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10784521
  • 上传时间:2024-01-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中国都市社区建设—以西部地区社区服务为例1、都市社区建设的概念:1.1国外有关“社区”的理论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其标志为滕尼斯1887年刊登的《社区和社会》一书社区”概念是滕尼斯一方面提出的她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工业化、都市化和现代化大发展的时代,存在着社会转型和由此导致的两种社会组织的分野一种组织是老式的,以农村为代表,其人际关系具有熟悉、同情、信任、互相依赖等特性;另一种组织是现代的,以都市为代表,其人际关系具有陌生、反感、不信任、互相独立等属性她把前一种老式组织称之为“社区”,后一种现代组织称之为“社会”并且她看到,在社会转型中,前者正在为后者所取代; 在西方典型社会学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社区”与“社会”对立起来看,社会是以目的、利益为基本,社会成员之间合伙的纽带重要是契约、交易和计算关系,其制约因素一般是根据正式法律:而社区则是以认同的意愿、价值观念为基本,社区成员之间合伙的纽带重要是血缘、邻里和朋友关系,其行为控制一般是根据习惯、老式或乡规民约、良风民俗2)“区域”论时代以麦基文19刊登的《社区:一种社会学的研究》为标志,麦基文把社区看作是人类在其中共同生活的区域,它可大可小,在这里,社区不再是绝对的,它与社会的界线不再是刚性的。

      3)“综合”论时代 以1958年桑德斯的《社区论》的刊登为标志,对社区的研究进入了“综合”论时代,既把社区既看作是“一种互动的体系”,又看作是“一种行动的场合”综合社区”论把冲突论和行动论引了进来,打破了“组织社区”和“区域社区”的均质、平衡状态,全面地反映了社区的属性,科学地揭示了社区发展,同步为社区发展提供了过程、运动、方案和措施模式,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1.2都市社区服务的概念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引领着社区建设的发展简言之,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资助和扶持下,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由政府、社区内的多种法人社团、机构、志愿者所提供的具有社会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社会服务以及居民之间的互助性服务重要涉及:  1)社区福利性服务其对象重要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群体重要涉及老年人的收养和寄托、老年群体文化生活、残疾人康复、以及小朋友寄托服务等此外,尚有为社区心理障碍群体提供的服务,例如心理征询、诊治服务等以及其他某些生活综合服务项目  2)区行政性服务,即针对社区居民提供的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的服务重要涉及家政管理、婚丧嫁娶、子女教育等等方面,属于有偿和免费两种形式相结合的服务  3)社区商业性服务。

      指某些提供营业性的服务的方式,例如社区小卖部、理发室等等目的是拾遗补缺,方面居民,是社区服务的拓展或辐射2、国内都市社区服务建设的背景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都市的社会生活和管理体制正在发生整体的深刻变化,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居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不断上升,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越来越强,“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正在形成这一系列变化的趋势正是社区建设的大背景在建国后相称长的一段时期内,国内都市居民以单位为其社会空间的组织基本,单位是控制和调节整个社会构造的中枢系统在单位体制之下,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存在着自上而下的单向直线式关系网,单位成为居民一切生活的中心单位体制”下都市居民的社会空间形态,一是具有高度的依附性,二是具有身份的先赋性,三是自身价值的弱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老式的“单位体制”正在发生深刻的构造性分化单位及其成员的利益日益与市场挂钩,单位的多种社会职能日益剥离出来,复归于社会,单位已不再是都市居民生活的惟一中心,社区逐渐取代单位的角色,成为居民重要的社会空间国内都市正在浮现“单位体制”向社区体制、单位化向社区化的转变2.1都市居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社区化,社会管理的“单位体制”正在转化,规定社区发挥社会整合功能。

      单位体制”在筹划条件下可以有效地实现对都市居民的管理,但它所体现出来的“公司办社会、机关办社会”的状况,是以经济的低效率、社会的迟滞性发展为代价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位体制”正在崩溃,公司办社会格局正在被打破,都市居民正在从“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单位对都市居民的社会整合伙用正在弱化,都市居民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越来越多地与其所在社区产生紧密的联系,社区开始成为对都市居民进行社会整合的重要组织     2.2都市人口的构造性变化,客观上规定社区发挥全方位管理功能目前都市人口构造正浮现四个明显的变化:一是国内已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比例明显上升二是体制外人员增多,重要是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私营公司主,她们从本来的阶层分离出来,迅速增长三是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在经济转型、构造调节时期,下岗、失业现象成为重要的衍生物,并且在短时期内很难完全消除四是外来流动人口增多外来流动人口多为从农村土地上分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她们往来频繁、变动不定,在为都市经济繁华作出积极奉献的同步,也给都市的卫生环境、治安秩序、人口管理、就业安顿等带来新的压力上述四方面社会群体,在从其原有的社会归属体分化出来后来,正在寻找一种有效的被社会接纳的方式。

