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瓦级风电机组变桨轴承设计与技术要求.pdf
4页技术 | Technology 46 风能 Wind Energy 变桨轴承作为风电机组的关键部件,是和变桨驱动装置一 起作用,改变叶片角度(即改变桨距角)实现对叶片输出功率 的控制和桨叶安全性保证由于变桨轴承需要承受三个方向交 变载荷和叶片高频振动直接传导到变桨轴承的震动,工作环境 恶劣,高温、高寒、高原、高盐、高风沙,因此变桨轴承的设 计与技术要求的确定是保证二十年使用寿命的关键 1 轴承的设计 在设计时考虑到安装空间和承受的交变载荷,启动摩擦力 矩,即在最小的尺寸范围,具有承受最大的载荷能力和最小的 启动摩擦力矩相对兆瓦级变桨轴承,单排四点接触球轴承虽 然在启动摩擦力矩方面有比较好的优势,但在相对的尺寸范围 内,无法满足兆瓦级风电机组的载荷要求,因此为满足兆瓦级 风电机组在有限的尺寸空间满足兆瓦级风电机组载荷和启动摩 擦力矩要求,双排四点接触球轴承的结构是能够在有限的尺寸 空间满足兆瓦级风电机组载荷和启动摩擦力矩要求轴承的材 料是保障轴承满足承载能力的基础,轴承材料为套圈采用炉外 精炼真空脱气的合金结构钢 42CrMo4V,钢球采用炉外精炼真 空脱气的高碳铬轴承钢 GCr15G、Cr15SiMn,保持架采用低合 金高强度结构钢 Q345C 或合金结构钢 QSTE380Tm。
设计的方法是 : 根据空间尺寸大小和叶片法兰的尺寸确定 轴承的外形尺寸,确定轴承的内部结构尺寸即钢球的尺寸,依 据风电机组叶片载荷谱计算轴承的承载能力与疲劳寿命,根据 计算结果进一步完善轴承的内部结构,完成轴承的设计 1.1 轴承内部结构设计 轴承的内部结构设计包括沟道曲率系数的确定、堵球孔与 软带位置的安排、保持架引导面和保持架的设计、密封的设计 沟道曲率系数决定了承载能力和轴承的动摩擦力矩,外圈 沟道曲率系数一般按 0.53,内圈沟道曲率系数一般按 0.525, 这种设计比较合理,适合用在车制工艺 ; 若采用双沟道同步加 工的工艺时,沟道曲率系数设计为内、外圈 0.525,虽然外圈 增加的承载能力无实际意义,但为加工提供很多方便 堵球孔的孔径一般为 1.15 ~ 1.25 倍钢球直径,固定堵球 块的锥销方向一定要注意,必须保证安装大端面与轮毂安装面 向接触,也可采用紧定螺丝对固定堵球块的锥销进行紧固,防 止在运转时锥销脱落 轴承内、外圈共有四个沟道,每个沟道均有一个热处理工 艺软带(含装球孔) ,套圈软带位置应相错对称 180° ; 虽然轴 承在安装时,已将软带位置装在最小或很少受倾覆力矩的位置, 但轴承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承受部分倾覆力矩,因此两 个沟道在相同位置软带不能全部受到载荷,而一个沟道软带位 置对应的另一个沟道位置是能够承受载荷,从而保证在实际运 行时,在最小或很少受倾覆力矩的位置,能够保证相当于 有一 个沟道在承受载荷。
轴承内外圈的外内径与内外径是保持架的引导面,外内径 与内外径之间的距离要大于保持架厚度 3mm ~ 5mm,该距离 依据保持架的结构和制造精度来取值,分体式保持架距离小, 整体式保持架距离大 ; 保持架圆度精度高则距离小,保持架圆 度精度低则距离大 ; 但宽度距离要保证轴承在负载运行时不能 发生“啃边”发生即轴承在负载运行时钢球与沟道接触区不能 和沟道保持架引导面过度区相重合 变桨轴承铁保持架轴向采用钢球引导,径向采用套圈的外 内径与内外径共同引导 保持架一般分为分段式、 一体不焊接式、 整体焊接式,要尽量选用整体焊接式保持架保持架的厚度依 据钢球的直径大小来选择为 4mm ~ 8mm ;梁、框的宽度尺寸 应大于 6mm 密封一般采用双唇密封,尽量避免使用单唇密封,如果空 间位置确实不允许时再采用单唇密封双唇密封的优点有,外 面的密封唇用来阻止外面的粉尘进入轴承,里面的密封唇用来 阻止轴承里面的润滑脂泄露,保持腔内工作压力密封圈材料 采用耐油的丁晴橡胶,密封材料要达到试验室 20 年使用寿命 的要求密封圈的密封压缩量要能满足在使用寿命中,轴承的 腔内工作压力保持在 0.2MPa, 腔内极限压力达到 