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电影元素.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3062632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14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电影元素    ■赵梅赏(河北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Reference] 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以她的《传奇》在上海一炮而红她的很多文本中都运用了电影剪辑的技巧,具有强烈的镜头感,同时适时地采用恰当的音乐营造氛围这些都是张爱玲小说中对电影手法的调用她将好莱坞电影的技巧与中国的文学传统相结合,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永恒的传奇[Keys] 剪辑技巧;镜头感;道具;画外音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以她传奇的经历、性格、笔触创作出《传奇》,在上海一炮而红,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读张爱玲的作品,不难发现,很多文本中融合了电影元素电影“以画面和声音的组合见诸银幕或荧屏,向观众叙述故事,观众凭借感觉和听觉直接从中获得审美感受”,小说则通过想象与描写,以文字的形式将画面呈现给读者但它们都通过提供形象给接受者来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并且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又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具体来看,张爱玲小说对电影元素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大量运用电影剪辑的技巧《金锁记》一开始是空镜头“月”,随着镜头的移动,月光落在一个睡在下房的丫头身上她与另一个丫环的私语,使我们对姜家二儿媳妇七巧略有所知。

      紧接着,夜晚让位于更真实的白天,姜家开始了新的一天的生活媳妇、女儿们在给老太太请安,然后主人公曹七巧便正式出场了她一出场,便对小姑子造谣中伤,跟小叔子调情,对自己的哥哥嫂子冷嘲热讽作者运用几个具有戏剧性的场景向人们展示了主人公粗鄙泼辣、喜欢惹是生非却又痛苦压抑的生存状态一天中的几个典型生活片段,概括了她在姜家十几年的生活,从中不难看出电影剪辑手法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再看这一段经典的描写:“七巧按住了镜子镜子里反映着的翠竹帘子和一副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再定睛看时,翠竹帘子已经褪了色,金绿山水换了一张她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更妙的是,张爱玲小说中的场景设置会随着情节更换,仿佛银幕上随故事演进而转换的大背景一般在《茉莉香片》一文中,言丹珠哭时,“那公共汽车猛地转了一个弯,人手里的杜鹃花受了震,簌簌乱飞而当言丹珠下车后,“前面站着的抱杜鹃花的人也下去了,窗外少了杜鹃花,只剩下灰色的街他的脸,换了一幅背景,也似乎黄了,暗了还有一些场景,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因而具有隐喻的效果比如《心经》中的这一段描写:“隔着玻璃,峰仪的手按在小寒的胳膊上——象牙黄的圆圆的手臂,袍子是幻丽的花洋纱,朱漆似的红底子,上面印着青头白脸的孩子,无数的孩子在他的指头缝里蠕动……峰仪猛力掣回他的手,仿佛给火烫了一下,脸色都变了,掉过身去,不看她。

      这一个场景中微妙地流露出峰仪对女儿肉体的欲望,他们之间隔着一层玻璃,因而似乎是峰仪在触摸小寒的肉体,却有着一层透明的坚硬的阻隔小寒衣服上无数个青头白脸的孩子,令人感到恐怖又迷幻小寒的恋父情结固然可惊,峰仪的恋童癖则是恐怖的了在这里,张爱玲以山水屏条的淡出和遗像的淡入完成了十年时间的跨越空间与时间,模模糊糊淡下去了,又隐隐约约浮上来了”这段文字所产生的视觉效果超过了一般的想象,这种想象建立在两个不同场景的巧妙而自然的联系上,而这本身又是电影的基本手段——蒙太奇所擅长的蒙太奇的力量在于:它在创作过程中包括了观众的情感和想法观众不仅看到了完成了的作品中那些被表现出来的东西,而且体验到了作者所体验过的画面出现和组成的动态过程因而虽然上述文字对七巧这期间的生活只字未提,但由于在叙事语言中加了些电影蒙太奇的意象,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似乎看到了更多的东西二、语言具有强烈的镜头感语言符号所具有的“语义透义性”,由于这个缘故,即便是一些非物体对象的语义概括,同样能在我们的语感接受机制的作用下,被提升到一个视觉意象的水平具体到张爱玲的小说中,我认为其镜头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用语言设置场景在《封锁》的开头,就存在着这样一个场景:“开电车的人开电车。

      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蟮,抽长了,又缩短了,抽长了,又缩短了,就这么往前移——柔滑的,老长老长的曲蟮,没有完,没有完……‘叮铃铃铃铃’……在上述文字中,由语词符号的透义性所折射出来的视觉意象,在读者的内知觉的作用下被兑换成一连串清晰的画面形象张爱玲的叙事主体是敏锐的,多元感官性的:视觉混糅着触觉(光莹莹、柔滑),还加上听觉(叮铃铃)这多元的感官作用同时又超越了人体的个别的观察能力,以一种无所不在无所不知似的电影镜头方式把封锁前后的情景摄猎下来,镜头从容地把视线从一个目标转移到另一个目标,给读者在短暂的时间内展览了多种形象,仿佛多出内容不同的戏在叙事主体的凝视下各自上演于是我们看到了如下景象:“电车停了,马路上的人却开始奔跑,……商店一律的沙啦啦拉上铁门电车里的人相当镇静……一个乞丐趁着鸦雀无声的时候,提高了喉咙唱将起来这些由不同的片断断断续续组成的描绘,以一个固定的叙述主体,捕捉着一个都市某个角落的多个不同、不全的故事,引发着叙事与凝视两种活动及其不同媒介的相互作用,充分体现出小说文本所蕴涵的镜头感二)语言色彩浓烈,有视觉冲击力胡兰成曾说,张爱玲小说的语言“如同在一架钢琴上行走,每一步都发出音乐。

