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寒食节由来的介绍.docx
5页Word2022年寒食节由来的介绍 寒食节,在(清明)前的一个节日,到现在寒食节许多都跟(清明节)一起过了寒食节在很久以前被称为禁火节,是来纪念晋国的的忠义之臣介子推,下面是我整理的2022年寒食节由来的介绍,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2022年寒食节由来的介绍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愿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出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古代的人们都特别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别的纪念节日 民俗专家介绍说,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个月为期整整一个月都吃冷食,对身体实在不利,汉代改为3天 寒食节从晋国开头后,连续了不少年月,中间也有严禁寒食习俗的,如三国时期的曹操。
但时间不长,“寒食禁火”之风又在民间自发兴起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寒食节都被当作重大的节日唐朝时也仍旧被作为全国性的隆重节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专家表示,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连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晚唐、宋以后,禁火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消衰到了元代,很多人基本上已不再沿用此习俗明清时期,寒食节期间已经不再禁火,也不要求人们寒食了 赵之珩说,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习俗,连同寒食节本身,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渐渐消逝了或者说寒食节成了清明节的一部分但知道和了解这个节日,有助于人们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和民俗内涵,特别有意义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奇)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相互乞取新火春分)后十五天为清明,是郊游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扫坟祭祖的日子,民间又称为“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十月一日总称“三冥节”,有城隍出巡的仪式。
寒食、清明原来是两个节日,但山东民间大都把两个节日合而为一一般叫清明,少数地区叫寒食节,但过节却是在清明这天垦利地方自清明节前三日算起,称“(大寒)食”、“二寒食”、“三寒食”,第四日为清明,人们于这四天内扫墓、春游鄄城以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又称清明节为“鬼门关节”扫墓是清明的一项主要活动 旧时,泰安的扫墓仪式比较隆重男仆人挑着四个小菜和水饺到祖坟,先将祭品供上,然后焚香烧纸,洒酒祭祀招远、即墨、临朐、临清等地扫墓时还要给坟墓添新土据说,这是给祖先修屋,以防夏天雨大漏水,实质上是对祖先的怀念多数地区是在清明这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而龙口、博兴等地则在清明前四天扫墓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扫墓清明节山东各地都插柳条、松枝,据说是纪念介子推泰安家家户户插柳条,并给狗戴上柳条圈民谣:“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即墨则习惯戴松枝,寓意要象松柏一样兴盛临沂、诸城却用柳条、松枝在墙壁等处轻轻抽打,边打边说:“一年一个清明节,杨柳单打青帮蝎,白天不准门前过,夜里不准把人蜇清明春游在山东极为普遍临朐、滕州的(儿童)一早就到村外春游、放风筝有的用柳条做成口哨吹,哨声非常悦耳有的地方,儿童仰脸大口呼气,据说可以泄内火。
大部分地区都有打秋千的习惯,潍坊地区的秋千有三种:一种是直秋千(适合老年人玩),其次种是转秋千,第三种是翻秋千即墨比较重视清明节,这天人们一起床就换上节日服装,特殊是妇女,个个装扮得漂美丽亮,处处串门,先看新媳妇坐寒食(新媳妇要象进行婚礼那天一样在炕上坐着),然后去打秋千秋千甩得高,意味着生活过得好,所以大家都你争我抢,兴高采烈地打秋千这一天,妇女玩得非常痛快,因此,当地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的说法 寒食节的诗句 《和子由寒食》 苏轼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处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途中寒食》宋之问 立刻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寒食》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日献郡守张友正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寒食节是什么意思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简单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改火时,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禁火与改火之间有间隔的时间,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说法而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需预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 5 —。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