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会计毕业论文.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aa****6
  • 文档编号:38254240
  • 上传时间:2018-04-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8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 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上市公司信息质量失真主要表现在:一 是信息披露不真是,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三是信息披露不及时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总体情况自 1720 年在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南海公司”事 件以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就成为了投资人和债权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虽然在过去的二百多年里,由此催生的现代审计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 世界各国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财务会计准则,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了很大的 保障但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未如投资人和债权人所希望的那样从根本上 得到遏制相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案件还时有发生在中国,这 种现象也同样存在:据有关资料披露,财政部 1999 年抽查 100 家国有企业会 计报表时,有 81 家虚列资产 37.61 亿元,89 家虚列利润 27.47 亿元;在 2000 年度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 159 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 147 户。

      这 147 户共虚增资产 18.48 亿元,虚减资产 24.75 亿元;虚增利润 14.72 亿元, 虚减利润 19.43 亿元在上市公司方面:2001 年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深沪两市 上市的 1000 余家公司共被审计出应调减虚增利润 189 亿元,挤掉利润水分达 15.9%其中,审计调减利润 317 亿元,审计调增利润 128 亿元,调增调减利 润总额 445 亿元;审计调减资产 903 亿元,调增资产 842 亿元,总体调减资产 61 亿元,调增调减资产总额 1745 亿元特别是有 6 家上市公司资产调减幅度 超过 50%同时在上市公司中也发生了如红光股份欺诈上市案,琼民源、银广 厦、麦科特、ST 黎明、猴王股份、东方电子、蓝田股份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 造假案件这些舞弊案件的频繁发生不仅使会计的诚信基础受到了严重挑战, 而且也严重损害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驱动的因素,也有制度缺 陷的影响,同时还存在道德层面的问题我国处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在资 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外部监督机制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使得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综合考察我国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我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的背景下 建立发展起来的,存在着市场机制缺失、市场结构单一与市场行政化等方面的 问题由于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低,企业融资渠道少,具有“壳资源”属性的上市资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依据现有的制度,公司上市、配股、退市等均 是以会计盈利能力作为标尺,为了满足上市或配股的条件或避免退市,相当一 部分上市公司从事了合法但不合理的盈余管理或会计造假活动同时,以国有 企业为主的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方面人为分割,流通阻滞,“同股不同价,同 股不同权”;加之国有股一股独大,小股东所持股权较少,较少关心企业经营实 际,投机风气严重,很容易引发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资产,损 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如“郑百文”在自身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为获得上市募集 资金的目的,虚构财务赢余以获得上市资格;“银广夏”为维持和重获配股资格, 虚构交易、夸大利润以哄抬本公司股价;“蓝田股份”采取多计存货价值、多计 固定资产、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套取银行贷款;以及 在 2003 年 1 月 9 日国家颁布《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 案件的若干规定》之后,以锦州港、大庆联谊为发端,掀起了一股证券民事赔 偿的高潮。

      这些事件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具有较强的政策拉动的 特征二)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经济学假定人是有理性的,理性的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每个个体 都在他所依存的体制所允许的有限的范围内最大化自己的效用由于个体利益 的不同,在组织中将产生不同的利益主体 一般而言,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 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 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 心业绩的增加是否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 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 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而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 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着企业,他对企业的经营、动作负直接责任, 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 提供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 赖”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 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对信息 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信息使用者确实需要真实、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 息,而有些则不然有时由于个人、部门和地区的利益驱动,出于某种特殊目 的如粉饰政绩或隐瞒事实等的需要,他们可能并不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 这些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的目的不利的话从债权人角度分析,它们关注债 权是否能按期收回,也应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尽早采取 对策目前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银行,是否所有银行真的都需要真实的会计信 息呢?恐怕未必这里同样涉及到银行的利益问题目前我国的银行大部分是国 有银行,接受贷款的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如果说在贷款发放之前银行对企 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有所要求的话(实际上连这一点都存在疑问),那么贷款 发放之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 银行和信贷人员自身业绩考核的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不见得有好处,二是就算他们知道借款企业的真实情况(当然是财务状况不好的情况),他们也 无法做些什么剩下股东,应该说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是最需要真实的会计信 息的,因为他们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最明晰,其利益相关性最大。

