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考研北京大学心理治疗串讲笔记.docx
25页心理学考研北京大学心理治疗串讲笔记第一章 总论心理治疗是在治疗者与来访者建立的良好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是激发和调动来访者改善其动机和潜能,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与障碍,促进其人格的成熟和发展的过程心理咨询是采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帮助来访者减轻或消除其烦恼、改善其生活状态、解决其遇到的危机、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进行决策的能力的专业领域整合的倾向:所谓折衷主义多用于对心理治疗的临床技术方法及非理论性的综合现象而整合一词常用于更为理论性的现象,如创立理论体系、框架或在概念水平上对心理治疗模型的融合即折衷主义更多地用于技术层面,而整合更多地用于理论水平上的兼收并蓄这两种情况均被认为是整合的倾向有关心理治疗道德准则主要涉及下列几方面内容:⑴心理治疗工作者应明确其临床服务工作(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目的,是促进来访者的成长,自强自立,而并非使来访者在其未来的生活中对治疗者产生一种心理依赖⑵心理治疗工作者在其临床服务工作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应尊重来访者,按照本专业的道德规范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不得利用来访者对自己的信任或依赖谋取私利,不得与来访者发展专业工作以外的社会关系。
⑶心理治疗工作者应尊重来访者的个人隐私权,在临床实践中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在从事临床心理学工作中涉及的有关信息,包括个案纪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采用临床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应隐去那些可能会据以辨认出来访者的有关信息⑷心理治疗工作者在从事临床服务工作时,应按照有关的政策与法规所制定的标准收费个人不得接受和索取额外报酬⑸心理治疗工作者在采用心理测量工具时应全面了解有关测量(包括各种量表、问卷)的目的、内容及局限性,严格按照测验指导手册中的规范 操作各种心理测量工具,并能正确和合理地向来访者解释有关测量的结果测验使用的记录及书面报告应妥善保存⑹除上述有关的要求之外,心理治疗有自己的治疗理论、技术方法;治疗过程有自己的特点、规律;在发达国家许多心理治疗已列入保险计划,政府部门对心理治疗专业有专门的政策和法规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这些均是专业工作所应具备的特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似之处:⑴二者采用的理论和方法常常是一致的⑵二者进行工作的对象常常是相似的⑶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二者是相似的⑷二者都注重建立在帮助者和求助者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主要区别:⑴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心理治疗则主要针对患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⑵心理咨询所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职业选择方面的问题,婚姻家庭问题等,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为某些心理障碍、行为障碍、身心疾病等⑶心理咨询一般用时较短;而心理治疗费时较长,治疗由几次至几十次不等,甚至经年累月才能完成⑷心理咨询工作主要在意识层次进行,更重视心理咨询工作的教育性、支持性和指导性,焦点在于找出已经存在于来访者身上的内在因素,并使之得到发展;心理治疗的某些学派,主要针对无意识领域进行工作,并且其工作具有对峙性,重点在于重建来访者的人格⑸心理咨询工作是更为直接的针对某些有限的、具体的目标进行;;心理治疗的目的则不那么具体,其目标是使人产生改变和成长⑹除上述区别外,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还存在其他一些显而易见的不同点例如:二者所接受的培训有所不同心理咨询工作者一般是由大学的心理学系毕业;心理治疗工作者一般是在大学中的临床心理学系进行培训的心理咨询工作多在非医疗的情境中进行,如学校和社区;而心理治疗工作者多在医疗情境中或私人开业的诊所中进行。
