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doc
94页第一部分矿井概况第一章编制依据1、 二o—年版《煤矿安全规程》2、 二0 一零年版《采矿工程设计手册》3、 《同生树儿里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4、 《同生树儿里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地质报告》5、 3#煤层西盘区8101综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6同煤集团矿井采掘生产技术管理办法7、3#煤层西盘区8101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图第二章矿井概况一、矿井简介树儿里井田位于大同市左云县境内小京庄乡树儿里村南部, 距大同市城区西南87公里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 37' 54〃 ~112° 39' 18〃,北纬:39° 48' 28〃 ~39° 48' 47〃西部8Km处有右玉至山阴的柏油路,距山阴县岱岳镇 45km在岱岳 镇交于大(同)一 运(城)公路及北同蒲铁路,北距 109国道约23km井田内地形 平坦,村与村之间有公路相通井田位于洪涛山脉的西侧,非梁峁状黄土丘陵区为缓坡丘陵,是黄土覆盖在波 状起伏的丘陵古地形上而成地势总体为东北部较高,西南部较低最高点位于井田 东部边界处,海拔1480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南部,海拔,相对高差为井田内主要 河流有酸茨河,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无水,只在雨季才有短暂洪流,向西注入原 子河,原子河向东南归入桑干河。
井田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支流井田形状为一不规则多边形,东西长,南北宽,井田面积地质资源量为,工业 资源储量为设计资源储量为,设计可采储量为矿井设计规模为a矿井服务年限为,本矿井为单水平开采,水平服务年限为井田开拓方式本井设计按照调整后井田开拓方式为:新掘主斜井、将原副斜井改为回风斜井、 原主斜井调整为副斜井,三个井筒位于一个工业场地内原有主斜井坡度25°,斜长428米,砌碹,半圆拱断面,净断面,兼并重组后, 将其功能调整为副斜井,由于原有井筒采用砌碹支护,受井筒断面的制约也无法对提 升设备进行改造,在确保井筒墙体稳定性和满足支架宽度与提升高度的前提下,拆除 井筒内原有胶带,对原主井井筒进行扩刷,铺设 30kg/m单轨,提升方式为单钩串车提升,主要担负全矿井提矸、下料等任务,兼做进风井及安全出口扩刷后巷道净宽, 净高净断面积为井筒落底水平标高+1265m落底后,布置约60m长平车场,并在井 筒北部与北部井田边界间布置水仓、 水泵房、主变电所,过平车场后,布置轨道大巷,沿轨道大巷方位,向西基本平行于井田1、2拐点连线,布置约162m长的轨道大巷后, 再折向南布置西盘区轨道巷至南部井田边界处,形成西盘区的辅助运输系统。
原有副斜井坡度30°,斜长331米,井筒断面仅,兼并重组后,将其功能调整为 回风斜井,由于断面无法满足重组后的回风要求,对原副井井筒进行扩刷,主要担负 全矿井专用风井扩刷后巷道净宽,净高净断面积为井筒落底水平标高 +1277m回风斜井落底后,在轨道大巷南侧,平行于轨道大巷,利用原有巷道布置回风大巷,对 回风大巷扩刷,轨道大巷与回风大巷间距平均 15m在西盘区轨道巷西34m处利用原有巷道布置西盘区回风巷(方位角为 179在胶带大巷东处,利用原有巷道布置东 盘区回风巷(方位角为175°),形成东西盘区的回风系统在调整开拓方式后的回风斜井南部新开凿主斜井,井口坐标为 X=, 丫=.970, Z=,井筒方位角261°,井筒倾角25°,主斜井井筒采用半圆拱断面,净宽,净高,净断 面,落底点顶板标高为,全长井筒内一侧铺设 1200mm宽胶带输送机,另一侧铺设检修轨,主斜井开凿约483m长后,布置下卧式煤仓,煤仓上口南侧与胶带大巷连接, 形成主运输系统三、盘区划分根据井田内现有巷道情况,利用井田内中部现有巷道,以胶带大巷为界,将全井 田划分两个盘区,即井田东部的东盘区和西部的西盘区,本矿井首先开采井田西部的 西盘区。
