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及蛔虫病.ppt
56页第二节 蛔虫及蛔虫病一、蛔虫一般特征 广义的蛔虫ascarid是指蛔目Ascaridata的线虫蛔目的虫体一般有以下特点: 一类大型虫体large stout worms;–口孔一般由三片唇lips组成 ;–少数种有肛前乳突pre-anal sucker;–虫卵常有一层在子宫内形成的蛋白膜sculptured uterine layer, 排出时尚末形成胚,在外界不孵化, 第二期幼虫可感染宿主, 故被称为感染性虫卵;–食道oesophagus简单、肌质、柱状, 某些种有小胃;–直接发育生活史, 多有宿主体内移行二、分类 蛔目寄生线虫隶属3个主要的科, 常见的种如下: 科 种 宿主蛔科Ascaridae 狮弓蛔虫 Toxacaris leonina 猫和犬 猪蛔虫Ascaris suum 猪 马副蛔虫Parascaris equorum 马属动物禽蛔科Ascaridiidae 鸡蛔虫 Ascaridia galli 鸡弓蛔科Toxocaridae 犬弓首蛔虫Toxocara canis 犬 猫弓首蛔虫T.cati 猫 牛弓首蛔虫T. vitulorum 牛三、各种蛔虫的形态l1、猪蛔虫Ascaris suum, 寄生于猪, 雄虫长15~25cm, 雌虫长20~40cm。
雄虫尾部卷曲, 有时可见伸出的一对交合刺图示:猪蛔虫1.虫体2.头端顶面3.雌虫尾端4.雄虫尾端侧面 5.雌虫尾端腹面6.受精卵 7.未受精卵1674523猪蛔虫头顶端的三片唇猪蛔虫雌、雄虫尾端形态猪蛔虫成虫猪蛔虫虫卵2、 马 副 蛔 虫 Parascaris equorum, l寄生于马, 形态和猪蛔虫相似, 雄虫长15~28cm, 雌虫长18~37cm虫卵近圆形,直径90~100um,呈黄色或黄褐色 鸡蛔虫Ascaridia gallil寄生于鸡小肠, 雄虫长2.6~7.0cm, 雌虫长6.5~11cm虫卵椭圆形,壳厚而光滑图示尾部构造,交合刺、尾翼、尾乳突和腹吸盘牛新蛔虫Toxocara vituloruml雄虫长11~26cm,雌虫长14~30cm狮弓蛔虫Toxascaris leoninal寄生于猫和狗小肠, 雄虫长2~7cm, 雌虫长2.2~10cm有颈翼膜, 上有横纹, 延续至食道部虫卵光滑无麻点123图5-30 狮弓蛔虫1.头端 2.雄虫尾端 3.虫卵犬弓首蛔虫Toxocara canisl寄生于犬小肠雄虫长4~10cm, 雌虫长5~18cm, 头端似箭头, 也称箭头虫。
有带横纹的颈翼膜, 在食道前二分之一处图5-29 犬弓首蛔虫3. 雌虫尾端 4.虫卵34图5-29 犬弓首蛔虫1.唇部顶面 2.雄虫尾端12猫弓首蛔虫Toxocara mystax Syn.T.catil寄生于猫小肠, 雄虫长3~7cm, 雌虫长4~12cm有带横纹的颈翼膜, 位于食道前三分之一处也被称作箭头虫图5-31 猫弓首蛔虫1.前端 2.雄虫尾端 3.虫卵123四、蛔虫生活史l直接发育, 卵egg→含一期幼虫的卵egg with L1→含二期幼虫的虫卵egg with L2→(休止期resting stage)→L3→L4→童虫→成虫 卵在外界发育成含第二期幼虫的虫卵, 经一定的休止期后则具有感染宿主的能力此时的虫卵为感染性虫卵以后的发育则是在宿主体内或转运宿主体内进行的从L3到成虫的发育是很复杂的概括起来有五种方式:1、感染宿主后在体内无移行, 如鸡蛔虫和狮弓蛔虫2、感染宿主后在体内有移行, 如猪蛔虫、马副蛔虫、犬弓首蛔虫和猫弓首蛔虫3、L3经母体的胎盘感染胎儿, 如犬弓首蛔虫和牛新蛔虫图5-31 犬弓首蛔虫发育史简图4、L3还可经乳汁感染幼畜, 如牛新蛔虫。
牛吞食感染性虫卵后,幼虫在小肠内逸出,进入肠壁血管,随血流移行至肝、肺和肾等组织,蜕化为第3期幼虫,并寄居于该处当母牛怀孕8.5个月时,幼虫移行进入子宫,进入胎盘羊膜液中,进行第3次蜕化,发育为第4期幼虫,胎牛吞入后到其小肠中发育到小牛出生后,幼虫再经一次蜕皮,经25~31天即发育为成虫;l幼虫经胎盘移行到胎儿的肝和肺,再经蛔虫移行的路线进入小肠;l母牛感染蛔虫后,幼虫在其体内移行到乳房,并在该处寄居,小牛出生后,在吮乳过程中遭受感染 5、感染性虫卵被转运宿主摄入, 在转运宿主体内形成含有L3的包囊, 动物捕食转运宿主后发生感染如狮弓蛔虫、猫弓首蛔虫和犬弓首蛔虫狮弓蛔虫的转运宿主多为啮齿类动物、食虫目动物和小的肉食兽; 犬弓首蛔虫的转运宿主为啮齿类动物; 猫弓首蛔虫的转运宿主多为蚯蚓、蟑螂、一些鸟类和啮齿类动物 l移行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以猪蛔虫为例, 首先, 感染性虫卵在消化道内孵化, 幼虫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到达肝脏, 在肝脏内生长一段时间后, 再经心脏进入肺, 然后经咽又回到小肠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整个过程需2~2.5月l人蛔虫与猪蛔虫有着相同的移行过程。