      社区对本区域内的综合管理,整合了现代都市经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体现了越来越突出的优越性和必要性2.3都市居民居住空间的变化,都市家庭构造功能的变迁,对社区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规定随着都市基本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旧城的不断改造,浮现了越来越多的通过成片开发建设的居民社区居民社区打破了都市居民原有的世代居住的胡同、小巷、弄堂的格局,代之以新型的现代化的生活空间并且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居民在住房的供暖、修缮、维护等由完全的对单位依赖,变为在社区系统管理基本上的自我解决在都市居民居住空间变化的同步,都市家庭的构造功能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老式的四世同堂的人们庭逐渐减少,独身家庭、“空巢家庭”、“丁克家庭”越来越多,家庭原有的经济功能、养老功能、托幼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维系功能开始弱化,并逐渐转移到社区中去随着居住社区化和家庭小型化,社区接受由单位和家庭转移来的多项社会功能并加以系统化、完美化,使自身的服务体系不断丰富、壮大,服务功能逐渐达到“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孤有所扶、学有所教、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需有所供”的新境界3、国内都市社区发展建设的历程:3.1实验准备阶段(1991—1995)1991年7月民政部向全国发出了《有关听取对“社区建设”思路的意见告知》。

      1992年,社区建设开始在某些地区进行实践1992年9月下旬,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司和中国基层政权建设研讨会在杭州召开“全国都市社区建设理论研讨会”,会上研究了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社区的定位问题对社区的定位,当时有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一是社区定位在街道办事处之下,居委会之上;二是社区等同于街道1993年,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民政部设立了“都市社区建设工作岗”,表白政府也认定社区建设是自己的工作职责1993年3月—1994年3月,镇江市开展了全面和正规的社区建设实验3.2开始起步阶段(1996年1月—1998年5月)1996年是国内社区建设获得累累硕果的一年这一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三个文献:《有关加强两级政府两级管理意见》、《有关加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意见》、《有关加强街道、居委会和社区管理意见》此后,石家庄市、杭州市、青岛市都出台了有关政策,并制定了比较规范的社区建设实行筹划,社区建设开始在某些都市中逐渐推广开来3.3全面推动阶段(1998年—)政府有了专司此项工作的职能部门,并配备了人员,设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工作思路已经形成,工作机制全面启动扩大了影响,提高了出名度社区建设这项工作正在不断引起中央高层领导的关注和注重。

      社区建设这项事业已在某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开花成果1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有关转发〈民政部有关在全国推动都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告知》,对社区建设的内容、重大意义、指引思想、基本原则、重要目标、基本内容、实行措施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和全面论述,为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3.4不断深化和完善阶段(—至今)突出标志是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讨论通过的《有关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完整科学地论述了有关社区建设的方针政策4、国内都市社区服务建设的基本内涵与社会功能:有社区存在就会有社区建设,国内把社区建设作为一种概念明确提出来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密不可分,因此,社区党务工作者应当对社区建设的基本常识有比较进一步的理解4.1社区服务建设的基本内涵     社区,在社会学上是指汇集在一定地区范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种地区性社会生活共同体尽管目前对社区的概念争议很大,但在构成社区的要素上基本形成了共识这些要素是:(1)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为纽带组织起来的、达到一定规模的、参与共同社会生活的人群;(2)有一定界线的地区供人们从事社会活动;(3)有一定数量的、可以满足人们基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社会生活服务设施;(4)有一定的适合社区生活的规章制度和相应的管理机构;(5)居民群体之间产生种种社会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职业关系等),在情感上和心理上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这几种构成要素中,人群是社区的主体;地区和生活服务设施是社区的物质基本;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是协调社区关系的调节器;社区特有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既是社区成员在社区长期共同生活的成果,又是把社区凝成一体的粘合剂,是社区成员连在一起的纽带目前在实际工作中,都市社区的范畴,一般是指通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节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4.2社区服务建设是指社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调动和依托社区各方面的力量,运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提高社区成员生活质量,增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社区建设是一项内容繁杂、波及面广的综合性社会系统工程从总体上看,社区建设大体涉及社区服务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环境建设、社区保障建设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力推动社区建设,是国内都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规定,是新世纪国内都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一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随着国内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社区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十分重要,社区建设的规定非常迫切。

          从社区服务建设的一般性概念出发,我们觉得社区服务建设必然带动都市的经济相对繁华、文化相对发达、信息汇集、设施完善的发展都市社区服务建设作为一项都市基层社区的综合性工作,其内涵必然考虑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涉及硬件建设,又涉及软件建设,是一项全方位的、整体性的社会服务系统工程例如沈阳市和平区,区委、区政府把社区服务建设作为建设文明城区的基本工程,在所有20个街道启动了全方位社区建设的“一二三四工程”一”就是一会,即社区志愿者协会;“二”就是两化,即楼道亮化、净化工程;“三”就是三相,即相认、相知、相助;“四”就是四爱,即爱心牵手、爱心奉献、爱心承诺、爱心服务这个工程,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放在首位,一切为了人,一切从提高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出发,人人参与,人人监督,人人是社区建设的主人,使人们感到社区有家的感觉这里有软件,有硬件,“软硬兼施”,互相增进,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的社区建设4.3社区建设的服务功能     服务功能是指为社区成员提供服务的功能服务功能是社区建设的基本性功能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本和出发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