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马灵媛浅论陶渊明诗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风格(共14页).doc
14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浅论陶渊明诗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风格马灵媛【摘 要】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之祖,他的诗在文学史上真可谓独领风骚他的诗用质朴清新的“田家语”写平淡自然地“农家事”,独有一番韵味细细品味,又有一种醇厚隽永的神韵,使得情景理得以浑融,更有充实、丰腴的内容陶渊明他开创了我国田园诗的先河,他的田园诗歌的艺术成就极其深厚高远,对我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诗歌的风格有种恬淡自然,清隽脱俗的味道正是苏轼所说的“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真实写照然而这一风格也成为我们研究陶渊明的关键之所在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风格 引言陶渊明是生活在东晋末年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他的家里祖父和父亲都曾经做过大官,年少时候的陶渊明深深地受到了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于是就有了一种“大济苍生”的雄心壮志,可是美好愿望的实现却总是伴随着重重的困难因为他是身处于封建社会时期的伟大诗人,在当时社会门阀士族制度的限制是非常严重的,这就使得出身于庶族的他受到了严重的排挤和打压即使是到了二十九岁时做官,也仅仅都只是一些有名无实的小官因此陶渊明的这种“大济苍生”的雄心壮志想要得到实现,就必定是困难重重了。
可是陶渊明却有着一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这就使得身在仕途的他在面对达官显贵时感到心力交瘁在受到重重打压之后,陶渊明就决定在他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以另外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情走完自己的余生在归隐后的生活中,陶渊明用田园寄托他的人生理想,写了不少的田园诗他把农村的田园风光融入到自己的诗作中,以一种高远脱俗的思想意境和才能,形成他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一、“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来源 西晋时期的文人们都是:“雕琢绮丽之风盛行”因为在当时是“玄言诗”笼罩着整个诗坛,而“玄言诗”是以着重表现玄理为主的,题材一般都偏狭专门而正是在这样一个玄言诗的雕琢绮丽之风盛行的时代中,陶渊明就以一种崭新的,前所未有的诗歌风格屹立于当时的诗坛在他的田园诗中内容甚是平淡自然,而语言却有一种本色质朴的艺术风格,值得我们去深深的品味、理解我们把陶渊明称为我国山水田园诗的鼻祖,对他的这种称呼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着一定的依据从古到今世人对陶渊明及其诗的评价极多,如:元好问《论诗绝句》称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1]黄婷.平淡自然,余韵无穷--------浅析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之妙[J].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评论,第3页.。
这并不是随便说说的,这正是他的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正如他在《饮酒诗》其五中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曹明纲. 《陶渊明.鲍照.谢灵运诗文选评》[M].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一版,2011:47.初次读来毫无一丁点儿华丽词藻的堆砌,只是一种平平淡淡的描写,但是却在这种很天然的语句中可以让我们从中看出作者的一种很平和的心境和作者的那种对于大自然真诚的热爱这也正是作者基于真真实实的田园生活而超脱出来的一种高于真实生活的艺术真实然而这种清新自然的味道也正是陶渊明诗歌的“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真实写照钟嵘《诗品》列陶诗为中品,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3]王军健.“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浅议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J].书屋(海内与海外)第75页.这也正是基于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言的,他的那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使得他在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中无法继续苟活,于是就选择了归隐的生活,他的隐逸生涯可谓是古今第一人因此此称呼对于陶渊明而言真是当之无愧的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赞扬道:“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旁流,干云霄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4] 赵慧清. 冲淡平和,旷洁悠远-------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初探[J].甘肃,天水,甘肃教育(语文教学)2006(3):29.。
这句话无不真实的再现了陶渊明诗歌的总体特征,平淡自然、质朴清新、意蕴深远他的诗总是以其平实的诗句,将美丽的大自然与自己的内心真正的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了一种情景理的完全浑融,为陶渊明的诗歌增添了无数的光彩蒋熏在《评陶渊明诗集》卷二中说:“直是口头语,乃为绝妙词极平淡,极色泽”[5] 钱惠梅.“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J].文教资料(文学语言学研究)2007(9):11.这里说是口头语,只是因为陶渊明的诗句平淡易懂,与田家语言相互融通,读来朗朗上口,更便于直接理解,没有浓墨重彩的去修饰,这也正是他诗歌的“质”与“癯”之所在绝妙词”正是所说的他的文章一经作者将平淡之词组织入诗,便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绝妙可以看出其文章的“绮”极色泽”也就是内涵之丰富,意蕴之深厚,这也正是它诗歌的“腴”之所在刘克庄所评价的陶诗是“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6] 刘波.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的统一-------从《归园田居》看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5,3.第19 卷第1 期,第57页.外枯就是在表面上看起来是毫无色泽很枯瘦的,就如刚经过寒冬的树木,整个看起来都是枯萎的,毫无一点儿生机,一点儿绿色的生命力。
