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操作策略.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324287617
  • 上传时间:2022-07-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86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学科学的课程设置以单元为单位,课与课之间既有内在的逻辑性, 又有前后的关联性、递进性;再者单元授课内容、知识量适中,因此, 以单元作为作业设计单位,既防止了把知识内容孤立化、碎片化,还 能站在单元整体的高度系统性地设计习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关联 学习,提高教学效果,表达作业稳固教学、评价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的作用一、单元解读,定位目标在科学教参中,每个教学单元都做了 “单元概要分析〃,设计了 “单 元概念图〃以及“单元主要教学活动框图〃结合“单元概要分析〃“单元概念图〃和“单元主要教学活动框图〃就可以完成单元教学的 解读,定位教学目标,为作业设计的目标定下方向案例1: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教学参考书的“单元概要分析〃 概括本单元的教学属于“科学概念〃的教学我们在设计概念性习题 时,应该注重现象、特征的描述习题设计】1.小苏打与醋混合, 观察到的现象是A.有白色的沉淀产生B.发热C,有气体产生2.以 下属于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A.水蒸气凝结现象B.空气热胀冷 缩C.玻璃杯摔破了 D.米饭熟了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已对观察和描 述的物表达象了然于胸,再以作业进一步稳固,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 某一类物质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精心设计,关注素养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根底性课程,是一门活 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科学作业设计也一定要遵循这样的规律, 设计出科学的韵味1.设计分层作业,关注全体学生的开展小学阶 段是根底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评价标准应该以鼓励、激发为主, 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有鉴于此,在作业设计的难易程度 上应该容易题、根底题占70%,这局部的题目为必做;中等程度题占 20%,这局部为选做;提高题占10%,为选做,用来激发和培养个别 学生的创新、挑战精神案例2: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 单元练习(节选局部)(必做)L坐在汽车上的乘客,看见前面的车 与汽车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车与汽车的距离越来越远当以前面的 车为参照物时,后面的车是的A.静止B.运动(必做)2.在电脑前观 看奥运会直播时,我们看到苏炳添以飞快的速度冲向终点,是以 为参照物A.苏炳添B.电脑C.起跑线(必做)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速度为,光的速度为A.340米/秒B.3亿米/秒(选做)4,甲车先行驶 了 50米,休息10秒后,又行驶了 100米,乙车共行驶了 200米,两 车都花费25秒的时间,问甲车和乙车谁的速度更快。

      U A.甲车快B. 乙车快案例2的作业设计中明显有易、中、难的层次设计,满足了学 习能力低、中、高的学生的层次需求此外,作业设计还要关注学生 能力的开展,防止考核死记硬背的题第3题是单纯记忆性的题目, 这一类的题目考核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意义不大第4题属于思考 型题目,学生要通过分析、比拟、推理,才可以得出答案,训练了学 生多种思维能力因此,作业设计过程中,我们要鼓励设计有思维含 量的作业2.设计富有情境的探究性作业,关注学生思维的开展让 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乐 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这说明了探究在科 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科学探究题正是配合这种思想而设计的案例 3:探究铁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容易生锈【习题设计】如下图,甲试管 中把铁钉放在一团湿的棉花球上;乙试管中把铁钉浸入水中;丙试管 中把铁钉浸入植物油中,并塞紧橡皮塞1)右图是用于探究的实验 装置2)甲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水、空气充分接触;乙试管中铁钉只 能与接触;丙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接触双减〃背景下,小学科 学单元作业设计的目标定位和操作策略◎刘峰甲乙丙(3)一星期后 观察发现,试管中的铁钉锈蚀比拟严重;试管中的铁钉锈蚀较少;试 管中的铁钉根本上没有生锈的现象。

      4)该实验证明,铁钉生锈是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5)通过对铁钉生锈的探究,请写出两种常见的防 止铁生锈的方法方法一:方法二:这道探究题,是苏教版六年级 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单元设计中的一道题这一单元中安排 的4节课,每一节都侧重训练探究能力中的某一项,4节课完成,就 经历了完整的探究能力的训练案例3那么是综合了一系列探究能力 的训练于一道题目中完成了这道题,学生就训练了一系列探究能力: 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假设,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学会动手实验,学会 分析、处理获得的数据,学会交流分享学生的分析、综合、比拟、 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也得到一定的锻炼3.设计富 有结构性的作业,关注单元教学的系统性单元编排中,每一节课既 存在着前后的关联性,又有内在的逻辑性,每一节课都不是孤立存在 的,只有统筹学习了这些课的精髓,才能站在单元的高度系统地理解 知识之间的逻辑关联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 为例,本单元有4课,第一课"蜡烛的变化〃,第二课“铁钉生锈了〃, 第三课“变色花〃,第四课“洗衣服的学问〃,第一课是单元的起始 课,揭示了物质的两种变化概念,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第二课那么 是第一课的递进,在判断铁钉是化学变化的根底上,探究铁钉生锈的 原因;第三课,也是在变色这个化学变化的根底上,进一步探究物质 的种类:酸碱性;第四课那么是大综合,既包含物质的酸碱性问题, 又包含了物理、化学变化的问题。

      只有厘清课与课之间的结构关系, 才能站在单元系统的高度理解科学概念的建构以下习题那么是对单 元结构的逻辑梳理案例4:填空“双减〃背景下,我们更该拓宽解 读教材的途径,设计质量精良的作业,为学生减负,为学习增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