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口腔解剖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doc

30页
  • 卖家[上传人]:hu****a8
  • 文档编号:61234188
  • 上传时间:2018-11-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4.50KB
  • / 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口腔解剖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口腔解剖生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 1.外胚间叶:头面部的的大部分结缔组织都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2.鳃弓: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3.咽囊: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称鳃沟,与之相对应的鳃弓的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鳃沟相对应的浅沟,称咽囊4.口凹: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的凹陷,称为口凹或原口,即原始口腔5.口咽膜: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二者之间有一薄膜即口咽膜相隔,此膜来自于胚胎早期的索前板,由内外两胚层构成在胚胎第4周,口咽膜破裂6.融合: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此谓面突的融合7.联合:面部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此过程称为面突联合8.原腭:嗅窝下方,球状突在与对侧球状突及上颌突联合过程中,不断向口腔侧增生,形成的突起称前腭突前腭突将形成前颌骨和上颌切牙9.奇结节:胚胎第4周时,在下颌突的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不断增生,形成3个膨隆的突起。

      其中两侧两个对称的隆起体积较大,称侧舌隆突,在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为一个小突起,称奇结节奇结节以后被侧舌隆突所覆盖,仅形成盲孔前舌体的一小部分,或退化消失,不形成任何结构10.Meckel 软骨:也称第1鳃弓软骨或下颌软骨分别为左右第1鳃弓中的条形软骨棒在发育中,下颌软骨的后端膨大形成锤软骨;下颌软骨耳前区部分还形成锤前韧带和碟下颌韧带,其余部分消失第二章 1.原发性上皮带:胚胎的第5周,在未来的牙槽突区,深层的外胚间叶组织诱导上皮增生,开始仅在上下颌弓的特定点上,上皮局部增生,很快增厚的上皮互相连接,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上皮带2.牙板:在胚胎的第7周,原发性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并分裂为两个: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板3.上皮隔:上皮根鞘持续生长,离开牙冠向牙髓方向呈约450角弯曲,形成一盘状结构弯曲的这一部分上皮称上皮隔上皮隔围成一个向牙髓开放的孔,是未来的根尖孔4.上皮根鞘:牙根开始发生时,内釉和外釉上皮细胞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生长,而星网状层和中间层细胞并不出现在上述增生的上皮中这些增生的上皮成双层,称为上皮根鞘。

      5.颈环:内釉上皮与外釉上皮相连处称颈环,在上皮根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6.釉结:在牙胚中央,内釉上皮局部的增厚,釉结在牙形态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可能是调节细胞分化和牙形态发生的信号中心7.缩余釉上皮: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为缩余釉上皮(reduced dental epithelium)当牙萌出到口腔中,缩余釉上皮在牙颈部形成牙龈的结合上皮8.引导管:牙胚向合面方向萌出时,包绕牙胚的牙囊组织通过结缔组织条索与口腔粘膜固有层相连,这一结构称为引导索在干燥的幼儿颅骨上乳牙的舌侧可见含有结缔组织条索的孔,称为引导管当恒牙萌出时,骨吸收使引导管很快增宽,成为牙萌出的骨通道第三章 ,第四章1.球间牙本质:牙本质主要是球形钙化,由很多钙质小球融合而成在牙本质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之间遗留一些未被钙化的间质,称为球间牙本质,其中仍有牙本质小管通过,但没有管周牙本质结构球间牙本质主要见于牙冠部近牙釉质牙本质界处,沿着牙的生长线分布,大小形态不规则,其边缘呈凹形,很像许多相接球体之间的空隙2.前期牙本质: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总是有一层尚未矿化的牙本质存在,称为前期牙本质。