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树木之所以会在春天再现生机活力,是因为它的内心并没有如同表面一样枯萎,而是内心充满生机活力的,正如陶渊明的诗歌一样意蕴无群虽看似平淡却有着无限魅力后来苏轼评价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真可谓评价最中肯[7] 王军健.“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浅议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J].书屋(海内与海外)第76页.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含义“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是苏轼对于陶渊明的诗歌最为中肯有力的一种评价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评价完全是由于陶渊明的诗歌与当时文坛的主流趋势是不相同的,他有着自己独特的一种风格他的诗歌是没有追求字句的过分修饰,就和他本人不随俗的高尚品格是一样的他诗歌的风格真可谓是独树一帜的,也充分的体现了他的个性特征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他有着丰富的生活感受,并以此来表现自己高远的思想意境苏轼会这样评价陶渊明还是因为,苏轼和陶渊明两人有着相同的人生经历,不仅官场失意,而且贬官又基本相似,甚至于苏轼是了解陶渊明最深的一个人在苏轼的心目中,陶渊明的诗歌无疑是达到了文学作品中最高的一种境界——绚烂归之于平淡,此时的平淡并非是真正的平淡,而是一种绚烂之极的平淡。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就是说在极其平淡之中却蕴藏着无限的风采,质朴无华之中又蕴含着深厚的情味,这也正是这种绚烂之极的平淡其中“质”“绮”主要指的是诗歌的语言方面:“质”指的是语言质朴、平淡,极易理解,毫无修饰,多为“田家语”;“绮”指的是语言很华丽,这里所说的华丽并不是说语言经过修饰的矫揉造作之美,而是前面所说的质朴平淡的语言之中所流露出的一种极其平淡的华丽,是看似平淡,实则语言充满色彩癯”“腴”主要指的是诗歌的内容方面:“癯”指的是诗歌的内容干瘦,不充实,给人的感觉就是简单无条理的,读来肯定也没有多少意思;“腴”指的是诗歌的内容很丰腴、丰满,一点也不骨干,意蕴非常充实如果真以前面所说的内容很干瘦来理解陶渊明的诗那真是大错特错了,陶渊明的诗歌是初次看起来内容很干瘦,什么意思都没有但是,当你细细的读来,仔细的分析,你就会感觉到它的不同之处,那是一种干瘦之中又蕴藏有无线思绪的诗作,它需要慢慢的去品味陶渊明的诗歌即使是文学功底较低的人读来也会毫不费力,这也正是陶渊明诗作的一大特色,他善于提炼语言,但却又看不出任何一点修饰的痕迹,他能从当时的主 流倾向中脱颖而出,可见其能力真的很不一般正如钟嵘《诗品》中所说的“其诗亦如其人,淡泊而有雅韵,素朴而有深意,外质内秀,似俗而实雅,往往直抒胸臆,不假雕饰,语言朴素,却有如天籁,呈现出一种自然简约的本色之美。
[8] 黄婷.平淡自然,余韵无穷--------浅析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之妙[J].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评论,第3页.总体来说陶渊明的诗歌呈现出了一种平淡之中见警策,朴素之中又见绮丽的独特的蕴味陶渊明的田园诗也正是以这种淳朴自然的田园生活为所描写的对象,以一种少有华丽辞藻的描写手法,表现出了一种高远脱俗的艺术境界三、 陶渊明田园诗中的“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一)陶诗的“质”与“癯” 1、平淡自然的“农家事”陶渊明由于看不惯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于是就选择了归隐,在归隐后他就一直生活在农村而且又与农民为友他曾经亲自参加了农业生产劳动,亲身感受了人民疾苦在他的诗中所描写的也都是农业生产生活之中的一些平凡琐碎之事诗中出现过的景物、事物、人物等几乎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常易见的他把淳朴的田园生活和纯洁的田园风光描绘的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如其诗《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9] 孙晓明.《陶渊明的文学世界》[M].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一版,2013:45. 这首诗正是写了陶渊明在初归田园时的欢快情景。
他之所以欢乐是由于他终于摆脱了“尘网”的束缚,再次回归到了田园中,而此时的所见所闻,是真正令他感到了心旷神怡,从而忍俊不禁发出了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0] 孙晓明.《陶渊明的文学世界》[M].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一版,2013:45. 的感叹在诗的第一部分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描写的诗人的本性就是非常热爱大自然,偶尔误入仕途的罗网之中,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诗人的本性与境遇的矛盾诗中的“鱼”、“鸟”本来就是自然之中的常见之物,在这里作者借此作比来写自己的思念归隐之情,是内心的一种真实的表达在接下来又描写自己归田后守拙开荒,又亲自参加农耕的生活情景所有这些都是农家日常生活之中的常见之事,也是淳朴平淡的田园生活在诗歌第二部分中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等词语,也都是田园日常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靓丽风景,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及景物中却让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幅恬静又美好的农村田园生活的场景也使我们从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愉快心情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11] 孙晓明.《陶渊明的文学世界》[M].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一版2013:45.这两句中,我们依稀可见的是到处散落的村舍,飘着的袅袅炊烟,以及深巷中的狗吠以及雄鸡的不停蹄唤等,种种情景以大自然中独见的特色形成了一幅淳朴宁静而又充满情趣生机的农村生活图景,这也正是纯洁的田园风光。
陶渊明将这些普普通通而又平淡无奇的“农家事”放在诗作中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干瘦,在初次读来仅仅只是感受到了作者在叙述农家生活,但细细品味,其中却有着一番很独特的韵味其实这也正是陶渊明诗歌中“癯”的表现,内容也仅仅局限于农家生活,使人感觉到索然无味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些枯燥乏味的农家事,才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陶渊明对于田园生活的真正的热爱,从而也看出了当时腐败的黑暗的社会现实生活诗人本就是厌恶于这种官场生活之中的明争暗斗,因此而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诗人在诗作中将田园生活描写的更加的形象具体、生动可爱,而将官场却比喻为“尘网”“樊笼”等,从而更加激起了人们对于污浊的仕官生涯的厌恶,和对淳真自然的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2] 孙晓明.《陶渊明的文学世界》[M].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一版,2013: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