其他区别还包括,二者起源有所不同;二者在国外各有自己的专业组织和章程等心理治疗发展的三大倾向:⑴发展不同的心理治疗模型的倾向⑵发展特定治疗方法的倾向⑶心理治疗的整合倾向心理治疗中各家派趋向于整合的原因:⑴各种疗法剧增⑵单一理论模型的不足⑶各种疗法疗效相近⑷通力寻求影响治疗效果的共同因素⑸强调来访者的特点和治疗关系⑹社会和公众的压力和要求新中国成立后心理治疗在中国的发展:⑴启动阶段:1949 年至 1965 年⑵空白阶段:1966 年至 1977 年⑶准备阶段:1978 年至 1986 年⑷初步发展阶段:1978 年至今心理治疗受中国文化影响所反映出的主要特点:⑴指导式的治疗倾向⑵整合的治疗倾向⑶顺应自然的治疗倾向⑷发展与中国文化相适应的疗法的努力四类重要的治疗取向:⑴分析取向的治疗主要包括从弗洛伊德以来的各种心理分析疗法,经典的心理分析,新心理分析疗法,以及各种以心理分析为主导的短程疗法这一取向的治疗主要以无意识动机、领悟、人格重建等为其理论的基石⑵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取向的治疗包括存在主义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以后改称为以人为中心疗法)、格式塔(完形)疗法等,这类治疗被认为是“体验和关系取向”的疗法。
存在主义疗法强调个体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重要性,它是一种强调以多种不同的方法去理解人的内心主观世界的治疗体系,但并未形成一套统一的理论及系统化的治疗技术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理论观点来源于人本主义的哲学该疗法重视来访者与治疗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治疗关系的特定性决定了治疗的效果,一旦来访者与治疗者建立起真实的关系,来访者内在的成长力量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完形疗法则采用了一整套技术来帮助来访者注意其目前正在经验着的事物,并协助来访者学会在任何时候都能觉察到自己内心的各种感觉和感受⑶行为和认知取向的治疗包括行为治疗以及各种认知疗法,如贝克(A•Beck)的认知疗法、埃利斯(A•Ellis)的理性情绪疗法等,被认为是“行动取向”的治疗行为治疗认为非适应性行为是习得的,通过治疗要重新学习新的适应性行为,矫正非适应性行为治疗中鼓励来访者积极行动,一步一步的实现具体的改变目前行为治疗越来越重视认知因素的作用,而认知疗法也重视行动在改变中的作用各种认知疗法均认为导致人出现情绪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原因是不合理的信念和非理性的思维方式这些治疗重在改变那些非理性的认知,建立理性的人生观⑷系统观的家庭治疗包括了各类家庭治疗,如结构式家庭治疗、系统式家庭治疗,以及不同学派倾向为主的家庭治疗:心理分析家庭治疗、行为家庭治疗等。
各种家庭治疗虽各有自己的理论观点与技术方法,但均强调个体问题是系统问题的反映治疗注重了解个体在成长环境中受到不同背景因素影响的重要性,认为调整个体的家庭或其他使之受到影响的系统,才有助于个体改变的产生因此这类治疗与上述的治疗不同的地方是治疗并非是个体性的,而是涉及整个家庭心理治疗需要经过的三个阶段:⑴了解情况、建立关系的初期“心理诊断”阶段⑵对问题达到领悟并产生改变的中期“帮助与改变”阶段⑶检查并巩固成果的后期“结束”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影响心理治疗效果的因素:⑴在心理治疗的最初阶段,治疗者须向来访者说明治疗的特点、要求及可能需要花费的大致时间等情况,以使来访者明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取得来访者对治疗者、治疗时间等设置的认同⑵来访者是否具有强烈的求治动机,对治疗能否取得良好的疗效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⑶口头表达能力强、智力高、能与治疗者进行沟通、在治疗的早期阶段就能投入其中、具有心理学的头脑等特点的来访者更可能从心理治疗过程中获益心理治疗与精神病学领域工作的主要区别:心理治疗的工作重点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寻找障碍的成因,并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对其来访者进行工作;而精神科医生则重点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待障碍的成因,并以药物为主要的治疗方式。
