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调查报告》.docx
11页某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调查报告为全面、深入、准确了解我院人力资源发展现状,为我院未来五年(十三五) 人力资源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可行性措施笔者通过调取我院人力资源管理系 统的数据库,获得全体职工相关信息后,通过分类、筛选、汇总,对统计数据进 行对照分析,得出以下结果:我院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为 1: 1.3,病床与卫技人 员之比为1: 0.98,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79.7%,管理人员占职工总数为 6.2%,工勤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4.1%在结合业务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比照公立 三级甲等康复专科医院人力资源配置有关标准,不难看出我院的人员配置总体上 不尽合理其中,医疗、护理人员配置比例过高,康复类人才配置显著偏少,康 复、医疗类专业人才面临宵黄不接,尤其是中宵年高层次领军人才匮乏, 专业人 才梯队建设前景堪忧;药剂、检验、放射、特教等专业的人员配置有待调整和优 化;管理人员配备趋近上限,整体工作效能欠佳,且稀缺熟练型的专业对口人才, 亟待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外派深造或联合培养等形式得以填补;工勤人员 配置比例偏高,人力成本耗费和工作产出倒挂,建议将部分工勤事务进行社会化 外包来提升整体运行效能。
1调查情况1.1对象以我院所有在岗工作人员(含非在编人员)为调查对象,按专业技术人员(含非 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进行分类,所有人员均按所聘(担)任的 职称(务)进行有效统计1.2方法以201*年10月31日从我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导出的数据信息为调查基点, 通过计算各类人员比例、职称(务)与学历分布、职称(务)与年龄分布等统计指标, 参照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规定和成熟做法,对我院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进行分类描述 和比照分析2结果与分析2 . 1人力资源构成概况我院有职工596人,实际开放床位458张,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1: 1.3,专 业技术人员共475人(其中卫技人员有448人),分别占职工总数的79.7 %(75.2 %); 管理人员37人,占职工总数的6.2%;工勤人员84人,占职工总数的14.1%表1我院整体人力资源现有构成与应有编制构成对照专业技术人员构成情况职病病床卫技人员.特教其他管理工勤工卫技床与人病床与医疗康复护理药剂检验放射人员人员人员人员总人员数员比卫技比人员人员人员人员人员人员数实际5945人数12692192151211720378464488——标准6845人数962031862116141321486975368——实际21.115.532.22.52.01.91.23.36.214.175.2比例%%%%%%%%%%—%1:1.31:0.98标准14%29.527%3.12.32.12.03.07%10%—78.01:1.51:1.17比例%%%%%%%注:a.管帜员中包含部分专技人员(兼岗),其他专技"主要涵盖财务、信息、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
b. 标准对照比例数值音阶来源于〈〈康复医院基本标准》(卫医政发〔2012〕17号)201沙版c .酉僧标准人数实际 值应参照我院床位平均利用率和配置标准人数理谄直的基"执行表1中数据显示:第一,我院职工总数和卫技人员总数的实际值均低丁标准值,病床数与人员比、病床数与卫技比两项的实际值也均低丁标准值 由此断定,不论职工总数还是卫技人数,按标准床位数比例来计算即在理论层面都是不足 的,需要尽快物色合适人选来填补空缺的 然而,目前我院业务开展总体上处于 非完全饱和状态,病床平均利用率约为80%左右,故此,我院科室内专业人员配 置实际比例应在标准值的基础上充分参照每个科室病床平均利用率和所承担工 作量的实际情况第二,医疗人员与护理人员整体配置比例明显高于标准值 (当然这两大类专业人员在科室内的配置既有超员情况也有缺员情况) ,造成此种情况出现通常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院有些业务科室内部的分工(如专 业内业学科的设置)更为细化,对医护人员配置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 二是我院有些业务科室内部工作量饱和甚至超负荷运行, 对医护人员的需求相对旺盛;三是我院有些业务科室内部人岗不匹配、人员配置数量虚高,导致人浮于 事、忙闲不均、效率不高,此种情况是造成人员超配的最常见诱因;四是专业内 存在个别在编不在岗现象,比如有些护理人员虽占用护理岗位编制却不在护理一 线岗位上工作,导致我院为满足业务发展现实需求不得不通过合同制等主要形式 扩编护理人员队伍。