      且不说那些被评论家们倍加赞扬的譬喻给读者带来的奇异感觉,单是充溢于其文本间的色彩词语,已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效果张爱玲的小说,使用的色彩常是超现实的,就像苏青说的那样“人间本无此颜色,却比真的还好看有很多例子可以为证聂传庆“穿了一件蓝绸子夹袍”,“嘴里衔着一张桃红色车票”,这样的构图和设色充满画意在《倾城之恋》中,准备做婚姻冒险的流苏在那个火辣辣的下午,站在甲板上,“望过去,便是码头上围列着[来自www.Lw5U.com]的巨型广告牌,红的、橘红的、粉红的,倒映在绿油油的海水里,一条条、一抹抹刺激性的犯冲的色素,窜上落下,在水底下厮杀的异常热闹这样浓烈的色彩,大块儿大块儿地出现,仿佛是油画中艳丽鲜明的色块,扑面而来在张爱玲笔下,月亮代表着晦暗、阴鸷[来自wWw.lw5u.coM],“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更何况那是一轮赤金脸盆似的下弦月呢”它时而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一搭黑一搭白”,赤金、黑、白这样色彩感极强的词语,纯粹是从作者主观的印象出发,却极大地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三)意象(道具)的选取独特精到文学作品同电影相比,前者所运用的意象类似于后者所选用的道具,于故事情节的发展、意境氛围的营造等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夏志清先生曾说:“张爱玲小说里意象的丰富,在中国现代小说家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她的视觉的想象,有时候可以达到济慈那样华丽的程度在《金锁记》中,阳光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象晒着秋天的太阳,两个人并排在公园里走”,秋天的太阳象征着长安和世舫的情感,平静温馨然而长安害怕母亲的阴狠手段,于是决定主动退婚,小说写道:“他今天仿佛是特别地注意她,……太阳晃晃地照着,长安越发觉得眼皮肿得抬不起来了给她沉重压力的,与其说是太阳,不如说是世舫的视线与关爱,出于她不得已的心境,浓情厚意反而成了负担长安举起了她的皮包来遮住了脸上的阳光同时也就割舍了情意,而世舫仍坦然地给她友情直到七巧不动声色地造谣长安吸食鸦片烟,终于逼得长安“一级一级,走进没有阳光的所在”,她送走世舫,看着太阳里的庭院,却没有能力干涉那些阳光、那份真情确已消失在她的生命中了《半生缘》中也常见以日月写情的妙笔世钧初访曼桢家,“晚春的太阳暖暖的,窗外的天是淡蓝色”的,一句话就写出了恋人心中的喜悦轻快;世钧、曼桢初别重逢,他们之间有了无言的许诺二人执手并行,“今天这月亮特别有人间味,它仿佛是从苍茫的人海中升起来的”,喜悦浪漫之情油然而生另外还有一些散见的意象,比如镜子,镜子是好莱坞电影中惯用的道具。

      女主角在镜前搔首弄姿,摄影机在她身后拍摄,镜头对着镜子而不露痕迹我们来看这一段描写:“她开了灯,扑在穿衣镜上,端详她自己……她的脸,从前是白得像瓷现在由瓷变为玉——半透明的青青的玉《倾城之恋》)这里在通过镜子的反影间接地写出人物外形的同时,实际上也已是人物心理的呈现不论流苏是出于有意或无心的举动,都有了审视自己的机会三、画外音和音乐的选用由于表达手法的需要,电影中常用声画蒙太奇来达到预想的效果无论是声画合一、声画分立还是声画对位,声音都并不只是对画面的说明或注释,同时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创造往往通过不同镜头间的撞击组接,能够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张爱玲的小说中除了对“外物的名实写录”和“对内心的浅露深掘”这些具体可感的“画面”外,还有各种与之相适应的声音效果《封锁》中,乞丐大着嗓门唱着:“阿有老爷太太先生小姐做做好事救救我可怜人哇?阿有老爷太太……”却忽然停下来,因为封锁后的上海格外沉寂他在鸦雀无声的时候大声唱,更显突兀,反衬死一般的寂静《倾城之恋》里,镜头首先对准了坐在黑沉沉的阳台上拉胡琴的白家四爷,透过他的眼睛看到阳台后面堂屋中的三爷、四奶奶与流苏之间的一场争执,同时咿咿呀呀的琴声也为整个作品奠定了充满沧桑感的音乐基调。

      实际上,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都市作家才开始重视电影1954年以后,已有不少作家在写作中用了电影手法比如新感觉派的刘呐欧和穆时英,都特别嗜爱电影,非但在其作品中大量运用电影技巧(比如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而且对电影美学颇有研究,可谓为张爱玲开了先锋然而刘、穆二人的作品,似乎太过洋化,内中的电影技巧直接从好莱坞电影里照搬过来到了张爱玲手中,她把好莱坞的电影技巧吸收之后,巧妙地变成了自己的文体,于艳异绮丽中显示出独特的风貌恰到好处的电影元素的穿插使用,使她的小说不仅成为当时的流行,更将是永恒的传奇注释:①赵孝恩、沈亮:《影视剧作的叙事艺术》,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页②唐文标:《张爱玲杂碎》,台湾联经出版社,1978年版,第129页③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65页④胡兰成:《中国文学史话》,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⑤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03页⑥杨泽:《阅读张爱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作者简介]赵梅赏(1973-),女,河北安平人,河北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