心理治疗与临床心理学的关系:可以说心理治疗是临床心理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不能得出临床心理学与心理治疗是同义语的结论心理治疗通常涉及到两方面的人员,一方是感受到痛苦的来访者(client),有时也称作病人或患者(patient);另一方是专业的帮助人员——治疗者(therapist)自从弗洛伊德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创立心理分析以来,心理治疗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历程从事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在其博士培训期间需要学习会谈技巧、心理诊断、不同心理治疗学派的理论与技术,以及针对各种不同心理问题和障碍特点的治疗等课程和内容弗洛伊德的学说的创立标志着心理治疗的真正的开端罗杰斯的观点为心理治疗领域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同时,也开辟了非医学的心理学家进行心理治疗的先河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的有关介绍文章早在 20 世纪十年代已在中国出现,而且 30 年代中国已经出现了介绍开展心理治疗与咨询工作的文章中国卫生心理协会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成立心里治疗与心理咨询,以及大学生心理咨询两个专业委员会第二章 治疗关系治疗关系是治疗者与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来访者通过这种关系中的支持性因素而发生改变,其实质是一种工作联盟,这种联盟的建立是帮助来访者以更适宜的方式思考和行事的基础。
治疗关系的三个重要方面:⑴来访者与治疗者之间的情感联系⑵治疗任务的协议⑶治疗目标的协议治疗关系的特征:⑴独特性和共性心理治疗提供了一个封闭和安全的治疗环境,来访者可以与治疗者分享内心最深处的隐私和秘密因此,治疗者与来访者的关系在密切性、结构和态度上与其他社会关系有一定的共性治疗关系的独特性:①治疗关系受限于时间和地点,治疗者和病人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如治疗室)发生治疗关系②治疗关系是一种单项的而非双向的关系治疗者和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共同关注的是来访者,而不是治疗者自己,这与一般的双向的社会关系有所不同⑵治疗关系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治疗关系的客观性指对治疗者来说,来访者是一个可以通过接受他人帮助而学习如何适应环境的主体,治疗者保持中立、客观而不加批判的开放态度,不将个人的意见强加给来访者,这就是治疗者所应保持的客观性治疗关系的主观性是指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适当的情感卷入,即以共情、真诚的态度对待来访者,尊重来访者,使之感到温暖但治疗者同时应避免过多的个人情感卷入或反移情而损害治疗关系的客观性反移情是指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对来访者的移情,即治疗者将自己的某种倾向和反映投射到来访者身上的无意识表现。
⑶认知和情感因素认知因素指治疗关系中的知识性因素,如对信息进行解释、对如何行动提供建议、交换信息等情感因素指情感的表达和交流⑷含糊和清晰治疗关系对来访者来说是含糊不清的,而治疗者一般在构建治疗关系是则已经相对清晰,治疗者应努力把这种关系介绍清楚治疗者与来访者保持一定的社会距离是必要的⑸双方的责任治疗关系意味着治疗者和来访者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不是其中的一方咨询或治疗可以说是一种“助人自助”的职业,即来访者应对选择其生活方式和治疗目标负责治疗者的工作是帮助来访者自己做出决定而不是代为决策,这已经成为一条职业道德准则⑹职业道德和伦理一旦建立了治疗关系,治疗者就必须尊重来访者的隐私权,坚持保密原则;在咨询过程中必须以帮助来访者为中心目的,不得以任何方式使这一过程服务于个人或其他目的;治疗者不得利用来访者为个人谋取任何利益影响治疗关系的因素:⑴接受与关心⑵理解与共情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体会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有如自己的内心世界一般,可是永远不能失掉‘有如’这个特质就是共情”⑶尊重和温暖尊重是一种“非占有式”的关怀,来访者被视为有价值的人,因而受到尊重;而治疗者的态度是非批判性的,是对来访者没有保留的关怀,而不是嘲笑、贬低来访者。
温暖是治疗者对来访者的主观态度的体现,它不是能以语言来表达的,不是一种技能,而是存在于治疗者的内心之中,有待于治疗者自己去开发它为来访者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内心成长的治疗气氛⑷积极关注积极关注是一种共情的态度,是指治疗者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注意强调他们的长处,即选择地突出。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