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劳动关系管理》PPT课件.ppt
37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劳动关系的含义,劳动关系所反映的是,一种特定的,经济关系,,劳,动给付与工资的,交换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劳动法律关系构成要素,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参与劳动法律关系,,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即,企业和劳动者,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即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义务,3、劳动法律关系,客体,: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变,劳动关系主体明确化,劳动关系多元化,劳动关系利益复杂化,劳动关系动态多变化,劳动关系的利益协调机制趋向法制化,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依据调节手段不同划分,1,、通过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关系的调整,2,、劳动合同规范的调整,3,、集体合同规范的调整,4,、民主管理制度的调整,5,、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调整,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调整,7,、劳动监督检查制度的调整,第二节 集体合同制度,一、集体合同的概述,(一)、集体合同的,概念,集体合同是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我国集体合同体制以基层集体合同为主导体制,(二)、集体合同的,特征,1、集体合同是规定劳动关系的协议,2、工会或劳动者代表职工一方与企业签订,3、集体合同是定期的书面合同,其生效需经特定程序,集体合同,劳动合同,主体,企业和工会组织或劳动者按照合法程序推举的代表,企业和劳动者,内容,关于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标准的约定,以全体劳动者共同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只涉及单个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功能,规定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作为单个劳动合同的基础和指导原则,确定劳动者和企业的劳动关系,法律效力,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集体合同的,作用和意义,1、订立集体合同有利于协调劳动关系,2、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3、维护职工合法权益,4、弥补劳动法律法规的不足,订立集体合同应遵循的,原则,1、内容合法原则,2、平等合作、协商一致的原则,3、兼顾双方合法利益原则,4、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原则,集体合同的,形式,主件:综合性集体合同,附件:专项集体合同,我国法定集体合同的附件主要是工资协议,集体合同的,期限,我国劳动立法规定集体合同的期限为,1-3年,集体合同包括的,内容,1、劳动条件标准部分,2、一般性规定,3、过渡性规定,4、其他规定,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1、集体合同的主体,2、协商集体合同:协商准备;会议;签字,3、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4、审核期限和生效,5、集体合同的公布,集体合同的,履行,集体合同的关系人定义由集体合同的订立而获得利益、并且受集体合同约束的主体,包括工会组织所代表的,全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代表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等,集体合同履行原则:,遵循,实际履行,和,协作履行,的原则,履行的,监督检查,企业内工会的各级组织,企业工会,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企业违反承担法律责任,个别劳动者不履行,按劳动合同的规定承担责任,工会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承担道义上的责任,第三节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含义,用人单位依据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在本单位实施的,为协调劳动关系,并使之稳定运行,合理组织劳动,进行劳动管理而制定的,办法,、,规定,的总称。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特点,制定主体的特定性,企业和劳动者共同的行为规范,企业经营权与职工民主管理权相结合的产物,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内容,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劳动纪律,劳动定员定额规则,劳动岗位规范制定规则,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其他制度,第四节 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代表全体职工实行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组织参与,岗位参与,个人参与,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评议监督权,推荐选举权,平等协商制度与集体合同,区别:,主体不同,目的不同,程序不同,内容不同,法律效力不同,法律依据不同,信息沟通制度,横向信息沟通,在同一级机构、,职能业务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纵向信息沟通,1、下向沟通,2、上向沟通,建立标准信息载体,1、制定标准劳动,管理表单,2、汇总报表,3、正式通报、,组织刊物,4、例会制度,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内容,薪酬,晋升,环境,管理,工作,实施员工满意度调查的,目的,诊断公司潜在的问题,找出本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原因,评估组织变化和企业政策对员工的影响,促进公司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企业凝聚力,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含义,员工满意度调查,通过一定的方法,了解员工对组织运行的某一方面的主观心理感觉,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估、分析并提出相关判断的活动,员工满意度调查的,步骤,(一)确定调查对象,(二)确定满意度调查指向,(三)确定调查方法:目标调查法;描述形调查方法;,(四)确定调查组织:,(五)调查结果分析,注意事项,降低沟通障碍和干扰,1、信息沟通者之间应以互相尊重、促进合作的心理状态实现沟通,2、注意沟通语言的选择,3、借助专家、相关团体实现沟通,第五节 工作时间与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的,概念,劳动者实际从事生产或工作所需进行准备和结束工作的时间,实际完成工作和生产的作业时间,在工作过程中自然需要的中断时间,工艺中断时间、劳动者依法或单位行政安排离岗从事其他活动的时间,连续从事有害健康工作需要的间歇时间,工作时间的,种类,标准工作时间,计件工作时间,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不定时工作时间,缩短工作时间,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和调整的步骤,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应考虑的因素,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用方法,最低工资的给付,工资支付保障,一、编制职业安全卫生,预算,(一)职业安全卫生保护费用分类,(二)职业安全卫生预算编制程序,二、建立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用品,管理台帐,工伤事故分类,1、按照伤害而致休息时间长度划分。
1)轻伤:1104日,(2)重伤:105日以上,(3)死亡:,2、按照事故类别:20个,3、按照工伤因素:受伤部位、起因物、致残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4、职业病组织工伤伤残评定,根据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对致残程度进行鉴定:,根据致残后丧失劳动能力程度和护理依赖程度划分分为十个等级,14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56级: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710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工伤保险待遇,(,一)工伤医疗期待遇,1、医疗待遇,2、工伤津贴,3、福利待遇,(二)工伤致残待遇,1、职工因工致残待遇被鉴定为14级,应当退出生产、工作岗位,终止劳动关系,发给工伤伤残抚恤证件,2、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510级的,原则上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3、工伤职工经停工休息并确认需要护理的,应当按月发给与护理等级相对应的护理费:50;40;30,4、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和付诸生产劳动需要,必须安置假肢、义眼、假牙和配置代步车等辅助器具的,按国内普及型标准报效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