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李叔同先生(实高樊俊华).ppt
38页《怀李叔同先生》说课送 别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 “想不到,他是第一个将西洋油画、音 乐和话剧引入国内的人;想不到,他 在东京的舞台上演出过《茶花女》, 扮演的不是阿芒,而是女主角玛格丽 特;想不到,他是才子,是艺术家, 本该落拓不羁,却偏偏是个最严肃、 最认真、最恪守信约的人;想不到, 他在盛年,三十九岁,日子过得天好 地好,却决意去杭州虎跑寺削发为僧 ……”——(王开岭《悲欣交集》) 怀李叔同先生丰 子 恺弘一法师(1880- 1942),俗名李叔同, 中国戏剧家、艺术教 育家、文学家、书画 家,一代高僧文本研习1 · 读文本,说一说李叔同先生的人生经历 你能用一个词概括李叔同最典型的性格 特征吗? 1.旧上海时:翩翩公子 2.在日本留学时:留学生 3.回国教书时:教师 4.学道时:道人 5.学佛时:和尚 丰子恺先生说李先生是“做一样,像一样”, 我们可以看出他一生最大的特点是“认真”2·文中哪些关于李先生的事情最能吸引 你?能彰显李先生的人格魅力 (学 生讨论)《茶花女》剧照①扮演《茶花女》(照片显得妩媚而妖 娆,这里的李叔同男扮女装,敢于开 风气之先,角色的反串,不是为了好 玩,他为了演好奄奄一息的玛格丽特 ,不惜长期节食,饿到了皮包骨头的 地步。
但他毕竟是男人,为了使舞台 效果更好,他还用带子把腰紧紧的束 起来,我们才看到这杨柳小蛮腰,尽 显李先生的“认真”) • ②做老师,纠正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轻 而严厉的声音,和气的说,鞠躬体现李 先生尊重学生、言传身受、以身示范) • ③轻摇藤椅(先生修行的“戒律”中“不能 杀生”,弘一对戒律的恪守,认真到了生 活的细节中,这一细节彰显大师的慈悲 、悲悯的情怀) • 总结:无论从外貌、言行举止还是人格 ,李叔同先生身上都彰显“认真”的特点 典型事例)• 3·我们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发现丰子恺 在写这篇文章时也是很“认真”的,这个“ 认真”表现在哪里? • 细节描写 • (补充: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 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 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 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 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 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 个性的人物形象 )比较阅读• “李先生的确做一样像一样:少年时做公子 ,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风 流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 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 ,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 ,像个高僧。
(俞平伯) • 思考:丰子恺和俞平伯笔下的李叔同,谁 笔下的李叔同更鲜活? • 抓住典型事例,突出细节描写,表现人物 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选用典型细节 • 精心锤炼词语 • 情真才能动人写作启示课后训练:• 抓住典型事例,突出细节描写,写 一写班上的某位同学,要求:文中 不得出现这个人的名字课后训练谢谢!典型外貌 1.丝绒碗帽,正中……,英 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 2.高帽子、硬领、硬袖…… 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 竟活象一个西洋人 3.漂亮的洋装不见了,…… 朴素的美 4.面容消瘦,但精神很好 5.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 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典型事件应沪学会征文,作词对西洋艺术全面进攻,扮 演话剧,创办话剧社上课严肃,教育学生断食十七日问宣纸,寄邮票,摇藤椅认真 ……“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 不可由内而外,由外而行的认真课外链接• 小时学琴自割虎口只为拉大手指间距,是 何等“认真”;朋友来访迟到五分钟即绝不 开门,是何等“认真”;听说“绝食”可以生 出伟大精神力量便真去“绝食”,是何等“认 真”;出家后严守戒律过午不食,又是何等 “认真”……红尘浪里他是“极认真”的,孤 峰顶上他也是“极认真”的,“每做一种人, 都做得十分像样 ”。
• 1947年,福建的刘绵松居士编辑《弘一大师全集》时,丰 子恺因其词意非常诚恳而写了短序:‘‘我崇敬弘一法师,为了他是“十分像人的一个人” 凡做人,当初,其本心未始不想做一个十分像“人”的人, 但到后来,为环境、习惯、物欲、妄念等所阻碍,往往不 能做得十分像“人”其中九分像“人”,八分像“人”的,在 这世间已很伟大;七分像“人”,六分像“人”的,也已值得 赞誉;就是五分像“人”的,在最近的社会里也已经是难得 的“上流人”了像弘一法师那样十分像“人”的人,古往今 来,实在少有,所以使我十分崇仰至于怎样十分像“人” ,有这全集表明,不须我再多费词了我自己,也是一个 心想做到十分,而实际上做得没有几分像“人”的人,所以 对于弘一法师这样崇高伟大的人格,实在不敢赞一词 ……”• 李叔同生平念念不忘的是《论语》中所云“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为他 做人为僧之警语也走近李叔同他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 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 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 河他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 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 幅字为无尚荣耀。
