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人才供给阐述论文.doc
2页学前教育人才供给阐述论文 学前教育人才供给阐述论文预读: 摘要:一、数据来源与研究取样本研究的分析数据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重庆市2009—2012年学前教育本科、专科、中职的招生和毕业情况,该数据来源于重庆市教委官方统计数据.二是目前重庆市学前教育高层次人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单位较少,故该部分数据主要来源于访谈并结合各高职招生简章、重庆市大中专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数据.目前,重庆市学前教育的人才供给主要来源于高师、高专和中职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2010—2014年分别有5所、6所、9所、10所和11所高等院校招收学前教育专业本专科生401人、855人、1764人和2433人.2009—2013年分别有17所、22所、30所、31所和27所中等学校招收学前教育学生3555人、6201人、14073人、11884人和8258人,招生院校及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学前教育人才供给情况为:2010—2013年高等院校分别毕业学前教育学生588人、484人、404人和438人;2009—2014年中等学校分别毕业学前教育学生708人、1336人、1730人、2995人、5453人和11006人.二、研究结果分析(一)学前教育人才供给总量分析从表1和表2可知,重庆市学前教育人才供给的整体状况为:从招生情况看,2007—2013年招收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总量增长了近6倍.其中:中职校的招生人数增长了6倍多;专科及本科的招生数量变化比较稳定.从毕业情况看,2010—2014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其中:中职校增长最快接近8倍;专科同比增长近1倍;本科和研究生数量变化较小.由此可见,重庆市的学前教育从2010年开始培养规模增长迅速,总量不断扩大.从五大功能区的学前教育人才供给情况看,供给数量由多至少依次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都市功能核心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区.从纵向比较来看,五大功能区的人才供给呈现不均衡状态,差距达10倍.由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校大都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因此区域内的学生总量较多;而渝东南生态保护区无论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还是中职生的总量均较少.从横向比较来看,2011—2013年除城市发展新区在2011年有少量减少外,其余各区的总量均呈增长态势,特别是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增长最为迅速.(二)学前教育人才供给类型分析重庆市的学前教育人才供给类型在学历层次上主要有研究生、本科、专科和中职.在不考虑人才代际流动的情况下,这四个层次被看作是重庆市学前教育人才的供给来源,服务于本市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从现有数据分析,四类院校的培养规模存在较大差距,研究生比重最小、本科次之,主要以高专和中职为主.可见,学历层次比例严重失衡,高素质人才短缺.从培养目标看,研究生主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学前教育高层次专门人才;本科主要培养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幼儿园具备科研和教学能力的一线教师;高专和中职注重幼儿教师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为在托幼机构从事教学工作做准备.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学前教育人才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需求趋势,国际型、开放性、富有创造性、高层次的复合型学前教育人才更加有利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前,重庆市学前教育人才供给类型较为单一,与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存在矛盾,各类高职的学前教育专业应不断调整以适应市场需要.但不可否认的是,学前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速率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探寻学前教育人才供给的有效途径.(三)学前教育人才供给地域分布分析为进一步提升重庆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市划分为五大功能区.笔者根据现有数据,从地域分布层面探究区域学前教育人才供给现状.第一,在控制人才代际流动和层次因素前提下,重庆市五大功能区的学前教育人才分布严重失衡.学前教育人才供给主要集中在渝东北发展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渝东南、都市核心区及城市发展新区近三年的供给数量较少,特别是渝东南生态保护区供给人数与其他四个区相比差距较大.第二,虽然五大功能在区域性学前教育人才供给上存在较大差距,但就每个区域而言,近三年的供给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特别是渝东北地区的增长速率较快.第三,从学历层次上看,高素质人才主要集中在都市拓展区及都市发展新区,渝东北地区虽供给数量较多,但高素质人才较少,以中职生为主,与其他区域相比,其学前教育人才供给的层次普遍偏低.三、结论与建议(一)结论第一,在学前教育人才供给总量上呈现逐年增长趋势,高专、中职学前教育人才招生数量分别增长了6倍和8倍.但是,随着重庆市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高速发展,面对多元化的学前教育人才需求仍存在供需缺口,仅2013年的供需缺口就达数千人.第二,学前教育人才层次差距较大、高素质人才短缺.调查显示,目前重庆市学前教育人才类型主要有四个层次,其中:硕博研究生人才供给稀缺;本科人才供给量虽逐年上升,但所占比例较小;绝大多数是高专和中职人才.学前教育人才的文化素质整体呈“金字塔”形,这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是不良的人才供给结构.第三,学前教育人才供给区域性差距较大,五大功能区分布严重失衡.区域性学前教育人才资源开发机制欠缺,这客观上反映出重庆市学前教育人才资源配置问题亟待解决,人才培养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在整体上影响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二)建议第一,加大科研力度,建立预警机制.为解决当前重庆市学前教育人才供给“量”和“质”的矛盾以及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要综合运用跨学科研究理论和方法,如机会成本理论与人才资源配置的关系、边际效用原理与人才群体效用的最大化、资源配置最佳原理与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等,探索重庆市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和供给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建立学前教育人才供给预警机制,为有关院校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实现学前教育人才的有效供给.第二,政策有效保障,政府宏观调控.2010年被看作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年,此后国家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重庆市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速率明显加快,各领域虽有差别但整体均在提高.可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循序渐进地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国家政策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地方政府的支持同样影响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如渝东北地区的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扶持促进了该地区的学前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仅万州区就设有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所、中职校2所,保证了学前教育人才的有效供给.第三,构建完善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院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市场导向”,调整不适宜的专业结构,制定以实践为主导、满足市场需求的培养方案.具体讲,中职校应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高技能的学前教育人才;高等院校应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努力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学前教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