第二部分 西盘区概况第一章盘区巷道布置西盘区南北长平均,东西宽平均,面积约,根据盘区形状,大致沿垂直于盘区大巷的方位布置回采巷道,回采巷道采用一进一回 U型布置胶带大巷位于西盘区轨道巷东侧,接主井煤仓,利用原有旧巷,以方位角 178°扩刷至井田南部边界,形成东、西盘区主运煤系统采用矩形断面,锚杆 +锚索+金属 网+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巷道净宽,净高度,净断面西盘区轨道巷接轨道大巷,利用原有旧巷,以方位角178°扩刷至井田南部边界, 采用矩形断面,锚杆+锚索+金属网+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净宽,净高,净断面西盘区回风巷位于西盘区轨道巷西侧,以方位角 179°掘至井田南部边界,采用矩形断面,锚杆+锚索+金属网+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净宽,净高,净断面第二章盘区地质概况第一节区域地层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为:太古界集宁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新生界第四系其中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和二叠系, 分述如下:1、 石炭系石炭系分中统本溪组和上统太原组中统本溪组:岩性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数层浅灰色中砂岩及 1〜2层褐红色石灰岩本组厚一,平均厚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上统太原组:由砂岩、砂砾岩、砂质泥岩、泥岩、高岭质泥岩及煤层组成。
本组 为大同煤田下部石炭系主要含煤地层,共含煤 11层,其中3-1、3、8-1、8号煤层在井 田内赋存较为稳定,是主要可采煤层井田东、西部受煌斑岩侵入的影响,部分煤层 发生变质、硅化最底部一层中、粗粒砂岩常含砾径不等的砾石,厚约 4m井田内普遍发育本组厚〜,平均厚,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2、 二叠系以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薄层铝质泥岩、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及煤层组成本组 共含煤5层,为山1、山2、山3、山4-2、山4号煤层,煤层大多为不稳定、较稳定 及局部可采煤层,主要为山3和山4-2号煤层底部为3— 6m灰白色粗粒砂岩(&) 本组厚一,平均厚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第二节 区内地质构造井田位于大同向斜南部西翼,处在F1和F2两条大型正断层形成的地垒构造之上, 井田为一背向斜组成的褶曲构造,褶曲轴向为南北向、北北西向,地层总体向南倾斜, 倾角为4°— 9°,井田界外发育2条断层,未见陷落柱1、褶曲(1) 、Si背斜:位于井田内西部,轴向近南北,向南倾伏,两翼倾角 4°— 5 井田内延伸长度约600m(2) 、S2向斜:位于井田中西部,轴向近南北,向南倾伏,两翼倾角 5°— 6 井田内延伸长度约600m(3) 、S3背斜:位于井田内中部,轴向 N40° W向南倾伏,两翼倾角6°— 9°,井田内延伸长度约 600m2、断层据左云南勘探区资料钻探控制揭露的断层有两条,控制了井田的南北边界,现分述如下:F1:位于井田北部界外(711钻孔和810钻孔间),倾向北,倾角80°,落差110-240m,延伸长度约15000mF2:位于井田南部界外(717钻孔南),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80°,落差50-85m,延伸长度约9000m本井田有岩浆岩活动,据左云南区资料分析,主要为印支期煌斑岩,侵入方 式为岩床形式,井田西部609号孔和井田北部711号孔均有揭露,711号孔煌斑岩厚, 侵入3号煤层,使煤层有变为天然焦。
据井下资料岩床对两侧煤层的烘烤焦化现象,对煤层开采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从上所述,井田内褶曲宽缓,断层位于界外,岩浆岩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未 发现陷落柱,纵观整个井田构造,属简单类型第三节煤层状况一、 地层含煤性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山西组含5层煤层,自上而下为山1、山2、山3、山4-2、山4号煤层,其中山 4-2号煤层为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井田内已采空),其余为不稳定 