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工作专业非师类本科教学计划资料.docx
12页社会工作专业(非师类)本科教学计划一、专业培养目标社会T作专业是培养掌握社会T作基木理论,践行社会T作伦理,掌握在T会、青年团体、妇联、社会其它团体、社区、企业、各种服务性机构开展社会工作的技能与方法的木科应用型人 才培养徳、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心理素质良好,沟通能力强,有较好社会工作知识结构 与实践经验,在特殊场合能开展救助工作,在社区中能进行社区规划及管理,在相应的服务性机 构中开展个案、小组工作的专门人才专业培养要求突出社会T作者的价值观培养,专业技能培 训与专业方法训练要能把学生培养成用社会T作价值引领白己行动,解决相应问题,实务能力 强的社会工作专门人才— >人才质量规格(一) 社会工作职业伦理规格社会T作职业伦理规格由政徳、事徳、工作者对案主的责任、对同事的责任、工作者对所属 机构的责任1、 政治道徳要求系统学习与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树立正确的批界观、国家观、人生观与 价值观,具有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的举止,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勇于探索,关心国家大事,努力 为服务于社会而奋斗2、 事徳要求系统学习、掌握、实践社会工作伦理,热爱社会工作,严格职业伦理,当多种伦 理发生矛盾时,能做恰当的选择。
3、 社会工作者开展对案主的服务工作,要求严格遵守接纳原则、自愿原则、平等原则、个别 化原则、敬人原则、自决原则、隐私原则、重权原则4、 社会工作者在处理与同事关系时要求尊重、公平、礼貌、信任、合作5、 对服务机构或雇佣组织的伦理责任主要是要求诚实守信,尽职尽责二) 专业能力规格1、 具有牢固的伦理学理论知识与牢|古|的社会工作伦理实践知识,能以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伦 理实践引导社会工作,限制社会工作过程中的不当行为与举止2、 具有扎实的社会T作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木技能,在社区、社会团体、服务性机 构、福利性机构、救助团体中胜任相应的社会T作掌握心理学的基木理论,熟悉心理咨询的操 作规稈,能够实施心理干预并适时介入事件与危机的能力3、 熟悉中国社会政策、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了解社会政策、法律法规的动态变迁熟悉中国 社会救助制度、保障制度严格在政策、法规、制度框架内开展工作4、 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与组织能力社会工作者在很多情况下会面临陌生的环境 及特殊的社会事件,只有在冷静面对社会事件与事故的前提下,才能帮助别人,开展工作同时, 还需要社会丁作者和服务对彖及建立联系的对象进行有效沟通,共至需耍社会T作者快速度将陌 生人或特定团体组织起來,有序有效开展T•作。
5、 收集服务对象、服务社区、服务团体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做出详细工作计划的能力与对 计划的执行力6、 具备对社会工作理论、价值、原则、技能、方法等方面初步研究能力7、 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与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学制、学分、学时、学位1、 木专业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2、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15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为50个学分;学科基础课为48个学分,必 修28个学分,至少选修20个学分;专业课为57个学分,必修40个学分,至少选修17个学分3、 教学周期安排包括:第一学期和第八学期为16周,其它学期为18周(含节假口),考试一般放 在第19周与第20周凡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木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总学分为155分,修满 总理论课学时达2510学时(不包括专业综合见习和毕业实习);完成120学时的专业综合见习与 360学时的毕业实习且合格,完成第二课堂活动,完成其它社会实践活动,完成毕业论文,总计 达800学时,且徳智体合格,准予毕业4、 木专业学生必须通过8门专业学位课稈的考试及2门通识教冇课学位课程考试,完成专业综合 见习,完成毕业实习,通过毕业论文答辩,修满规定学分,依据教冇部和玉溪师范学院授予学位 的相关规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表课程类别修读方式门次数学分占总学分百分比(%)合计学时占总学时百分比偏)合计通识教育课必修14503132%9003636%学科基础课必修8281831%5042031. 5%选修18201336014.5专业课必修10402637%44017.530. 5%选修24171130613合计811551002510100100%五、专业主干课程简介和学位课程1、 社会统计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位课稈主要介绍社会统计学的基木概念、发展历史、应用准则、丁作程 序等,对单变项简化、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量度、概率分布、参数估计、非参数检验、相关与 冋归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作了详细而系统的说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社 会统计方法,能对录入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相应结论能够使用社会学中常见计量模型开 展社会统计工作2、 社会学《社会学》(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是社会T.作专业学位课程木课程以社会运行论为 理论主线,以社会转型论为解释视角,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社会学的基木理论和研究方法做 全瓯、系统的介绍通过对社会角色、社会文化、社会结构、社会运行、社会群体、社会组织、 社会政策、社会控制、社会分层以及社会变迁等各个方面的剖析,向学生全血介绍社会的内部构 成及其运动和变化过程,使学生全面掌握认识社会和分析社会的重要理论知识。
3、 社会调杏方法该课程纳入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位课程,将系统统地介绍社会调查研究的原理、调查资料的整 理分析及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等一系列内容同时将社会调杳的基木原理、概念及方法同中国的 实际相结合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应企业、社会团体、相关部门要求能够做社会调杳, 并写出相应的报告4、社区工作《社区社会T作》(Social Work of Community)是社会T作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同时,也 是学位课程社区工作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并列为社会工作三大方法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 学生能够理解社区T作的基础理论,熟悉社区工作的重要模式,熟练掌握社区T作的相关技巧, 探讨中国社区工作的木土化和社区发展规划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5、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工作专业木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Z—它主要研究人在与他人及 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与行为、人和人Z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社会影响人们 的行为与思维的机制等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和研究方法;(2)社会化 的含义和过程;(3)社会角色理论;(4)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5)社会动机理论;(6)社会 认知的基本范围和影响因素;(7)社会态度与行为;(8)态度的形成和改变;(9)人际关系理论;(10)人际沟通的过程及分析;(11)利他行为及影响因素;(12)侵犯行为理论;(13)社会影响 的表现;(14)群体心理。
