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古代典籍看“带兵人”的能力素质要求(共8页).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文库****9
  • 文档编号:212797961
  • 上传时间:2021-11-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从古代典籍看“带兵人”的能力素质要求【作  者】 【投稿单位】办公室群工处【发布日期】2014-7-16 16:36:51【阅读人数】 519 我国古代典籍关于将领的能力素质有诸多论述,对我们加强军官培养、提升军官素质具有较强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其中,概括最为全面、流传最为广泛、对后世影响最为深刻的当数《孙子计篇》中“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要求将领必须具备多谋善断、赏罚有信、爱护士卒、勇敢坚定、明法审令五项标准,后人称之为“五德”《孙子九变篇》中又指出,“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这样,孙武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将领应当具备的素质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其他论述则多侧重于某一方面,涉及面颇广,这里收集整理部分,以飨读者 一、以身报国的使命意识《孙子作战篇》中讲:“知兵之将,民之司民,国家安危之主也意思是懂得用兵之道的将领,是百姓生死的掌控者,是国家命运的主宰者《六韬龙蹈》中也讲到:“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说军队的治理,是国家的大事,军队的兴衰,国家的存亡,决定在将领的手中。

      这两句话综合起来理解,就是善于用兵的将领,对军队的治理和国家的命运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就像救世主一样,能够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能够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好的将领可以带领军队走向强盛之路,促进国家的繁荣与稳定;而不好的将领则会使军队走向衰败之路,带动国家走向动乱和衰亡这充分反映了将领的伟大作用,也表明了将领的重大责任古代名将都深知这个道理,多把忠于使命、舍身报国放在自我要求之首《吴子论将》中提出:“受命而不辞,敌破而后言返就是讲接受了作战任务,就要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打败了敌人后再提班师回家晋代陈寿在《三国志》中讲:“但有使命,万死不辞强调为了完成使命,战死疆场也再所不惜诸葛亮在《将苑将志》中自警,“以身殉国,壹意而已”,即为国家献身,决无二心这也启示我们,军队干部不管职务高低,都应该首先理解国家和人民对我们所寄予的重托,树立以身报国的强烈责任意识,以国家的存亡和百姓的生死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好自己的作用,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二、敢于担当的决断能力《吴子治军》中强调,“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说用兵最大的忌讳,就是犹豫不决;全军将士最大的灾难,就是将领疑虑重重,优柔寡断。

      《孙子九变篇》中指出:“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大意是将军出征在外,有的道路不能通过,有的敌军不宜攻击,有的城池不必攻拔,有的地方不用争夺,君主的命令不一定完全听从后来很多典籍中所说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即来源于此战场情况不断变化,讲究的就是灵活性,如果有“君命”掣肘,就难以做到灵活机动,很容易受制于人将军领兵在外,要随时把握战场变化,根据战场形势来拟定对策当今的战争更加透明、节奏更快,一次军事行动可能只限于一个连、一个排、一个班、一架飞机、一艘舰艇,虽说通信已极度发达,但对各级指挥员把握时机、临机决断的要求丝毫没有降低,甚至更高从现实情况看,许多指挥员甚至有些中高级指挥员,遇到紧急事态,身处第一现场,不敢担当,不敢决断,为求稳妥与自保,级级请示报告,坐等良机丧尽,造成亲痛仇快这告诫我们,军队指挥员在重要危急关头,必须戒除犹豫和疑虑,有胆有识,顺势而为,果断采取有效措施,始终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缜密准确的谋划指挥《孙子形篇》中讲:“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意思是说能够在战争中取胜的军队必然是先作好了充分的准备,然后再同敌人交战;而失败的军队则是不经过认真准备就轻率地与敌人交战。

      《六韬三疑》中讲:“凡谋之道,周密为宝汉代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说明但凡用兵打仗,最可宝贵的就是能够做到战前周密谋划,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不给敌人留下任何进攻的机会,将军队可能遭受到的损失降到最低《吕氏春秋慎小》特别提到这样一句话,“将失一令而军破身死”,指出将领如果下错了一道命令,就会导致军队被击溃,无数将士丧身疆场,给我们描绘了战前谋划不足、战时指挥失误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明代何东序在《删定武库益智录谋猷篇》中提出,“兵欲胜敌,谋贵素定,而战胜可以说的是在打仗的时候要想战胜敌人,贵在养成善于谋划的好习惯,然后就可心实现取胜的目的,更加强调要将注重谋划作为一种习惯,努力培养谨慎、细致的作战风格这告诫我们平时就要积极跟踪学习现代战争演变趋势,深入研究把握作战样式、作战行动的新特点新规律,把打什么仗、怎么打仗搞的问题搞清楚,不断提高克敌制胜的谋略水平 四、博古通今的真才实学北宋范仲淹在《宋史狄青传》中这样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耳意思是将领不知道古代的史实和今天的实际,就只能具有平民百姓一样的勇敢说明一个优秀的将领不仅应该是勇武的,还应该是博学的,既熟悉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又能够熟知今天的实际情况,博古通今,灵活运用。

      清代魏源的《圣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兵无强弱,强弱在将”,意思是军队没有强弱之分,强弱体现在将领身上,将领治兵、领兵的才能决定了军队的强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充分说明了领导的才能对一个团队建设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戚继光在《练兵实纪练将》中指出:“练兵之要,先在练将意思是只有练出良将,才能训育精兵如今,在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对指挥员学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学识外延要求越来越广,我们只有积极适应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变化,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努力做一个知识型、博学型、专业型的现代军官,才能够回答和解决提出的“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的问题 五、一呼百应的个人威信《尉缭子兵令上》中讲到,“卒畏将甚于敌者胜,卒畏敌甚于将者败说的是士兵们敬畏将领超过于害怕敌人,这样的军队就能够取得胜利;士兵们害怕敌人超过于敬畏自己的将领,这样的这军队就必然要失败这说明将领应该在军队中建立崇高的威信,使将士们愿意在战场上为自己效命,将生死置之度外《吴子应变》中讲:“三军服威,士卒用命,则战无强敌,攻无坚阵矣说的是三军服畏威严,士卒听从命令,这样,就没有打不败的强敌,没有攻不破的坚阵。