      前期牙本质一般为10~12μm厚在发育完成的牙较之正在发育的牙其牙本质形成为慢,所以前者的前期牙本质较后者为薄前期牙本质与矿化牙本质的界限较清楚,呈不规则形,可见钙化小球3.修复性牙本质:也称为第三期牙本质或反应性牙本质当牙釉质表面因磨损、酸蚀、龋等而遭受破坏时,使其深部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受到程度不等的刺激,并部分发生变性牙髓深层的未分化细胞可移向该处取代变性细胞而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并与尚有功能的成牙本质细胞一起共同分泌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称修复性牙本质4.继发性牙本质:牙根发育完成,牙齿和对合牙建立了咬合关系之后形成的牙本质为继发性牙本质有报道指出埋伏牙也有继发性牙本质形成继发性牙本质在本质上是一种牙本质的增龄性改变,其形成的速度较慢5.管间牙本质:位于管周牙本质之间其内胶原纤维较多,基本上为I型胶原,围绕小管成网状交织排列,并与小管垂直,其矿化程度较管周牙本质低6.管周牙本质:镜下观察牙本质的横剖磨片时,可清楚地见到围绕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的间质与其余部分不同,呈环形的透明带,称为管周牙本质,它构成牙本质小管的壁管周牙本质矿化程度高含胶原纤维极少7.罩牙本质:最先形成的紧靠牙釉质和牙骨质的一层原发性牙本质,其基质胶原纤维主要为来自于未完全分化的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的科尔夫(Korff)纤维,胶原纤维的排列与小管平行。

      在冠部者称罩牙本质8.透明牙本质:当牙本质在受到磨损和较缓慢发展的龋刺激后,除了形成上述修复性牙本质外,还可引起牙本质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发生变性,变性后有矿物盐沉着而矿化封闭小管,这样可阻止外界的刺激传入牙髓,同时,其管周的胶原纤维也可发生变性由于其小管和周围间质的折光率没有明显差异,故在磨片上呈透明状而称之为透明牙本质9.(牙本质)透明层:最先形成的紧靠牙釉质和牙骨质的一层原发性牙本质,其基质胶原纤维主要为来自于未完全分化的成牙本质细胞分泌的科尔夫(Korff)纤维,胶原纤维的排列与小管平行在冠部者称罩牙本质,在根部者称透明层,厚约5~10μm10.托姆斯粒层:在牙纵剖磨片中见根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有一层颗粒状的未矿化区,称托姆斯颗粒层 11.死区:因磨损、酸蚀或龋等较重的刺激,使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逐渐变性、分解、小管内充满空气在透射光显微镜下观察时,这部分牙本质呈黑色,称为死区此区的敏感度减低,常见于狭窄的髓角死区的周缘常有透明牙本质围绕,其近髓端则可见修复性牙本质1.点彩:附着龈色粉红,质坚韧,表面呈桔皮状,有许多点状凹陷称点彩点彩可增强牙龈对机械摩擦力的抵抗,但在炎症水肿时,表面点彩可消失而变为光亮。

      2.主纤维:牙周膜中的胶原由成纤维细胞合成,在细胞外聚合成纤维,汇积成粗大的纤维束,并有一定的排列方向,称主纤维3.上皮剩余:在牙周膜中,邻近牙根表面的纤维间隙中可见到小的上皮条索或上皮团,与牙根表面平行排列,也称Malassez上皮剩余这是牙根发育期上皮根鞘残留下的上皮细胞在光镜下细胞较小,立方或卵圆形,胞浆少,嗜碱染色电镜见有基底膜将细胞与牙周膜的基质分开,相邻细胞有桥粒相连,胞浆含有张力微丝和大量的核糖体平时上皮剩余呈静止状态,在受到炎症刺激时,上皮增殖成为颌骨囊肿和牙源性肿瘤的来源4.束骨:由于有大量的外源性胶原纤维的埋入,所以固有牙槽骨又称为束骨5.(牙槽骨)穿通纤维:邻近牙周膜侧的固有牙槽骨呈板层排列,其中包埋了大量的牙周膜纤维即穿通纤维,其走行方向与骨板垂直或有一定角度,固有牙槽骨中的穿通纤维比牙骨质中的穿通纤维粗第九章 1.获得性薄膜:也称唾液薄膜,是由唾液糖蛋白选择性地吸附于牙面而形成的生物膜其厚度约为30~60μm,在牙面清洁并抛光后20分钟内即可形成,1~2小时内达到稳定2.菌斑: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由细菌、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细胞外多糖(主要是葡聚糖、果聚糖)构成的菌斑基质组成,其中还含有少量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食物残渣等。