6、 社会工作概论社会会工作概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稈,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I•分重要的基 础性地位该课稈为学期课稈相关的后续必修专业课稈有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团体工作、社区丁 作、社会工作行政等木课程所要学习的社会工作的基木涵义、基木功能、价值观基础、知识基 础、助人过程的一般模式、主要的专业实务方法等综合、基础、入门是该课程的三个目标7、 个案工作掌握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木价值理念和工作原则,了解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木质特征、 目标功能及发展历史,学会反思性的学习,能对既有理论持批判性的学习态度,乂能对个案工作 在中国内地的木土化发展进行思考8、 小组工作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方法2—,属于社会专业的学位课程是小组T作者按照一定的日标组 织的、通过小组过稈和动力去煤响小组组员的态度与行为,使其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 复与发展、问题的解决的实务过程目前,小纟R工作课程是社会工作、社会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 是在掌握社会工作导论、心理学基础知识以及个案工作方法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9、 西方社会学理论西方社会学理论是社会T作专业的主干课程乙一,课稈将系统地介绍西方主流的社会学理 论包括结构功能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互动论、社会批判理论与后现代理 论。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各种理论的优势与缺点,并能在社会工作中运用这些理论10、 中国社会思想史中国社会思想史将介绍自先秦到20世纪初中国历代思想家的社会思想使学学生系统地了解 中国社会思想史产生和发展的总体线索、基木内容课程在充实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及社会工作的 木土化有重要意义通过该课稈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传统中国的社会思想分析社会问题解 决社会问题的有价值的资源11、 法律社会学课程将系统介绍法律社会学的起源、内容、研究对彖、作用与意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 生了解社会背景与社会学的理论如何影响法律理论的形成及实践,而法律的实践与是理论又促进 了社会工作的发展12、 社会政策课稈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当代社会政策的基木概念,了解乞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历史,了解我国 和当代备国社会政策的结构、过程、环境和运行机制13、 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学是阐释社会保障的基木制度、基木理论、基本概念、基木技能、方法和实务的一门 课程通过该课稈的学习,使学生社会保障理论各流派的基木理论观点;了解较完整实用的知识 体系;了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实践活动14、 社会工作伦理是系统介绍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与职业精神的一门课程。
使学生掌握并践行以人为本的人道主 义精神与助人的责任感;接纳并践行平等与接纳的价值理念;掌握并践行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导密、 尊重、合作、守信等职业精神六、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安排社会工作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分为四类,一类是课程实践性教学,二是学校内的实践课 教学,三是校外实践教学坏节,四是毕业论文与专业实习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随堂进行或由任 课教师白主组织进行,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由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H主完成,校外实践性 教学环节包括专业实践,假期社会实践两个方面,在周末或假期安排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安排 在第8学期,专业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七、 保障措施和办法(一)课程保障课稈的安排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与T作过稈的模拟课稈体系从理 论、价值、实践、操作四个方面进行设置,有效保证了课程明确的培养目标与课程的着力点二) 师资保障一支乐于奉献,服务社会、服务社区、服务个案、服务社会T作教学科研的师资队伍,引 导并带领学生开展社会T作三) 社会工作实验室社会工作实验室,是用于社会工作专业实验教学、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研究、为社会服 务和社会实践及其他用途的多功能实验室社会工作实验室采用的是电了监控辅助教学系统,是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新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实验体系。
实验室的使用, 使社会工作专业在教育培养中,将专业理论、方法、技能与静态的模拟环境、动态的现实环境有机相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整合,成为培养社会T作专业高级人才的重要条件它为建立集 专业性、仓噺性与领先性于一体的优秀社会T•作人才培养模式和科学研究环境体系奠定了坚实的 物质基础1、 实验室教学方面实验室为社会工作专业多门课程的教学提供实训、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影视赏析、 案例分析等服务,包括:《个案社会T作》、《小组社会T作》、《社区工作》、《社会丁•作概论》、《社 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家庭社会丁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