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被字句教学.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03135510
  • 上传时间:2022-06-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29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被字句”教学    张娟摘要:“被”字句的特殊结构,对于留学生来说是一个重难点外国留学生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因母语负迁移现象,会出现漏缺、误用、混淆、错序等偏误现象如何让汉语学习者熟练掌握“被”字句,不仅考验对外汉语教师的汉语基础水平,还考验教师的综合能力素质教师应结合其语用功能、利用语言环境进行情景式教学,循序渐进、由潜入深,让留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下习得汉语知识关键词:“被”字句;偏误;母语负迁移1.“被”字句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在谓语动词前有一个表示被动意义的介词“被”或由“被”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所构成的句式称为“被”字句由介词“叫”“让”“给”作状语所构成的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也属于“被”字句,但本文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被”字句大多用于不愉快的情况,如:“书被小马撕坏了歹徒被警察抓住了概括起来就是某人(或某事)被某人(或某事)怎么了,其构式可写作:“S十被0十V十C”,其中S为动词V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发出的动作的承受对象,即受事主语,如上文的“书”“歹徒”;0为动作的发出者,即介词“被”的宾语,如上文的“小马”“警察”;值得注意的是,“被”字句中的V,也就是其谓语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即后面可以接引进动作的施动者,如上文中的“撕”“抓住”,如果介词“被”的谓语为不及物动词,则就缺少能作主语的受事成分了;C是宾语所发出动作的结果,如上文中的“(书)坏了”是“撕”的结果。

      在“被”字句中,介词“被”的主语、宾语以及其后置成分各有特点此外“被”字句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极高,在基础汉语教学中也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句式,只有弄清楚其结构特点,才有利于学习和理解一)介词“被”的主语特点在“被”字句中,主语S必须是确定的,即说话双方都会意的人或物,有一定的语境限制例如:(1)那个破瓶子被奶奶扔了2)这个杯子被他打碎了其中,“破瓶子”和“杯子”一定是已知的事物,也就是说其为听话者所知晓的,并且主语S前面的“那个”“这个”为限定标志如果说话者不在此语境中,则会完全搞不清楚说话人的意思当说话人使用“被”字句时,这个主语S一定是由上下文提供的,否则“被”字句将不成立虽然“被”字句与“把”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将两种句型放在一起对比来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把”字句强调的是主语自发的行为,而“被”字句通常用于主语不愿意接受或不如意的事情,一般情况下不是主语的主动行为,例如:(3)小明被妈妈打了4)学生被老师批评了例(3)中的“小明”和例(4)中的“学生”都是不愿意受到损害的对象,却分别受到“妈妈”“老师”的打骂批评,以上可以看出“被”字句的语义结构与“把”字句不同,其语法意义就是表示被动意义。

      二)介词“被”的宾语特点在“被”字句中,宾语具有一定的特色理论上说,“被”之后的宾语为发出动作的施事者,但是有的时候由于关注受事者的变化结果,可以将宾语省略例如:(5)窗被打开了6)我的钱被偷走了7)小赵被吓坏了其中例(5)省略了打开窗户的人,可以看出整句话强调的是窗子由闭到开的结果例(6)省略了小偷,强调“我”的钱消失了的结果同样,例(7)强调“小赵”现在的状态不好三)介词“被”前后所带的其他成分特点1.介词“被”的前置成分特点当状语成分指向“被”字句的整个句子结构时,必须放在介词“被”的前面这类状语有能愿动词、否定副词、表示时问的名词和副词等例如:(8)你能被他收买么?(9)书没被别人拿走10)他刚才被主任叫走了其中,例(8)中的状语为能愿动词“能”,此外还有“愿意”“要”“会”等能愿动词也可以放在介词“被”前面例(9)中的“没”为否定副词,“没有”,“不”等其他否定副词也可以做介词“被”的状语例(10)中的“刚才”为时问副词,其他的时问副词还有“曾”“马上”“正”“从来”等表示时问的名词也可以作为“被”的状语,如“现在”“早晨”“明年”等2.介词“被”的后置成分特点同“把”字句一样,介词“被”的谓语不可能是光杆动词,谓语动词后面一定要有表示動作结果的成分。

      如补语、宾语、动态助词“了”或“过”等都可以作为其后置成分例如:(11)我做的蛋糕被他一气之下扔了出去12)房问被妈妈布置得很漂亮13)我被爸爸打了一顿14)小猫的腿被他打折了15)门上被贴了小广告16)我们被家长打过17)李明被路过的车子撞了例(11)中的“出去”为趋向补语,强调动作“扔”的结果;而例(12)中的“很漂亮”为程度补语,强调房问布置成了什么样子;例(13)中的“一顿”为动量补语,强调打的次数;例(14)中的“折了”是结果补语,表示被打的结果被”的后置成分也可以是宾语,如例(15)中的“小广告”;也可以是助词“过”和“了”,如例(16)和例(17)2.汉语学习者“被”字句的偏误分析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常常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即在词汇方面习得最快,语音的进展略快些,对于语法却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问理解在留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汉语词语意义之后,就会按照自己的母语习惯来掌握语音和理解语法这不难理解,我们在小学刚刚接触英语的时候,也是按照标写汉语意思来学习单词发音,如英语单词wonderful,小学生会在旁标注“弯的否”,这显然就会为习得第二语言造成一定的误区。

