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观检验标准(玻璃件)(共10页).doc
10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0 目的为了规范本公司产品及外购零部件,加工件的外观品质要求,为生产及检验提供参考依据以及利于执行顺畅,特制定本文件2.0 适用范围2.1: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检验、IQC、QA之运作,以及其它无客人特殊要求的产品客人有特殊要求时,则按客人要求执行)2.2:为供方提供检测依据3.0 参考依据无4.0 面的说明及定义 E F D A C B 4.1:A面为正面,产品在正确的使用过程中,面对使用者的一面为正面4.2:B面为底面,相对于正面的下部为底面4.3:C面为右侧面,相对于正面的右侧为右侧面4.4:D面为背面,相对于正面的反面为背面4.5:E面为顶部,相对于正面的正上部分为顶部4.6:F面为左侧面,相对于正面的右侧为左侧面5.0:产品表面等级划分:产品表面等级根据产品的重要程度,可划分为:A级面,B级面,C级面 5.1:A级面:客人经常能够看到的表面。
如灯体正面和正上方,在不移动或转动产品时都能看到的表面 5.2:B级面:在不移动产品的情况下,客人偶尔能够看到的表面 如灯体的侧面和后面,灯罩下部 5.3:C级面:客人在移动产品或转动产品,或产品被打开后,才可以看到的表面如灯体底面,灯体部件内部面,产品组装后需贴装饰面板或标识掩饰的面通常表面不作处理的面) 说明:A:以上等级规定的是产品的外观标准,对于产品在客人处使用时看不见的内表面不适用此标准 B:以上A、B、C表面等级的定义,是以最终客人处使用为条件而界定的如果产品的零部件或产品在后续装配、安装过程中被掩盖,则按照被掩盖后的表面来定义如果产品的零部件在后续装配、安装过程中有可能被掩盖也有可能不被掩盖,则按照不被掩盖的表面来定义6.0:常见缺陷的名称、定义或现象及产生的原因序号缺陷名称缺陷的定义或现象缺陷产生的原因1赃污其他颜色或物质粘附在物件表面的现象1.1:物件接触容易上色或容易粘附的物质,没有有效地进行隔离所致1.2:工作台面或工作环境不干净2变形物件表面发生碰撞或挤压,造成物件表面凹凸不平、结构变化的现象2.1:物件受外力冲击或重物长时间挤压、人为损坏、运输过程中发生猛烈碰撞3杂质物件表面附着不同的物质3.1:原材料混杂不同的物质或其表面附着其它物质4刮伤或划伤其表面有一种细而长,且有一定的深度的一种不良现象。
4.1:物件表面因操作或运输,包装不当,受到尖锐或锋利物品伤害、划损、物件之间相互摩擦,造成物件表面损伤4.2:制造过程中保护不当,被尖锐或利器所伤,工作台面过多硬的杂物(不及时打扫台面)5碰伤其表面有一种宽而长、痕迹比较粗而边缘模糊但没有深度,且有一定的面积的一种不良现象或表面凹凸不平 5.1:物件之间相互交叉碰撞或运输过程中由于包装防护不当、人为损害、物件堆积过多或过于密集,造成物件表面受外力作用,导致其表面损伤6破损/破裂/裂纹产品有裂痕,裂口处粗糙不平,裂纹方向不规则的一种现象6.1:受外力作用或上下向外的力作用,受外力冲击或重物挤压、跌落,6.2:生产加工工艺问题,6.3:员工操作时对产品防护不当,6.4:原材料包装防护不当,6.5:装配不合理,装配工具力度过大,6.6:材料本身的质量问题7模痕产品表面产生一定面积的拖、拉、印痕7.1:由于模具本身制作问题(比如:模具结构不合理、精度不够等),7.2:模具在操作过程中的损伤7.3:生产在装模过程中不平衡,造成出模偏斜,拉/拖伤物件表面/边口/孔位7.4:模具保养不当,造成模腔锈蚀8麻点物件表面呈现出的细小颗粒或小坑点8.1:由于周围环境不清洁或空气干燥,空气中飘浮的灰尘颗粒, 附着在加工物件的表面。
8.2:物件所使用的材料的密度较小,分子间隙大,导致物件表面呈现出细小针孔8.3:注塑、压铸件,因在生产过程中,脱模剂过多,造成物件表面出现一些坑点9不光滑物件表面粗糙或手感较差9.1:由于产品表面加工粗糙或模具表面粗糙,导致产品表面不平整10缩水塑胶或压铸成型时,因材料,工艺等原因,使塑胶表面或压铸表面出现的凹陷的收缩现象10.1:机器调节不当,如压力,温度,时间10.2:产品在成形过程中,保温保压时间不够10.3:模具或材料之间不配.11融接痕因材料在模腔内流动,熔接处形成的线状痕迹11.1:模具温度不够,导致材料在模腔内流动时间过长,其前端的温度降低,当相互融接时,不能完全融接在一起12凹凸不平物件表面有凸起或凹坑12.1:物件表面因受外力冲击或挤压,使产品表面呈现出凹凸现象13缺料产品表面或周边有残缺13.1:产品表面因加工或模具原因,使产品成型后,出现缺损现象14烧焦产品表面因温度过高或被火直接灼烧,使其表面呈现出黑色炭化物或焦黄14.1:由于产品在烘烤过程中,其温度过高,致使产品表面呈现黄色且脆性(喷油)或达到产品自燃点,致使产品表面呈现炭化(木制品)14.2:由于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其原材料在机器内温度过高,停留时间过长(塑胶)15批锋产品周边或孔边,高出其平面的尖角或锯齿形、不规则形凸起或毛刺15.1:由于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因模具或加工工艺问题,致使产品断切面呈现出不规则尖角或锯齿形凸起。