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 《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他以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 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 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 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擅 书 法品读文章,体味情感文中多次强调李叔同先生的“认真”,作者 是怀着怎样的情感一再称赞他的“认真”的呢?敬仰怀念无尽奇珍供世眼, 一轮圆月耀天心在丰子恺的身上,你能否找到老师李叔同的 影子?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丰子恺秉承了李叔同的认真 丰子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 、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和翻译家 ,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 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 、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 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 的艺术家” 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 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 漫画更是脍炙人口往往是寥寥几笔 ,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 ,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 卷帘栊,便是十分心情。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 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 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共 勉如果你在小事上苟且,那么你在大事上 、你在一生中一定也是一个苟且的人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 界上最可怕的两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 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 运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他立意 要做翩翩公 子,就彻底 地做一个翩 翩公子要做留学生, 就彻底地做一个 留学生• • 李叔同在杭州第一师范学校任教的时候,丰子恺 是他的图画课学生一日,一同学被某老师怀疑 偷窃,正在拉扯之间,丰子恺出面抱打不平,情 急之下给了某老师一拳,这在当时的中国不吝于 欺师灭祖的大不道学校教务会议上,被打的某 老师坚持要把丰子恺开除,李叔同最后缓缓发言 ,学生打老师固然不对,不过老师也有错,说明 老师没有把学生教育好最后,在李叔同的努力 下,丰子恺被记过一次,免于被开除的厄运• 美术前辈吕凤子:“严格说来,中国传统绘画的改良运动 的首倡者应推李叔同为第一人,根据现有资料来看,李叔 同应是民国以来第一位正式把西洋绘画思想引入我国进而 启发了我国传统绘画需要改良的思潮,而后的刘海粟、徐 悲鸿等在实质上都是接受了李先生的影响,进而成中国传 统绘画改良运动的推动者。
• 赵朴初居士:“近代中国佛教,自清末杨仁山居士倡导 以来,由绝学而蔚为显学,各崇夫德,禅教明宗,竞擅其 美,其以律学名家,戒行精严,缁素皈仰,薄海同欤者, 当推弘一大师为第一人 • 夏丐尊:“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 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家,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 率以倾心两极,吉祥善逝其行迹如真而幻,不可捉摸, 殆所谓游戏人间,为一大事因缘而出世者耶?”(《弘一 大师永怀录》) • 朱光潜:“佛终生说法,部是为救济众生,他正是以出世 精神做人世事业的入世事业在分工制下可以有多种,弘 一法师从文化思想这个根本上着眼他持律那样谨严,一 生清风亮节会永远严顽立懦,为民族精神文化树立了丰碑 《朱光潜全集》第十卷) •据丰子恺在《李叔同先生的文艺观》中说:他的案头却总放着一册明 代刘宗周著关于古来贤人嘉言懿行的《人谱》,并且还在封面上写着 “身体力行“四个字,每个字旁又加上一个红圈李叔同常对丰子恺说 一些书中有关做人与艺术的准则他把其中“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意 思讲给丰子恺听,要求他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技术,要做一个好 的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他认为一个文艺家若没有“器识“,无论 技艺何等精通熟练,亦不足道。
所以他告诫丰子恺:“应使文艺以人 传,不可人以文艺传这种告诫对丰子恺来说非常及时,这正像丰 子恺自己说的那样:“我那时正热中于油画和钢琴技术,这一天听了 他这番话,心里好比开了一个明窗,真是胜读十年书从此我对李先 生更加崇敬了李叔同后来在出家时把《人谱》送给了丰子恺丰 子恺也将此书视作珍宝收藏,后由于抗战炮火,此书毁于一炬但他 在逃难期间,偶尔在成都的旧书摊上见到了一册《人谱》,立即将其 买下,一直保存在身边可见,李叔同的这一教导在丰子恺的内心里 是扎下根了的这也正像丰子恺在《新艺术》一文里所讲的:“有艺 术的心而没有技术的人,虽然未尝描画吟诗,但其人必有芬芳悱恻之 怀、光明磊落之心,而为可敬可爱之人若反之,有技术而没有艺术 的心,则其人不啻是一架无情的机械了弘一大师与刘质平 •刘质平与丰子恺一样,是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书时的得 意门生他擅长音乐,1916年在李叔同的鼓励下留学日本,回国后长 期从事艺术教育事业,曾是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1978年在上海 逝世 •初次交谊 •李叔同看中刘质平,曾有一段富有传奇式的故事 •1912年冬的一天,身为学生的刘质平写下了平生第一首歌曲。
这天适 逢下大雪,但刘质平还是兴奋地将作品拿去给李叔同看只见李叔同 细阅一过,若有所思,并注视学生良久刘质平以为老师怪罪自己急 于求成,正在羞愧之中,忽听李叔同说道:“今晚8时35分,赴音乐教 室,有话讲 •晚上,雪越下越大,不时还刮着狂风刘质平准时赴约,可他走到教 室的走廊时,看见地上已有足迹;再抬头看看教室,室内一片漆黑, 没有一点声响于是,刘质平就一个人站在门外廊前等候三分钟、 五分钟、十分钟,忽然,教室内灯光亮了起来,教室的门也开了,从 里面走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早已到来的老师李叔同只见李叔同手 持一表,说相约时间无误,并告诉刘质平现在可以回去了 •刘质平没有想到,李叔同是在考验他是否守信认真是晚刘质平冒着 风雪大寒准时赴约,且待在教室门外等候达十分钟之久,李叔同认为 他是一个肯吃苦的学生,心里十分满意从此,他俩师生情谊日深 李叔同不仅自己每周课外单独指导他两次,还特意介绍他到当时在杭 州的美籍鲍乃德夫人处学钢琴•环顾当年,人们对大才子李叔同出家动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师的弟子、著名 美术家丰子恺则提出独到的见解,他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 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 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懒的(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 层,。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