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共5249字).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不**
  • 文档编号:283646792
  • 上传时间:2022-04-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共5249字)[提要]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极强的特征决定了其必不可少的培养环节———创新创业培养本文基于“双创背景”,分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发现在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的设计、创新知识的体系建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等几个方面仍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模式: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着力提升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加强协同育人,补齐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短板、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助力学生创新创业过程“最后一公里”本研究立足于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对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旅游管理;教育融合一、引言创新创业是指在观念、产品、渠道、组织、品牌、市推广、管理模式、服务规范、商业模式等方面的某一点或几点创新而进行的业务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主要从三个方面出发: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工作正在消失,未来会出现新的工作也是难以预测的目前,高校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方案跟不上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与当今社会要求的创新创业人才标准差距较为明显。

      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锻炼,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本研究针对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作为突破口,通过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统计,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55.3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入出境旅游总人数2.91亿人次,同比增长7.8%;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旅游直接就业2,826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9%2017年国家旅游局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到2020年,要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充满活动、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旅游人才队伍。

      具体内容中对双创的旅游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具体部署,包括“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和“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开发计划”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旅游业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时期,对优质、创业型旅游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旅游管理专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实际情况是,旅游教育与旅游企业人才供需不平衡,毕业生就业存在“低进入率和高流失率”的现象由于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完整的教育目标和课程体系,影响着创业教育的实效要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改革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势在必行三、旅游管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各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还无法完全满足到国家人才战略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体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一)在传统的培养体系下,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不足1、培养定位不清晰,缺乏完整的创新创业的课程培养高校课程设置的教育目标不够明确,培养定位不够清晰,这将使学生在毕业后难以找到十分契合的就业单位例如,一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希望涵盖整个旅游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呈现宽而泛的特点,耗费了大量的课时和精力,缺乏专而精的针对性培养。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渐渐出现缺失和弱化2、实习实践限制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地点以酒店、展会为主酒店几乎是学生实习实践最大的接收单位这些传统旅游企业和部门的管理模式大都是科层制,在内部管理中主要强调遵守已固有的管理架构和企业文化,很少去强调员工的个人创新,特别是基层员工这些实习单位本身的企业现状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造成了一定的限制3、教师的素质及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充当着一个至关重要的引导角色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不断的更新迭代,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满足现阶段教育改革的需求只有不断更新教育模式,才能满足当前复杂多变的教育需求,提升学生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二)在传统课程设计中,创新知识体系的建构不完整1、通识类课程不够在就业导向思维模式下,课程设计过于偏向专业,而通识类课程不够旅游是一个涉及面很广阔的复杂行业,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审美意识、文化底蕴等当然,通识类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格和人文素养,一些院校虽然开有通识类课程,但大多是集中授课,或是教学方法比较过时,起不到通识类课程应该有的意义2、人才培养计划缺乏与时俱进的特点。

      随着旅游产业融合的不断深入发展,需要具备传统产业的知识性和技术性的人才来促进传统产业的演化升级比如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更符合当前知识经济的大背景旅游产业融合既然是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多个维度上的联动和对接那么,复合型的人才是旅游产业融合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还比如面向异常活跃的旅游新型互联网企业、文创企业等,现阶段的人才培养计划缺失与其他新型互联网、文化与创意、新媒体企业需求相关的知识体系三)创新创业教育实训成果还有待丰富经过近几年的开拓性教学,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目前各高校的实践服务还不够系统,创新创业教育在“生产”、“学习”、“研究”中的作用还不明显首先,学生不能将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意识结合起来,自主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次,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和行业经验,学生具有很多创意,但其中许多创意经不起实践的验证再者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普及只有少部分感兴趣的学生参加各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及大赛等,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进来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在现有教育的基础上或者按照现有教育的套路加上新的课程或活动,而是教育的彻底转型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这要求我们重新定义课程、教法、教学目标和评估,打破流水线式的教育模式。

      本文借鉴了各高校有关创新创业教育与旅游专业一体化的研究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一)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帮助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在通识类选修课方面,主要从创新创业基础知识课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创新创业专业特色课程、创新创业实训项目几大类目入手,具体来说可以包括商业课程、财务管理、战略性管理以及批判性思维等课程,在完成学分要求的基础上,由学生自由组合学校还可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知名学者、创业成功者、企业家等行业专家与校内创新创业课程的老师与具备创新创业意愿且具有潜力的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课程内容可以涉及到各行业创业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和环节,不仅有实务经验分享,还有理论和规律指引其他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通过自定义的视频讲座、个别评估、集体讨论环节以及团队项目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有效推动组织内部的创新切实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二)着力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1、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能力建设首先,各地各高校必须要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

      其次,有必要推动高校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再次,要推动高校聘请行业内的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的讲师或分享嘉宾第四,要加强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培训,鼓励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实务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最后,要完善高校科研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2、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高校以创新创业教学理念为基础,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衡量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首先是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管理作为教师,应该对此提供支持,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健康的环境,协助学生投入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想着怎么对学生进行约束其次是要以作品为导向的教学为主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更能体现学生自信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力、创造力等方面的进步,分数只是衡量学生能力的指标之一,并不是唯一指标相对于分数来说,学生设计的旅游路线、拍摄出的旅游宣传片、设计出的旅游营销方案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三)强化实践,补齐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短板高校可建立旅游创业中心校友会,面向所有具备创新创业兴趣的毕业生,作为一个资源分享和信息交流的平台。

      校友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互补的优势,自发组建创业小组,定期进行交流和分享另外,创业中心校友会可以衍生出一个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支持旅游管理专业在校生在假期进行创业实习旅游类人才应以最终能面向社会服务为教育目的,利用校友资源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塑造良好的互联网环境下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平台,开展校企合作的同时合理运用互联网信息化资源支撑这样不仅能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还能构建一个较为理想的创业环境和系统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参观、模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融入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增强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同时,在教师以及企业经理的指导下学生可以真正意义上的直接参与校企合作的经营管理活动例如,利用景区的虚拟仿真旅游3D技术、无人酒店、文创设计等,通过学生的自行策划和实践,真正服务于旅游行业,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和与社会服务对接能力四)争取多元化资金支持,助力学生创新创业过程“最后一公里”一是要积极争取多元化资金支持首先要促进高校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其次要推动各地各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原则上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再者学校要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学生参与竞赛、科普、科研、创业活动另外要多方引进社会和校友资源、引入天使基金或者种子基金支持品学兼优且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生开展创新性研究和创办企业活动。

      二是要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如教育部联合多部委创办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三是学校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集成等技术,成立创新创业工作室,利用该平台强大的支持能力和丰富的资源,可以快速搜索到各领域的创新项目、研究进展及相关人才信息,实现与创业导师、学生“创客”、企业家等的实时沟通,提升对创新创业成果孵化“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能力五、结语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在厘清自身发展定位的基础上,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充分挖掘专业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切实提高人才质量,实现旅游行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均衡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除了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建立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还要充分利用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和优势,筹集资源,建立专业的实习实训平台,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第 10 页 共 10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