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西部冶金循环经济综合利用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1).doc
42页中国西部冶金循环经济综合利用产业基地项目规划及建设 (讨论稿) 四川省冶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筹)成都冶金实验厂有限公司 二0一二年六月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第二章:项目规划建设的总体思想 5第三章:项目概况 9 一、项目建设背景 9 二、项目战略定位和发展模式 10 三、项目基本情况 13 四、项目开发模式 16 第四章:项目规划 17 一、指导思想 17 二、基本原则 18 三、功能设计 19 四、空间布局 20 第五章:核心产业的建设 24 一、核心产业建设的实施单位 24 二、核心产业建设内容及所需场地 24 三、核心产业工艺及其优势 25四 、核心产业应用技术方案 26五、核心产业效益估算 30 第六章、项目资金筹措 31 第七章、项目效应 33第八章、项目实施保障条件 36第九章、设计、建设和营运单位简介 39第一章、 总论 人类发展共同面临着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问题,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时代要求。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资源和能源开发、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消费等融为一体,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社会经济活动的模式,是对传统经济模式“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式直线过程所产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节约资源能源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钢铁工业又是高物耗、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产业,对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在当前国家对钢铁行业“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进行大力整治的形势下,成都市政府制定《成都市地方钢铁企业整合方案》,以成都冶金试验厂有限公司为牵头单位,成立“四川省冶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并以大邑沙渠工业点为产业发展基地,以实现成都市钢铁产业提高集中度、提升技术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整合资源等目的。
本项目利用成都市地方钢铁企业重组整合的契机,以清洁冶炼生产为核心基础,以长期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以与城市和社会和谐共存为基本理念,以循环经济模式为总体思路,以绿色钢铁产业链为核心载体,全面应用高新技术,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在成都市工业集中发展点之一的大邑县沙渠镇建设中国西部以废钢利用和钒钢新材料为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项目)第二章 项目规划建设的总体思想本项目将以整体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为目标,以发展钢铁产业循环经济为宗旨,立足“两化融合”,突出特色、建设精品,力争将成都建设成为全国钢铁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以含钒钢铁为主的钢铁新材料基地 一、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产业水平并购重组是钢铁行业做强做大和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必由之路为加快战略性结构转变和提升行业竞争力,成都市地方钢铁企业的重组整合工作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本项目即其中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按照此次重组整合计划和总量替代原则,通过采取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小钢铁企业,优化存量、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技术水平的措施,示范基地项目的建设将承载整体重组整合工作约70%的产能指标,成为此次程度是钢铁行业重组整合工作的核心工程以基地新建的钢铁冶金核心项目完工投产后将形成年产优质钢材350万吨、高附加值特殊钢材200万吨,实现年产值约242亿元、税收约25亿元(含废钢增值税)。
二、遵循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人类对生存环境的日益提高 ,钢铁行业面临越来越严格的资源、能源与环保要求,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钢铁工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本项目将以循环经济模式为总体思路,进一步拓展钢铁企业功能,使其不仅具有钢铁生产功能,而且还具有能源转换、社会部分大宗废弃物处理及为相关行业提供原料等功能,实现物质和能源的大、中、小循环,同时实现资源效益提高、原材料消耗降低、环境改善、钢铁产品成本降低、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的良性循环三、打造完整了绿色产业链现代钢铁企业的竞争方式将演化为产业链竞争,为适应未来市场变化的趋势,本项目将在做强钢铁核心产业的同时,将产业链分别向上游和下游延伸,打造钢铁绿色产业链:上游延伸计划:在通过重组从而加强在市场采购行动中的一致性和有序性、提升对上游原材料议价能力的基础上,将上游废钢回收产业整合到钢铁产业链中,既可实现现有废钢回收行业的规范有序经营,又能为钢铁行业生产提供有力的原材料保障,还可以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打造循环经济、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下游延伸计划:在整合区域市场有效资源的基础上,一方面努力实现从产品供应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变,提高服务竞争力,建立长期、稳定、可靠的销售渠道,增强自主定价权,另一方面向下游贸易流通环节延伸产业链条,以合作、参股或控股等方式,进行现代钢铁物流产业园区的建设、运营,共同向服务化、电子化、金融化发展。