      母语负迁移是留学生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他们在刚刚接触汉语时候处于一种不知所措的境地,对于汉语还很陌生,只能借用他们熟悉的母语来习得第二外语而“被”字句的句法特殊,学生很难理解其特殊结构,为了化解这个困难,汉语学习者倾向于套用母语来“化难为易”,相反这样更加造成了学习者的负担有的留学生在学习“被”字句时就会将其视为英语里的by,因为在英语中by是被动句的标志,只是在句中的位置和汉语“被”不同实际上,这两者其实有很大不同,在汉语的“被”字句中,介词“被”是无论如何不能省略掉的,而在英语中by及其构成的短语经常由于语用习惯而被省略,留学生的这种母语负迁移现象就会造成“被”字句的濫用下面笔者来具体说一下留学生在习得“被”字句过程中常见的偏误一)漏缺现象留学生在初接触汉语语法的时候,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会用到“被”字句,只是说话人不清楚使用“被”字句的标准结构"S十被0十V十C",就会出现缺失“被”字、补语或其他成分的现象例如:(18)他从队伍逐渐淘汰了19)互联网应用了生活各个方面20)小李被派别的工作例(18)中的句子缺少介词“被”,正确的应该是“他在队伍里逐渐被淘汰了”;例(19)中缺少“被”和补语,应该说成“互联网被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例(20)中的句子谓语动词后缺少其他成分,正确的为“小李被派去做别的工作”。

      二)误用现象1.表现在留学生在使用“被”字句时,句子里选了不及物动词做谓语例如:(21)我害怕被感冒22)屋子被扫干净了例(21)和例(22)为受事主语句而误用了“被”字句,应该分别改为“我害怕得感冒屋子打扫干净了一般来说“被”字句的谓语应为及物动词,也有特殊的情况,如“笑”“哭”等动词会对主语产生影响,则可以作介词“被”的谓语2.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被”字句初期,会出现随意乱加“被”字的现象如:(23)我的鞋坏了,需要被换一双正确的应该说成“我的鞋坏了,需要换一双这种误加现象在留学生习得第二外语过程中很常见,归根到底是由于汉语学习者没有真正弄懂语法点,所以会出现各种错误三)混淆现象这种偏误类型则表现为,应该使用其他句式而用成“被”字句或者应该使用“被”字句时候用成其他句式,例如,(24)这个会议是被宣传部组织的25)三楼的机器被土老师管理26)小赵被经理挨打了27)他是个孤儿,让家人抛弃了例(24)为“是……的”句与“被”字句的杂蹂,此句应改为“这个会议是宣传部组织的例(25)很特殊,此句误区是应该用“由”字句而误用成“被”字句在英语中“由”和“被”都译成by,但是在汉语中“由”不全是被动句,当然也不能相当于“被”字句。

      王还先生在其《英语和汉语的被动句》一文中提到:“介词‘由,当其在句中的功能是引出施事时,可以和‘被一样译成英语的‘by整句也就可以译为被动句但是用‘由的句子和‘被字句在汉语中却是两种句子,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互换的因此,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被”字句和“由”字句时就会形成混淆;例(26)将其他表被动意义的句子与“被”字句混淆,应改为“小赵被经理打了”或者“小赵挨了经理的打例(27)是“被”误作为“让”,应该说“他是个孤儿,被家人抛弃了四)错序现象这类偏误类型主要体现在留学生在使用介词“被”的时候,将句子状语放在不恰当的位置上,如:(28)爸爸要被派每月一次学习这句话应改为“爸爸每月要被派出去学习一次以上这些偏误都是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初期或者中期,利用自己有限的汉语知识,通过类推的方法硬生生得套用在新的语言现象中,造成目的语泛化3.“被”字句教学新策略赵金铭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三个阶段及其教学主旨》一文中指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应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教学主旨各有侧重,初级阶段只需教最基本的语法形式,使习得者具备区分正误的能力;中级阶段侧重语义语法的教学,使习得者具备区别语言形式异同的能力;高级阶段侧重语用功能的教学,使习得者具备区别语言形式之高下的能力。

      鉴于此,对外汉语教师在面对类似“被”字句等特殊句式时,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也要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史利于学生接受一)制定计划,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原则我们知道,在汉语中有三种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一种是我们文中讨论的由介词“被”引导的句子,一种是由介词“让”“叫”等引出施动者的被动句,还有一种就是没有任何标志的,即意义上的被动句吴门吉、周小兵(2004)两位先生通过对“被、叫、让”被动句的使用频率、使动“让”与被动“让”的使用频率的调查,发现由“被”构成的被动句占绝对优势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应制定相应计划,采取分阶段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比如说,我们在初期阶段接触“被”字句时,教师应有意避开其他被动句式,只给学生展示典型的特殊被动句——“被”字句在学生全面详细掌握了“被”字句之后,在中级阶段可以适当得加入由介词“叫、让”等被动句的学习,教师经常把这些被动句放在一起进行结构和意义上的比较分析,这样既降低了习得汉语语法的难度,也可以减少母语负迁移等偏误情况此外,到了中级阶段,汉语学习者逐渐形成对无标识被动句有意避让,而将“被”字句过度泛化的趋势,这时候对外汉语教师应将那些不能用于“被”字句的动词教给学生,鼓励学生使用意义被动句,并且结合学生的偏误情况反复强调,尤其要注意“被”字句中状语的位置,以便外国学生更好得学习“被”字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