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中T2mapping的应用研究.docx
4页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中T2mapping的应用研究MRI为临床应用率较高的诊断方式之一,传统MRITlWI序列与T2WI序列只能用来发现椎间盘退行性变中晚期改变,在及早发现早期病变方面存在明显局限性[1,2]现阶段,临床通常会以椎间盘Pfirrmann得分为依据,评价椎间盘退变程度,而评价Pfirrmann得分的主要依据为椎间隙宽度、纤维环和髓核之间存在的边界、椎间盘结构、髓核MR信号强度[3]但以T2WI为基础的Pfirrmann得分只能用来定性评价椎间盘,且评价结果极易受成像参数、周围环境的影响[4,5]T2mapping序列则可用来定量评价椎间盘,将ROI(感兴趣区域)T2弛豫时间测出,进而对椎间盘物质组成进行更加准确的评价[6]本研究通过对患者椎间盘T2弛豫时间进行测量,进而对椎间盘退行性变进行定量评价,分析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早期诊断中T2mapping成像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将2019年8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47例(235个椎间盘)腰椎间盘退变患者视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知情同意;②出现腰痛症状或者腰痛症状反复出现;③精神状态正常排除标准:①存在MRI检查禁忌证;②存在脊柱手术史;③脊柱畸形、肿瘤、外伤;④存在下肢神经功能障碍;⑤中途退出。
患者共47例,男性22例,女性25例,年龄38~62岁,平均(44.00±5.65)岁1.2方法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检查仪器采用GEDiscoveryMR7503.0TMR仪,指导患者采用仰卧位接受检查,分别行常规矢状位T2WI、T1WI扫描,横断位T2WI扫描与T2mapping矢状位扫描行T2mapping矢状位扫描时,序列选取多回波SE序列,成像参数设置为矩阵:256×256,视野:220×220,TE:8.4~67.2ms,TR:1000ms,层厚:4mm,采集宽度:31.25,扫描层数:10,扫描时间:5min完成扫描之后,通过最小二乘法对T2mapping进行获取,并对L1~S1的椎间盘T2值进行测量将所有图像均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处理,由2名具有丰富MRI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单独阅片,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讨论之后获得最终结果,并对各椎间盘行Pfirrmanm评分,具体标准为:若信号均匀,和脑脊液出现等信号,且有高亮信号影出现,纤维环和髓核之间具有清晰的边界,椎间隙没有变窄情况出现,则为I级;若出现不均匀信号,有或无带状灰色信号影混杂于高亮信号影中,和脑脊液呈现为等信号,纤维环与髓核存在清晰边界,椎间隙没有变窄情况出现,则为II级;若出现不均匀信号,且有灰色信号影混杂出现,具有不连续特点,纤维环与髓核存在模糊边界,椎间隙轻微变窄或未变窄,则为III级;若出现不均匀信号,呈现为低或中等信号,有黑色或灰色信号影夹杂出现,纤维环与髓核边界完全消失,椎间隙中度变窄或者没有变窄,则为IV级;若出现不均匀信号,有黑色低信号出现,纤维环与髓核边界、椎间隙均完全消失,则为V级[7,8]。
1.3观察指标分析Pfirrmann分级结果,对各Pfirrmann级别椎间盘的T2弛豫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不同部位T2值与Pfirrmann分级之间的相关性1.4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20.0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经t、χ2检验,同时行pearson相关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Pfirrmann分级结果以Pfirrmann得分为依据,本研究中235个椎间盘中,PfirrmannI级、II级、III级、IV级、V级椎间盘分别有42个、71个、51个、38个、33个2.2各Pfirrmann级别椎间盘的T2弛豫时间对比髓核中,除IV级、V级T2值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各级髓核T2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环前缘中,III级与IV级、IV级与V级T2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各级别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环后缘中,IV级与V级、I级与II级T2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各级别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各Pfirrmann级别椎间盘的T2弛豫时间对比2.3不同部位T2值与Pfirrmann分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知,椎间盘髓核T2值与Pfirrmann分级呈高度负相关(r=-0.75),纤维环后缘与Pfirrmann分级呈中度负相关(r=-0.58),纤维环前缘与Pfirrmann分级呈轻度负相关(r=-0.35)。
3、讨论临床上,腰椎间盘退行性变造成脊髓神经根病变、椎管狭窄与椎间盘突出,对患者生活质量与劳动能力产生明显影响,故及早寻找一种有效方式对其进行诊断十分必要[9]现阶段,Pfirrmann分级被认为是临床用来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进行评价的标准,但评价结果会在一定程度上受主观因素影响腰椎间盘生化成分高度类似于关节软骨,组成部分包括蛋白多糖、胶原蛋白与水,故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诊断中可应用T2mappig[10]采用T2mappig成像T2值对胶原纤维结构排列、水分子含量的敏感性较高,同时也和胶原基质中水分子的各向异性运动存在密切相关性,并且T2值为一个定量变量,主观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小本研究经研究发现,腰椎间盘髓核T2值随Pfirrmann分级增高而减小,并且两者之间有高度负相关性存在,考虑这可能和椎间盘退变发生机制存在密切相关性,髓核退变时,其结构较为紊乱,水分严重丢失,T2mappig成像技术对水分变化的敏感性较高,所以对髓核T2值进行测量,可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进行有效反映其次,本研究结果还发现,纤维环前、后缘T2值随Pfirrmann分级增高而减小,且存在负相关性造成纤维环前、后缘T2值变化幅度较大的原因在于:纤维环主要组成部分为I型胶原蛋白,含水量极少,当其出现退变情况时,胶原纤维结构随之遭到破坏,同时胶原纤维增生,而T2mappig成像技术对水分变化的敏感性较高,故相较于腰椎间盘髓核T2值,纤维环前、后缘T2值变化幅度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T2mappig成像可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参考文献:[1]蒙仲猛,潘希敏,陈应明,等.缺血性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兔的磁共振T1ρ和T2mapping成像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31):5031-5035.[2]陈江波,潘希敏,陈应明,等.磁共振T2mapping和T1ρ成像研究群养成年恒河猴腰椎间盘的退变过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3):418-422.[3]姚依村,叶冬平,梁伟国,等.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结合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9,33(3):280-286.[4]李梦远,李葆青,王月卿.磁共振T2mapping与DTI成像对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定量分析及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4):82-83.[5]贝晶晶,肖华平,邱敏华,等.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定量检测肥胖人群椎间盘早期退变的应用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2):138-141.[6]陈洁,贝晶晶,肖华平,等.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技术在发现及预测肥胖者腰椎间盘早期退变的价值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22):3851-3853.[7]喻毅,李可,陈康,等.磁敏感加权成像及T2*mapping成像在评估早期腰椎间盘退变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9,28(5):374-378.[8]宋海龙,彭如臣,钟佳利,等.磁共振T2mapping序列在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18,15(10):40-43.[9]曾菲菲,查云飞,邢栋,等.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和T2*-mapping技术定量检测腰椎间盘退变的对比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8,33(10):1087-1092.[10]温群,孟凡华,钱亭,等.1.5T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5(7):531-535.胡倩倩,窦维强,尹媛,沈勇,余玉盛,张宏.T2mapping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中的应用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5):4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