奶绝对是极为奢侈 的东西;午餐与晚餐则是一份米饭外带一个素菜,每隔一 两个星期左右才改善一下,吃一次荤菜,根本不敢去食堂 吃炒菜午饭、晚饭的开支一般都在两元左右,早饭则不 超过1元,一个月只有15 0元左右甚至更低的伙食费非 贫困生的食谱则迥然不同,早餐为面条或牛奶加面包,中 餐、晚餐则是除米饭外,一餐要买几个晕菜、几个素菜, 或频频在学校食堂吃小炒,或穿梭于校外灯红酒绿的饮食 店,一个月的伙食费少说也要四、五百元钱贫困生可以 以馒头稀饭为主食,可以仅凭一份青菜汤下饭,这对于非 贫困生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高校食堂 的用餐消费额泾渭分明,以此来认定资助贫困生最为准 确诚然,由于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隐形资助”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少数不在食堂用餐的贫 困生就是它的“盲区”,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否定“隐形资 助”的理由在“隐形资助”的基础上,辅之以老师、同 学的观察了解,可杜绝贫困生“李鬼”,确保真正贫困学生 能够得到有效的资助参考文献:[1] 张友民•高校贫困学生群体的饮食服务工作[J].黑 龙江生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XX, (3):70-71.[2] 副局长女儿成了 “贫困生” LEB/0 L]. XX-08-2 7.[3] 熊丙奇.绿色通道可以更人性化[J].教育与职业,XX, (34) :2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