      菌斑是细菌的微生态环境,细菌在此环境中生长、发育、繁殖、衰亡,进行着复杂的代谢活动,是细菌在空间上排列有序的复杂的生物膜3.脱矿:矿物离子丢失,羟磷灰石晶体溶解4.再矿化:矿物离子重新沉积,晶体重新形成 5.静止性龋:龋病发展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改变、牙面更易清洁、病变区与唾液接触,使病变速度变慢,最终呈静止状态,无进一步进展趋势,此时的龋为静止性龋可见于釉质龋、牙本质龋、根龋静止性龋外形呈浅碟状,外口大而浅,由于唾液中矿物盐及色素沉积于表面而质硬、呈棕褐色显微镜下见,牙本质小管近表面处呈整齐的断面,表面有再矿化,相应髓腔侧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6.潜行性龋:窝沟龋病损并非从底部开始,而是呈环状围绕着窝沟壁进展,并沿釉柱长轴方向向深部延伸,当病变进展超过窝沟底部时,侧壁病损相互融合由于窝沟附近的釉柱排列方向为向窝沟底部集中,形成的龋损与形态与釉柱排列方向一致,即口小底大的三角形潜行性龋第十、十一章 1.牙髓网状萎缩:由于牙髓血供不足,牙髓组织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状间隙,其中充满液体牙髓细胞减少,成牙本质细胞、血管和神经消失,牙髓整体呈现纤维网状结构,称为牙髓网状萎缩2.牙髓息肉: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常发生在乳磨牙或第一恒磨牙。

      患牙有较大的穿髓孔,根尖孔粗大,牙髓血运丰富,使炎性牙髓组织增生成息肉状经穿髓孔突出,又称之为牙髓息肉3.牙髓钙化:指牙髓组织由于营养不良或组织变性,并在此基础上钙盐沉积所形成的大小不等的钙化团块牙髓钙化有两种形式,一种称髓石,多见于髓室内,另一种称弥散性钙化,钙化团块多散在于根管内 4.牙髓纤维性变:因牙髓血供不足,牙髓细胞、血管、神经萎缩减少甚至消失,纤维成分增多粗大的胶原纤维与牙髓长轴平行或呈现均质状红染的玻璃样变性,称为牙髓纤维性变多见于老年人牙髓5.可复性牙髓炎:牙髓充血时,若去除病因,如龋病或楔状缺损等得到及时的治疗,充血的牙髓可以恢复正常状态因此牙髓的病理性充血又称为可复性牙髓炎6.残髓炎:慢性牙髓炎中较特殊的一型,残髓炎是发生在残留于根管内的牙髓组织的炎症残髓炎常发生于干髓术后数月甚至数年,其次见于活髓切断术失败的患牙;牙髓塑化治疗时塑化不全或多根牙根管治疗时遗漏的根管均可继发残髓炎7.牙内吸收:指从牙髓腔内壁开始向牙表面的吸收牙内吸收可能是由于某些刺激而致牙髓被炎性肉芽组织取代成牙本质细胞和前期牙本质破坏,失去屏障功能炎性肉芽组织内的各类细胞释放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等,激活破骨细胞,导致从髓腔内壁开始由内向外的吸收过程。

      口腔组织病理学问答题第一章1.颌面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答案要点:唇裂和面裂唇裂的形成背景:在上唇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两侧球状突中央部分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形成上唇正中裂;两侧下颌突在中线处未联合则形成下唇裂面裂的形成背景: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将发生横面裂,裂隙可自口角至耳屏前,较轻微者可为大口畸形;如联合过多则形成小口畸形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将形成斜面裂,裂隙自上唇沿着鼻翼基部至眼睑下缘还有一种极少见的情况,因侧鼻突与中鼻突之间发育不全,在鼻部形成纵行的侧鼻裂 2.腭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答案要点:颌裂和腭裂颌裂的形成背景:上颌裂为前腭突与上颌突未能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常伴有唇裂或腭裂;下颌裂为两侧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的结果腭裂的形成背景:为一侧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果,单、双侧均可发生在腭突的融合缝隙中,有时有上皮残留,可发生发育性囊肿,如鼻腭囊肿、正中囊肿3.舌部常见发育畸形有哪些,其形成背景如何?答案要点:(1)侧舌隆突未联合或联合不全,可形成分叉舌(bifid tongue)或舌裂,罕见(2)舌盲孔前方有时可见小块菱形或椭圆形红色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