      《孙膑兵法将失》指出:“令不行,众不壹,可败也下不服,众不为用,可败也意思是命令不能执行,将士行动不统一,就会遭到失败;下级不服从上级,士卒不听从指挥,也会遭到失败威信如此重要,那么古代将领是如何树立个人威信的?汉代荀悦在《申鉴政体》中指出:“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即施行禁令先己后人,部属也自当能严格遵守;先人后己,则法纪就很难有效执行《管子兵法》中讲:“禁必欲止,令必欲行即禁止的一定要杜绝,法令一定要实行,也就是我们现在强调的“依法从严治军”《孙膑兵法将德》中讲:“赏不逾日,罚不还面意思是论功行赏不超过当天,有罪施罚要立刻执行归纳起来,就是严于律己、以身示范、令行禁止、赏罚严明,能做到这四点,就能够在军中树立起崇高的威信,做到一呼百应 六、真挚浓烈的爱兵情怀《孙子地形篇》提出:“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生死”,说将领对士卒要有深厚的感情和行动,要像热爱自己的婴儿、孩子一样去爱,能做到这样,士卒才会跟随将领赴汤蹈火《六韬龙韬》中讲,“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士未坐而勿坐,士未食而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则士众必尽死力”。

      表明将领如果能够与士卒共冷暖、共劳苦、共饥饱,全军上下听到战鼓催征就会兴奋,听到鸣金收兵反而沮丧;如果士卒没坐自己就不坐,士卒没有吃饭自己就不吃饭,始终与士卒保持一致,那么士卒作战时必定能够拼尽全力《孙膑兵法将义》指出:“将者不可以不仁,不仁则军不克,军不克则军无功说将领不能够不讲仁义,不讲仁义军队就不能打胜仗,不能打胜仗就不能取得任何功劳《黄石公三略上略》中提出,“良将之养士,不易(异)于身,故能使三军如一心,则其胜可全说好的将领,爱兵就像爱自己的身体一样,所以能使全军同仇敌忾强调爱护士兵,是古今将帅带兵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军建军以来历代领导人的一贯主张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所处的内外环境和部人兵员成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级领导应当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倡导官兵一致优良传统,官兵关系搞好了,大家心齐气顺、团结一致,部队战斗力就有了坚实基础 七、谦虚高尚的品德修养《孙膑兵法将义》中讲:“将者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力,无力则三军之胜不得说的是将领不可以没有高尚的品德,品德不高尚,那么他就不能对部下具有约束力和号召力,没有约束力和号召力,那么三军就不能取得胜利这句话是告诫将领要注意培养自身的品德,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治理军队的核心和关键。

      诸葛亮在《将苑》中提出,“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意思是说将领不可以产生骄傲的情绪,骄傲就会丧失礼节,丧失礼节就会众叛亲离,告诫将领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在待人接物上要宽厚、真诚,要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热心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得到众人的尊重和支持,就没有什么事办不成、什么仗打不胜;如果将领倨傲不逊,自以为是,就会轻视别人,慢待别人,甚至排挤有才能的人,众人就会抛弃他、远离他,使他成为孤家寡人诸葛亮在《将苑》中还提出,“善将者,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壹意而已说的是善于领兵打仗的人,从不倚仗自己的强权和势力去欺压别人,上级的宠爱不会使他欣喜若狂,敌人的辱骂不会使他产生畏惧,看到利益他不会贪图,看到美色他不会迷失心志,他唯一的志向就是战死疆场,为报效祖国而献身诸葛亮把谦虚谨慎的态度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并列起来,作为将领品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当今对于我们仍然具有很强的学习价值 八、取力于民的群众观念《荀子议兵》中提到,“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说的是爱护民众的军队强大,不爱护民众的军队弱小,用兵打仗的根本,在于使民众团结一致,赢得民众支持。

      清代蔡锷在《〈曾胡治兵语录〉序及按语》写了这样一句话,“古今名将用兵,莫不以爱民为本”,强调爱民是对将领最根本的要求《淮南子兵略训》中说,“众之所助,虽弱必强;众之所去,虽大必亡说军队能够以弱胜强,是民众支持的结果,得到民众支持,即使弱小也一定会强大,失去民众支持,即使强大也一定会灭亡《明太祖宝训谕将士》中讲,“畜兵所以卫民,劳民所以养兵,兵民相资,彼此相利意思是养兵是为了保卫民众,烦劳民众是为了养兵,兵民互相依靠,才能彼此互利《曾胡治兵语录仁爱》中提出,“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须日日三令五申,视为性命根本之事”,“军行之处,必须秋毫无犯,固结民心”,把爱民放在了领军治兵的极高位置拥政爱民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人民战争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从上面一些论述看来,军民团结、爱护民众、人民战争、遵守群众纪律等思想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军队各级指挥员应当牢记这些道理,教育、管理、训练绝不能把眼光局限于军队内部,要知道战争的伟力根植于民众之中 专心---专注---专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等学校学生手册.doc 2025年区教育系统招聘编外教师储备人才事业单位考试押题.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轴对称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200张纸有多厚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旋转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范本.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与意图.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我学会了吗教学课件.pptx 2025年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深圳市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招聘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绵阳市梓潼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招聘考试试题.docx 2025年来宾市妇幼保健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无极县教育系统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灵山县第三中学调配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