的不可采煤层 山西组煤层平均总厚,地层厚度,含煤系数为 %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含煤系数为 %太原组共含11层煤层,自上而下为2、3-1、3、4、5、6 7、8-1、& 9、10号煤 层,其中山3-1、3、8-1、8号煤层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其余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 太原组煤层平均总厚,地层厚度,含煤系数为 %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含煤系数为 %二、 可采煤层1、 现将3号可采煤层叙述如下:3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部,上距3-1号煤层,平均,煤层厚度,平均,结构复杂, 普遍含5〜7层夹矸,夹矸厚度,岩性为泥岩、细砂岩,局部为煌斑岩,属较稳定的 全区可采煤层,井田北部少量开采煤层顶板岩性为砂质泥岩、砂岩,底板岩性为粘 土 -细砂岩、含少量植物化石碎片。
2、 煤层结构及夹石的岩性和厚度西盘区煤层大部分可采,煤层倾角一般为 2〜3°,煤层厚度〜,一般,属特厚煤 层;煤层结构复杂,由5〜7层夹矸,煤层夹矸岩性一般为泥岩和炭质泥岩第四节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涌水量一、 含水层本井田共有4个含水层,除第四系冲、洪积层和基岩风化壳裂隙含水量相对较大 外,寒武-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石炭-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组及侏罗 系砂岩、砂质泥岩裂隙含水层组,富水性一般较弱二、 矿井涌水量据地质报告提供之资料,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480nVd,最大涌水量为720nVd第五节其它开采条件一、 瓦斯按晋煤资评瓦字【2013】10号《2012年度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 的评审意见书,我矿 2012年度瓦斯绝对涌出量为 /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 /min鉴定为瓦斯矿井二、 煤尘各煤层均存在着煤尘爆炸的危险性三、 煤的自燃按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评定3#层为容易自燃煤层四、 地温根据测温结果,井下温度一般在14 C左右,冬季略低,未发现地温异常现象,本 井田为地温正常区第三部分8101首采工作面设计第一章地质概况第一节工作面概况首采8101工作面地面相对位置为左云县树儿里村西南部,井下位于 3号煤层西盘区西北部,为该盘区首采工作面,煤层埋藏深度 175~208叶 西、北部为矿界保护煤柱,南为5103巷(未掘),东部为西盘区回风巷、轨道巷,工作面煤层向上 ~为3-1号煤层,再向上~ m为山4-2号煤层,在停采线外东南部有采空区。
附图1 :工作面地质平面图附图2: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附图3:工作面层间对照图第二节煤层特征8101工作面煤层结构较复杂,为一特厚煤层,煤层总厚 ~,平均为米,煤层倾角 2~14o煤层以半亮型煤为主,暗煤、条带状结构,沥青光泽从工作面煤层总体来 看,盘区巷及切眼附近底板相对高,中间底板相对低煤层普遍有 3层夹矸,夹矸厚度~,岩性为泥岩-细砂岩,局部为煌斑岩第三节顶底板岩性顶板岩性为砂岩、砂质泥岩、细砂岩-砾岩,3-1号煤,底板岩性为粘土一细砂岩 和砾岩附图4:工作面综合柱状图第四节地质构造根据已掘巷道资料,共揭露出七条落差 ~的正断层,揭露冲刷两条,宽~,深~, 包裹体9个实测断层情况表 表3-1序号构造名称位置走向倾向倾角性质落差对回采 的影响 程度F1断层5101 巷 6-1#测点+ 11mN30° WN600 E600正较小F2断层5101 巷 11# 测点+ 2mN36° WN540 E65°正较小F3断层5101 巷 14# 测点+ 18mS5° ES85° W600正有影响F4断层2101巷5#测点+ 6mS13° ES770 W65°正有影响F5断层2101 巷 9-1#测点+ 13mN530 WN373 E600正较小F6断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