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习题及答案.doc
8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D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D )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D、劳动发展史 3、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B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 4、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的、最高的标准是( B )A、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状况D、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 5、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形式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6、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是( A )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D、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总和 7、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 B )A、人民群众不能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B、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8、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B )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B、生产工具的水平C、劳动对象的质量D、运输设备的状况 9、“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表明( C )A、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B、它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C、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各要素中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D、离开科学技术就没有生产力 10、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 C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D、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 1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最基本的条件是( A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政治制度 12、我国现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B )A、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13、社会形态是( D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C、国体与政体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14、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的理论前提是( D )A、社会历史是人们的活动创造的B、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C、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5、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B )A、血缘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 16、下列各项对社会意识的理解中,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C )A、社会意识是人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错误的社会意识是纯粹的主观臆造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 17、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是一种( A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C、历史宿命论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18、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D )A、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个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9、就其本质来说,科学既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 C )A、技术专家的技术发明活动B、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育活动C、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D、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活动 20、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D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不平衡C、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反作用 2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 B )A、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标志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2、广义的经济结构是指( A )A、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B、在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总和D、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三个方面的总和 23、杰出人物的产生( C )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24、阶级( D )A、既是一个思想范畴又是一个哲学范畴B、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思想范畴C、既是一个政治范畴又是一个经济范畴D、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25、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D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26、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D )A、宗教B、艺术C、哲学D、逻辑学 27、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D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B、政治思想、管理学、语言学C、哲学、艺术、环境科学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28、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D )A、争取民主自由问题B、争取人类解放问题C、争取公平正义问题D、夺取国家政权问题 29、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句话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 B )A、革命是社会发展的最深刻的根源B、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C、暴力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惟一形式D、革命阶级要积极主动地制造革命以推动社会发展生产中起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3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观点的理论前提( D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的原理B、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有制约作用的原理C、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的原理D、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1、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其表现有( D, E )A、人口因素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人口生产能决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C、人口生产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D、人口生产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E、人口生产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 B, C, D, E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性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E、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C, D )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E、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 A, B )A、和社会发展规律一致的活动B、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C、按人们的需要和好恶进行的D、按领袖的意志实现的E、不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 5、相对于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毕竟是第二位的,因为它( B, C, D )A、消极被动地反映社会存在B、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C、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D、不能创造社会存在中没有根据的东西E、是直观反映社会存在的 6、下列各项属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A, B, C )A、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国家政权E、思想文化 7、唯心史观的错误在于( A, B, C, D )A、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否认社会历史发展有客观规律C、认为英雄人物创造社会历史D、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源在于人们的思想动机E、否认个人历史作用 8、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物史观认为( A, B,D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B、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完全同步D、社会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E、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9、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认为( A, B, D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各个细节D、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E、上层建筑完全取决于经济基础,没有相对独立性 10、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 A, B, D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D、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道路E、发展经济,就要破坏自然环境 11、发展我国生产力的途径有( B, C, D )A、不停顿地变革生产关系B、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C、推动科技发展D、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E、保持生产关系的长期稳定 12、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有( A, B, C )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宗教、哲学C、艺术D、逻辑学、修辞学E、自然科学 13、上层建筑由诸多要素构成,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要素的有( A, B, C, E )A、军队、警察、法院等设施B、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C、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D、逻辑学、语言学、自然科学E、文艺、道德、宗教 14、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 B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E、人与自然的矛盾运动规律 15、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 A, B, C )A、它是在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物质力量B、它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C、它是人们当前生产实践的既定前提和物质基础D、它是一种纯粹的自然力量E、它决定社会中一切变化 1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 C, D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C、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E、人民群众随心所欲创造历史 1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是因为它们( A, B, C, D ) A、制约和决定其他一切社会矛盾B、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C、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E、支配社会的一切活动 1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是( B, D )A、生产力发展的动因B、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E、决定人类社会任何时期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