0.25MPa, ; 密封圈与接触面要用足够高的粗糙度,以减少摩擦,提高使用 寿命,减小启动摩擦力矩 1.2 轴承的设计计算 轴承的设计计算是依据 ISO1628 对轴承的静安全系数和额 兆瓦级风电机组变桨轴承设计 与技术要求 ■大连冶金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张宏伟 邢振平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刘 河 王晓东 Technology | 技术 2010年第9期 47 定寿命进行设计计算的。
1.2.1 沟道的静承载能力计算 沟道的静承载能力一般用沟道的静安全系数来表示,是轴 承承受极限载荷时的静安全系数,要求沟道的静安全系数大于 1.35,针对不同风电机组和客户认证的需要,沟道的静安全系 数应满足要求 (1)钢球的载荷分布 在计算沟道的静承载能力时,假设双沟道平均承受载荷, 轴承的极限载荷为轴向力 Fas、径向力 Frs 和倾覆力矩 Ms,加 在每个沟道载荷轴向力 Fa=Fas/2,径向力 Fr=Frs/2,倾覆力 矩 M=Ms/2,变桨轴承,只要计算出单个沟道钢球的载荷分布, 单个沟道静安全系数就是整套轴承的静安全系数 假定外圈固定不动,当轴承内圈受到轴向力 Fa,径向力 Fr 和倾覆力矩 M 的同时作用时,会相应地产生轴向位移 δa,径 向位移 δr 和转角 θ设角度 ψ 是受载荷最大的滚动体与其 它滚动体之间的夹角轴承在受载之前,任意角位置处内外圈 沟曲率中心的距离均相同,称为原始沟心距 A, 则()DwffA ei ×−+=1 四点接触球转盘轴承内外圈上均有两组滚道主要承受轴 向力的滚道称为主推力滚道,另一滚道则称为辅推力滚道轴 承受载后,主辅推力滚道的沟心距均发生了改变。
在任意角位置 ψ 处,主辅推力滚道的沟心距,分 别改变为 : (1) (2) 式中 : αo是原始接触角, 钢球与主辅推力滚道的总的弹性变形量等于内圈发 生位移后的沟心距与原始沟心距之差,即 , (3) 根据 Hertz 接触理论,作用于钢球上的载荷Q与钢球和内 外滚道间总的弹性变形量 δ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 ( 4 ) n K为变形常数 由此式可求出任意角位置 ψ 处钢球的载荷 : 主推力滚道上钢球的载荷 ( 5 ) 辅推力滚道上钢球的载荷 (6) 内圈发生位移后,不同角位置 ψ 处的钢球的接触角 也会发生改变,主推力滚道钢球的接触角变为 : 辅推力滚道钢球的接触角变为 : 建立内圈的静力学平衡方程组,即所有钢球作用在内圈上 的力应与外力相平衡 : (7) (8) (9) 上面三式构成的方程组是以内圈位移量为未知量的三 元非线性方程组当给定外载荷时,运用方程组的数值解法 (Newton-Raphson 法)解得 δa、 δr、 θ, 然后利用式(5)和(6) 即可求出滚动体的载荷分布 (2)接触强度的计算 运用滚动体载荷分布的数值求解法,当轴承的外载荷已知 时,可以求出作用于滚动体上的最大载荷 Pmax,根据 Hertz 接 触理论可以求出滚动体的最大接触应力。
对于球轴承,最大接触应力 变桨轴承的静安全系数 s f 是指其额定静载荷与当量静载 荷的比值转化成接触应力 (11) 是指滚动体的许用接触应力 1.2.2 沟道的疲劳寿命计算 假定外圈固定,内圈旋转在进行寿命估算时,首先分别 计算出每条滚道(共 8 条)的额定寿命,最后计算出整套轴承 的额定寿命 (1)计算滚道的额定滚动体载荷 Qc (12) ( 13) (2)计算每个滚道的当量滚动体载荷 Qe 当外载荷己知时,前面所述滚动体载荷分布的计算方法, 可求出作用于每个滚动体上的载荷 ), 1(ZjPj= 或载荷分布函数 : (10) 技术 | Technology 48 风能 Wind Energy (14) 式中 : n=3/2, 当载荷方向相对于滚道旋转时(内圈滚道) ,其当量滚动 体载荷 Qe 为 : (15) 式中 : s=3 当载荷方向相对于滚道保持静止时(外圈滚道) ,其当量 滚动体载荷 Qe 为 : (17) (18) 式中 : W=10/3 由于变桨轴承的载荷是交变载荷,在计算当量滚动体载荷 Qe 时,要把简化后的载荷谱中每组载荷以及该组载荷在整个工 作寿命中所占的比例带入公式,分别计算,计算出该组载荷的 当量滚动体载荷。