      但以目前我国 证券市场而论,投资与投机并存,后者占的比重较大,以赚取短期差价为目的 的“股民”甚众,而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却为数甚少,会计信 息是否真实对广大股民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所关心的是会计信息是否会令股价 上升,因为这才是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有时,不同的产权主体为了达到各自的 但又是一致的利益目标,可能相互串通,合谋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虽然这不 仅可能损害其他产权主体的利益,而且可能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三)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低效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发现、防止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一个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起码应该达到以下目的: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来 进行;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的记录于适 当的帐户,从而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保证对资产和记 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保证帐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等 所以从理论上讲,一切的错误和舞弊是能够被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和 纠正的但是,如果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着缺乏,则很容易发生 发生会计舞弊同时,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控制环 境的好坏也直接地影响着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发挥作用。

      舞弊信息之所有能通过 会计系统最终形成财务报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已极不正常,这才使得会计舞弊行为有机可乘四)外部监管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在我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是财政部财政部负责制定会计制度及监督 实施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 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 料实施监督检查按理说,我们的监管应该是有效的,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 泛滥但是,实际上监督乏力、监管手段缺乏的现象依然存在证券监管、财 政、审计、税务等部门都有权监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各个监 管部门缺乏配合,各自进行监管,没有达到各家齐抓共管,形成有效的和相互 补充的监管机制就拿受到监管比较多的上市公司来讲,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 息的质量不高是有目共睹的企业上市后,经营不善的,就采取各种手段,虚 增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获得增资配股的资格,进一步套取广大投资者的资 金有的上市公司还配合庄家,违规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到了亏损得无法维 持下去的时候,就进行债务、资产重组,出卖手中的壳资源这已经成为我国 上市公司的一道风景线。

      郑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1997 年底, 郑百文公司在实际亏损 1.5 亿元的情况下,采用虚提返利、费用跨期入账等手 段编制虚假财务报表,年报中向社会公众披露盈利 8560 万元,并在 1998 年通 过配股筹集资金 1.5 亿元郑百文公司巨额亏空和造假事件于 2000 年披露后, 证监会才介入调查由于证监会监管的力量和手段都有限,很难及时发现上市 公司的造假行为,其他部门也未起到相应的作用四、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企业的生存和 发展离不开资金和市场上市公司向公开市场提供的会计报告信息是外界了解 企业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上市公司公布其会计报告后,企 业会计报表的外部使用人,包括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和其它社会公众, 都会根据这些报表所反映的信息(资产—负债状况、经营情况等)来做出自己 的决策如果企业向公开市场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不真实的,投资者就会感 觉上当受骗了而如果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感觉到上市公司在利用这些虚假的 会计信息向他骗钱,他就不会向上市公司投资;同样地,如果银行知道公司提 供的报表是假的,他们就不会再借钱给企业。

      如果大家都不向上市公司投资, 则企业就会象无水之鱼,迟早会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 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它不但会严重销弱了会计信息 的决策有用性,危害了广大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使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基 础产生怀疑,也会从根本上动摇了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削弱和扭曲了证券资 本市场的资金筹集和资源调配功能,危害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会计信息失真 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五、 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建议 治理上司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 努力,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要提高上司公司会计信息 质量,主要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改善股权结构,明确市场机制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前提是要及时发现问题通过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导的会计 监管体系反应太慢,当发现问题时,通常后果已无法挽回以市场为主的会计 监管机制主要依*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发现和揭示问题,发现速度往往要快得多, 而建立这一机制需要调动投资者挖掘上市公司会计问题的积极性,需要以股东 多元化、股权微观分散化与宏观集中化的股权结构为前提。

      因此,降低国有股 比重,构造多元化股权结构,依*市场机制增加股权流动性,是解决会计信息失 真问题的首要任务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 产权是企业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 市场主体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合同,该合同广义地规定了哪项任务应当由企业 中的哪些成员来完成,在这里,基本权力(收益索取权、使用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