16刮手产品表面粗糙或用手触摸刺手16.1: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因表面处理不干净,导致产品表面粗糙或尖刺.17拼接痕迹产品表面因材料缺少或缺损,用同一种材料拼制,造成产品表面出现的细小缝隙或细线或错位现象如菲林,模具,木制品17.1:拼接时作工不细心,或作工粗糙,导致产品表面出现易看见的痕迹17.2:在拼接过程中使用不同质的材料,加工后形成错位现象18龟裂物件表面出现的不规则裂纹18.1:因材质、模具、机器、生产工艺等因素,致使产品加工成型后,其表面呈现出不规则裂纹(压铸件,注塑,木器等)19结疤物件表面呈现的质地坚硬,颜色较深材料19.1:因树枝枯竭后,树干继续生长,将枯竭的树枝干包裹其中形成结疤20发霉产品表面出现绒毛状的物质或粉状物20.1: 产品因存放在在潮湿的空气或环境中、或长期不通风的环境中,致使产品表面21分模线产品沿合模线在零件表面形成的可观察到的线状痕迹或多余材料21.1:因模具的精度不够,致使产品成形后,在前后模的分界面,形成一条明显的线条21.2:产品在成形过程中,因机器压力过大,造成其模具内压增大,前后模之间出现细小缝隙,产品成型后,在前后模的分界面,形成一条明显的线条。
22黑点在有色物件表面镶嵌或附着的黑色物质22.1:产品在加工或生产过程中,由于材料中的杂质或环境不洁净,从而导致产品成型之后,有杂质镶嵌在产品内部或表面23水口不平因产品采用模具生产的进料口,在出模后,出现的与产品表面不平齐现象23.1:在注塑或压铸产品时,其进料口在出模后,经过人工加工后,与产品表面不平齐或高出24汽泡在透明物件内部,出现的透明泡状物或产品表面呈现出的泡状凸起24.1: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制作中密封或排气不当,造成空气被封闭于产品内如玻璃、注塑、压铸)24.2:产品材质内有杂质,在经过高温后,发生澎胀,在产品内部形成泡状凸起如电镀,烤漆)25顶白产品出模时,其内部使用的顶针,将产品表面顶出白色印25.1:模具内顶针过长,致使产品在出模时,顶针将其表面顶出白色印25.2:产品壁较溥或产品冷却时间不够(保温、保压时间),造成产品在出模时被顶凸起26蹦边物件边沿缺损或破裂(尤指玻璃陶瓷)26.1:产品在加工时,因操作不当或工艺问题,致使产品周边出现缺损或破裂26.2:产品在加工或工艺设置不当、或在加工过程中,温度过高,造成物件表面破裂(玻璃)27水纹/气夹纹产品表面呈现出的白色亮斑痕或细小条纹27.1:在压铸和注塑产品中,因生产工艺或模具结构问题,产品因受高压气流的影响,模腔内所产生的气体不能排出,当受到模腔内高温的作用,在产品表面形成气雾状亮斑。
27.2:产品在成型过程中,因模腔内的循环水的影响,模腔内的气体在冷热条件作用下,在产品表面形成气雾状亮斑27.3:材料在模腔内流动,因受气压、循环水的影响,在其材料交汇点,形成一条细小的条纹,或一些细小条纹28厚薄不均物件整体物料分配不均28.1:产品在生产或加工过程中,因模具或产品流动性不佳,造成产品壁物料分配不均的现象29针孔产品表面出现的小针孔29.1:物件所使用的材料的密度较小,分子间隙大,导致物件表面呈现出细小针孔29.2:产品表面因加工过度,导致产品表面密合层损坏,从而露出其材质蔬松层30折皱物件表面出现的折叠或折压痕,在物件表面造成不规则的印痕30.1:产品因包装不当或放置不当,造成对产品的挤压或折压,从而在产品表面出现的皱折痕30.2:产品在放置过程中,因相互折叠,从而使产品表面出现折压痕31铜线氧化铜线表面出现发黑或绿色粉沫31.1:铜线因长期裸露在潮湿的空气中或含酸碱的空气中,使其表面出现发黑或绿色粉沫31.2:铜线表面因受含酸碱液体污染32异物在物体表面粘附或嵌入或遗漏在产品内的与物体不同类型的物质,如砂粒,纤维等32.1: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因空气中的灰尘或飘浮的纤维,吸附在产品未干的表面。
32.2: 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因防护不当,导致其它物质混入32.3: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因清理不彻底,致使有其它物件遗漏在产品内33水纹塑胶或铸造在成型时,熔体流动所产生的可见条纹33.1: 产品在成型过程中,因模腔内的循环水的影响,模腔内流动的液体,成型时,在产品的表面形成细小的可见痕迹34生锈氧化金属表面呈现红褐色粉沫或斑点34.1:因金属表面缺乏有效保护,被周围环境中的酸碱所污染34.2:金属表面因长期裸露在空气中,被空气中的酸碱物质腐蚀,使其表面呈现红褐色粉沫或褐斑35漏光当光源发光时,末按设定的要求照射,而是从被屏蔽的地方出,形成光斑35.1:因光源体在被屏蔽的部位,出现蔽光物质被损坏或脱落,或末被完全覆盖,形成光斑35.2:透光版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