图示人蛔虫生活史(与猪蛔虫相同)五、流行特点猪蛔虫病:l虫卵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经10天发育为第1期幼虫,感染性虫卵内含的是第2期幼虫,现在也有认为是第3期幼虫;猪吞食虫卵后第10h~2天可在肝脏中发现幼虫;在感染后5~6天即可在肺脏内见第3期幼虫;在感染后21~29天即可在小肠内进行最后一次蜕化;潜隐期为2~2.5月;寿命7~10个月l广泛流行,主要危害仔猪;l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1)蛔虫生活史简单;2)繁殖力强,产卵数多,每条雌虫每天可产卵10~20万;3)卵对外界的抵抗力强,虫卵外被4层膜,可以保护胚胎和幼虫l虫卵对高温和干燥的抵抗力较强,对各种化学药品有较强的抵抗力l猪蛔虫病的流行主要与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有密切关系,3~5个月的仔猪最易感染发病和死亡犊牛的新蛔虫病l主要发育于5个月以内的犊牛;l通过子宫和乳汁感染胎牛;l2周~4个月的犊牛小肠中有成虫寄生;l成年牛的体内只有组织器官中有移行阶段的幼虫,未见有成虫寄生;l虫卵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对高温和干燥较为敏感马副蛔虫病、犬猫蛔虫病和禽蛔虫病主要在幼畜中流行,成年动物多为带虫者,在蛔虫病的传播上起重要作用六、致病作用和病理变化 对于在体内移行的蛔虫,其致病作用可分为成虫阶段和幼虫移行阶段;而在体内直接发育的蛔虫的危害主要是成虫寄生于肠道引起的。
l幼虫移行阶段:由于移行造成对各器官的损害,主要对肝和肺的损害幼虫在肝中滞留,造成肝脏小点出血和肝细胞浑浊肿胀、变性和坏死幼虫由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时,小血管破裂,肺脏出血和水肿,严重者伴发肺炎l成虫寄生阶段:夺取营养,使宿主营养吸收障碍,发育不良;机械性刺激和阻塞,可导致肠破裂、穿孔,并继发腹膜炎而死亡;宿主吸收虫体分泌的毒物和代谢产物,引起过敏,出现痉挛、兴奋和麻痹等症状;蛔虫的错误移行,进入胆管和胰管,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七、症状l体内移行期可能会出现败血症、肝脏损害、蠕虫性肺炎和腹膜炎等l成虫寄生阶段一般无明显症状, 但往往会影响生产指标当寄生数量多时, 尤其在幼猫或犬, 可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生长缓慢、被毛粗乱、呕吐、腹泻、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贫血、神经症状、腹部膨胀、吸入性肺炎和内脏破裂(少见)猪寄生数量多时会出现“僵猪”犊牛蛔虫病的症状较为明显, 主要表现肠炎症状, 有时是出血性的虫体在体内异常移行, 有一定的致病性,严重程度取决于侵害的器官在人很重要, 最常见的为胆囊炎八、诊断–粪便内蛔虫虫卵检查–粪便内排出虫体或吐出虫体–根据症状, 犊牛和猫狗重要犊牛为严重的肠炎; 猫犬出现神经症状。
–结合流行病学特点–移行期虫体(粪便中未出现虫卵),可进行肺脏组织的幼虫检查使用贝尔曼法(六)治疗枸橼酸哌嗪 Piperazine citrate四咪唑(噻咪唑) Tetramisole左咪唑 Levamisole噻苯咪唑(噻苯哒唑) Thiabendazole丙硫苯咪唑 Albendazole氟苯哒唑 Flubendazole甲苯咪唑 Mebendazole伊维菌素 Ivermectin越霉素A Destomycin A潮霉素 Hygromycin(七)预防l1,粪便无害化处理;l2,定期驱虫, 在产前给动物驱虫是最有效预防措施 ;断奶时给猪驱虫l3,阻止猫犬捕食转运宿主;l4,对规模化饲养的家畜, 不同年龄段的动物要尽量分开饲养;每年定期给全群猪进行驱虫l5,保持畜舍和运动场的清洁卫生,避免阴暗潮湿,防止粪便污染饲料和饮水 l1..试试述述各各种种蛔蛔虫虫的的虫虫卵卵特特征征;;蛔蛔虫虫病病流流行的原因是什么?行的原因是什么?l 2..简简述述猪猪蛔蛔虫虫在在体体内内的的移移行行途途径径和和致致病性的关系病性的关系l3.试述猪蛔虫病的诊断方法.试述猪蛔虫病的诊断方法l4..试试述述各各种种动动物物蛔蛔虫虫病病在在流流行行、、虫虫体体形形态和生活史方面的异同。
态和生活史方面的异同l5.规模化猪场怎样控制猪蛔虫病?.规模化猪场怎样控制猪蛔虫病?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