第三,康复、特教人员构成比例离国家有关标准(根据《康 复医院基本标准》中规定三级康复医院的康复治疗人员每床配备原则上不少于 0.4名)和我院业务发展实际需求还有较大供需缺口,严重影响我院康复类核心 业务的有效开展第四,药剂、检验、放射等卫技人员配置占比总体上符合要求, 基本处于合理区间,尚有剩余优化、调整空间第五,其他专技人员(财务、信 息、工程)配置占比略微超限,需通过简化业务流程来集约使用人员第六,行 政管理人员配置比例为6.2%,接近可操作的合理区间上限,但行政管理工作效 能不高,某些方面甚至存在失效现象,究其根源制约因素在于:一是人岗不匹配, 没有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二是缺少经过系统管理理论和技能培训的熟练 专业型对口人才;三是个别部门、科室存在因人设岗的现象第七,我院工勤人 员占职工总数的14.1%,显著超出标准上限,人员成本负担较重工勤人员数量 庞大是我院总务后勤运行分工不科学(人事不相宜)和社会化工作(安保、保洁、 水电等方面工作实行劳务外包)滞后所引发的不良后果,通过分析以上工勤人员 配置情况,不难得出后勤保障运行效果相对我院康复医疗一线业务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已然是疲丁应付、力不从心。
故此,我院人力资源部门要重点加强与有关临床科室、康复治疗科室、医技 科室以及行政后勤部门的交流与沟通, 根据这些科室的现有人员结构、业务发展 潜能和实际工作任务负荷情况,有步骤地剔除冗余人员,有计划地补充紧缺人员, 使科室内部人员结构逐步趋丁合理,尽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 最大限度地消除科室内“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不良现象2 . 2人力资源配置基本情况2 . 2 . 1学历分布情况表2显示:我院硕士及以上学历(位)的人员显著偏少,其中卫技类硕士以上 学历(位)仅占卫技人员总数的2.7%,硕士及以上学历(位)人员占职工总数的 3.0%,我院卫生技术人员学历主要集中在大学和大专两大层次上,两项人数总 和为348人,占卫技总人数(448人)的77.7%,数据提示我院职工在职继续教 育可发展空间仍旧巨大通过近几年来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等办法的实施, 医师队伍中的硕士占比为8.7%,较五年前的不足3%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康复 治疗人员队伍的学历水平较前几年也有了大尺度的提升, 开始呈现由技术(实操) 型向理论加技术混合型乃至专家型的转变, 但总体上还是比较偏低护理人员队 伍整体学历趋丁稳步上升,大专及以上学历由五年前的约 50 %上升到现在的71.9%,护理人员学历普遍不高的情况已经得到极大改观。
药剂、检验、放射、 特教人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基本符合相关要求, 但仍有优化空间和提升潜力管理人员学历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勉强支撑我院行政管理业务发展现实需求, 需 要强化业务知识与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切实提升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表2我院职工学历分布情况医疗人员博士硕士本科大专中专及以下小计126人数0比例0人数11比例8.7%人数97比例77%人数17比例13.5人数1比例0.8%%康复人员00001415.55055.62828.992% % %护理人员00003216.710655.25428.1192%%%药剂人员0016.7%746.7320.0426.715%%%检验人员0000758.3541.70012%%放射人员0000763.7327.319%11%%特教人员0000457.1228.6114.37%%%其他专技人员00001470%630%0020管理人员00616.21643.21335.225.4%37%%%工勤人员000089.5%78.3%6982.284%合计00183.0%20634.621235.616026.8596%%%2 . 2 . 2年龄与职称情况职称分布情况显示高、中、初比例l: 1.59 : 6.55,呈现为扁金字塔形,从 年龄分布显示45岁以下404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90.1%,可见我院卫技人员是 一支偏年轻化、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队伍。
初级职称及以下(含见习)人员321 人,占卫技总人数的71.7%,对丁我院而言这一比例明显偏高,这一状况与近些 来我院聘用非在编专业技术人员的快速增长成正相关,非在编人员学历普遍较 低,且大多数人员是初、中级职称,笔者相信:随着非在编人员个人素质的提高 及相关配套政策的逐步完善,职称分布将会逐步回归合理区问数据统计显示我院共有高级职称49人,占卫技总人数的10.9%,低丁正常比例50岁以下正高7 人,占卫技总人数不到2%; 45岁以下副高19人,占卫技总人数4.2%,两项加 总所得数值占卫技总人数约6.2%,这充分表明我院中宵年高层次领军人才严重 不足,还需进一步加大人才的选拔、培养与引进力度,同时,要想方设法促使中 宵年骨干能够快速成长,早日进入学科带头人候选梯队行列中级职称 40岁以下有44人,占中级职称总数的56.4%,表明我院中宵年专业技术骨干储备比例尚 为理想,为今后我院康复医疗业务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后备支撑(详见表3)表3我院卫技人员的年龄和职称分布状况30岁以下30-35 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