四、全面应用高新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水平直接着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在本项目建设中,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水平,确保项目整体技术工艺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节能减排指标符合国家各项要求1、清洁生产技术本项目炼钢技术采用“电炉—连铸—轧钢”短工艺流程,该工艺流程是目前世界钢铁行业的先进技术,无高炉污染,且采用的是全氧燃烧技术,基本上无二氧化碳及硫、氮化合物等废气排放,亦无废水排放,完全达到清洁生产标准项目还将同时应用以下节能减排新技术:①电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②废钢分拣预处理技术③废钢预热技术④连铸坯热送热装技术⑤钢厂综合节能技术等2、新材料技术钢铁市场的后产能竞争时代已经开启,市场竞争将从量转变到质,研发和生产高性能、低成本的特种钢铁产品,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将成为钢铁行业品种结构优化的主要任务之一本项目将在深入研究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及自主创新等手段,发挥成都市钢钒产品研发的资源和技术基础优势,研究开发钢铁新材料、新产品,并形成系列的自有知识产权3、信息技术(该项内容备选)钢铁工业是流程工业,规模大、工序多、流程长、高能耗、高物耗、排放物量大,而信息技术为实现全面、实时、动态监测和管理各种资源提供了现代化手段。
在现代化钢铁企业的炼铁、炼钢、轧钢等工艺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和最优工艺控制,可以大大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改善环境本项目将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在生产制造、管理、物流等环节的应用,将信息及自动化技术与管理、工艺、流程相结合,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促进节能降耗、改进能源利用效率本项目将对生产经营和制造过程进行数字化管理和实时监控,尤其是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开发应用能源管控系统、环境污染监控系统同时加强产销系统或者ERP系统等应用,提高并保证产品质量,以销定产,以产定料,合理调配资源,提高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另外,利用设备管理系统对设备的检点维修状况进行动态管理,防止设备未及时检修造成资源能源的跑冒滴漏现象发生等等第三章 项目概述一、项目建设背景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至今,已进入了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战略性结构转变和提升行业竞争力成为我国钢铁行业下一步发展的主旋律,而并购重组不仅是钢铁行业做强做大和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必由之路,也是全行业面临的当务之急我国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着手加快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目前主要国有钢企大都已经或者正在通过区域内或者跨区域的方式进行重组,民营钢企也逐步成为重组的目标,并将成为下一步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新特色。
成都是除攀西铁矿石资源产地外四川省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全省钢材集散地和最大的钢材消费市场,现有炼钢、热轧钢铁企业约46户(不含攀成钢),炼钢能力650万吨,轧钢能力520万吨,约占全省钢铁总产能的20%为将成都市钢铁行业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成都市地方钢铁企业在政府相关部门引导下,已主动开始进行重组整合工作本项目为成都市地方钢铁企业重组整合计划中最核心的建设项目,在承载原生产企业技术改造工程的同时,还将成为今后成都市特种钢材研发、生产、供应的主基地,同时也是废钢铁、废旧机动车等社会大宗废弃资源再循环利用的钢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该项目还将引进相关设备制造企业,配套技术中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服务设施,全面打造钢铁绿色产业链二、项目战略定位和发展模式1、战略定位(1)资源整合战略首先,在通过对原有企业的重组整合实现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同时,有效利用现有企业的人才、技术、设备、矿产等资源,通过优化配置将资源优势有效转化成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其次,有效整合废钢等再生资源,发展废旧钢铁回收、报废机动车拆卸分选行业,为以废钢为主要原料的现代化电炉短流程炼钢核心产业提供可靠的原材料保障。
另外,有效整合现存企业中竞争力较强的以特种钢铁为原料的设备制造企业,延伸产业链,增加钢铁产品附加值,形成良好的产业协同效应,提高产业规模效益2)产品与技术开发战略按照本报告总论中确定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方向,设立技术(研发)中心,立足我国西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的发展需求,采用引进吸收、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等多种模式,展开新产品与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整体提升成都市钢铁产业技术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行业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形成系列自主知识产权3)市场战略一方面,按照钢铁企业产品销售半径在500公里以内具有竞争力的市场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构建和完善钢铁产品的销售渠道,有序发展优质客户;另一方面,努力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