(3)单个滚道的额定寿命 L10 的计算 (19) 式中 : (4)整套轴承的额定寿命 对于单个滚道和整套轴承而言,其使用概率和使用寿命之 间均存在如下关系 : (20) 式中 : e=10/9, S—使用概率 ; Ls—使用概率为 S 时的寿命 L10 一使用概率为 0.9 时的寿命 设下列各式中第一下标代表内外圈(分别用 i、e 表示) , 第二下标代表主辅推力滚道(分别用 1、2 表示) ,则对每个滚 道及整个轴承有 : , (21) , (22) (23) 由于滚道的疲劳破坏是彼此独立的事件,根据乘法规 则,整套轴承的使用概率应等于各个滚道使用概率之积,即 (24) 因此 : 由于四个滚道中任一滚道出现疲劳破坏时,就可认为整套 轴承出现了疲劳破坏, 故有: ,代入上式,则整 套轴承的额定寿命 L10b 为 : (25) 2 成品的技术要求 2.1 热处理的技术要求 套圈热处理采用调质处理,调质硬度 260HB ~ 290HB, 只有调质硬度超过 260HB 时,套圈基体的机械性能才能达到 要求沟道采用中频表面淬火,硬度 HRC57 ~ 62,硬化层成 品厚度取决于钢球直径,最薄应大于 4.5mm ; 齿轮采用中频或 高频表面淬火,硬度 HRC50 ~ 60,硬化层厚度取决于齿轮模数, 硬化层厚度最薄应大于 1.5mm。
沟道的热处理有效硬化层厚度对产品的使用寿命起到至关 重要的作用,是产品保持寿命的基础由于 42CrMo4V 是表面 淬火,硬化层与基体之间没有过度层,因此承受载荷时出现疲 劳的位置会在硬化层与基体之间如果沟道硬化层厚度不足, 沟道载荷的作用力就会直接作用到硬化层与基体之间位置,使 硬化层与基体之间产生疲劳裂纹,当疲劳裂纹严重时会使沟道 成片状脱落,造成轴承损坏 沟道在承受瞬间极限载荷时,由于沟道硬化层厚度不足, 屈服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会在沟道与滚动体接触部位产生塑 性变形,压出痕迹,轴承的旋转会产生振动当沟道长时间承 受大载荷时,在长时间的运行中,滚动体会缓慢的挤压沟道, 使沟道产生塑性变形,将塑性变形产生的变形量从软带位置挤 出,在形成凸出,影响轴承的旋转,严重时会卡死轴承考虑 到变桨轴承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沟道硬化层厚度要高于普通 转盘轴承的 30% 2.2 游隙、旋转精度与单个沟道的启动摩擦力矩的要求 由于叶片的挠性和风的共同作用,叶片一直处于高频振动 并直接传导到变桨轴承上若沟道与钢球之间存在间隙,在高 频振动的作用下,钢球和沟道间产生冲击载荷,冲击载荷的破 坏力要远远超过静载荷,因此变桨轴承采取“负”游隙,即沟 道与钢球之间以预过盈的形式消除钢球和沟道间产生的冲击载 荷。
“负”游隙值的大小取决于过盈量对双沟道间变形的影响 单沟道启动摩擦力矩是产品旋转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的最 终反映,因为变桨轴承采取“负”游隙单个单沟道启动摩擦力 矩取决于套圈沟道的几何精度(圆度)和弯曲变形内外圈沟 道圆度长短轴相互位置决定该位置钢球和沟道间的游隙为保 证变桨轴承的“负”游隙,必须通过改变钢球尺寸的方法,迫 使轴承套圈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保证在整个沟道的任何位置都 是“负”游隙,这样轴承套圈产生弹性变形最大的地方压力越 大启动摩擦力矩也是最大,反之轴承套圈产生弹性变形最小的 地方压力越小启动摩擦力矩也是最小对于套圈弯曲变形,由 于内外圈沟道在旋转时必须在一个平面内,内外圈各自弯曲变 形,使得内外圈沟道不在一个平面内,因此变桨轴承旋转时, 迫使轴承套圈产生弹性变形,内外圈沟道在旋转时在一。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