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学年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19页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的边在轴的正半轴上,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对角线的中点和顶点.若菱形的面积为12,则的值为( ).A.6 B.5 C.4 D.32.如图,的半径等于,如果弦所对的圆心角等于,那么圆心到弦的距离等于( )A. B. C. D.3.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已知∠ACB=60°,则∠ABO的大小为( )A.30° B.40° C.45° D.50°4.已知二次函数y=ax1+bx+c+1的图象如图所示,顶点为(﹣1,0),下列结论:①abc>0;②b1﹣4ac=0;③a>1;④ax1+bx+c=﹣1的根为x1=x1=﹣1;⑤若点B(﹣,y1)、C(﹣,y1)为函数图象上的两点,则y1>y1.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B.3 C.4 D.55.已知关于x的方程ax2+bx+c=0(a≠0),则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若方程有一根为1,则a+b+c=0B.若a,c异号,则方程必有解C.若b=0,则方程两根互为相反数D.若c=0,则方程有一根为06.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 )A.4 B.2 C.1 D.﹣47.在中,,已知和,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8.如图,在中,,,点从点沿边,匀速运动到点,过点作交于点,线段,,,则能够反映与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9.已知正比例函数的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则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个数为( )A.2 B.1 C.0 D.无法确定10.下列图形中,可以看作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为( )A. B. C. D.11.的值是( )A. B. C. D.12.如图,河堤横断面迎水坡的坡比是,堤高,则坡面的长度是( )A. B. C. D.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3.已知一元二次方程有一个根为,则另一根为________.14.正五边形的中心角的度数是_____.15.某毛绒玩具厂对一批毛绒玩具进行质量抽检,相关数据如下:抽取的毛绒玩具数2151111211511111115112111优等品的频数19479118446292113791846优等品的频率1.9511.9411.9111.9211.9241.9211.9191.923从这批玩具中,任意抽取的一个毛绒玩具是优等品的概率的估计值是__.(精确到16.在中,,,则______.17.若,则=______.1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方程x2﹣9x+18=0的两个根,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三、解答题(共78分)19.(8分)如图,是的外接圆,为直径,的平分线交于点,过点的切线分别交,的延长线于点,,连接.(1)求证:;(2)若,,求的半径.20.(8分)已知,如图,在Rt△ABC中,∠BAC=90°,∠ABC=45°,点D为直线BC上一动点(点D不与点B,C重合).以AD为边作正方形ADEF,连接CF,当点D段BC的反向延长线上,且点A,F分别在直线BC的两侧时.(1)求证:△ABD≌△ACF;(2)若正方形ADEF的边长为,对角线AE,DF相交于点O,连接OC,求OC的长度.21.(8分)为了响应政府提出的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号召,某公司自主设计了一款成本为40元的可控温杯,并投放市场进行试销售,经过调查发现该产品每天的销售量y(件)与销售单价x(元)满足一次函数关系:y=﹣10x+1.(1)求出利润S(元)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关系式(利润=销售额﹣成本);(2)当销售单价定为多少时,该公司每天获取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22.(10分)数学兴趣小组想利用所学的知识了解某广告牌的高度,已知CD=2m.经测量,得到其它数据如图所示.其中∠CAH=37°,∠DBH=67°,AB=10m,请你根据以上数据计算GH的长.(参考数据,,)23.(10分)某农场今年第一季度的产值为50万元,第二季度由于改进了生产方法,产值提高了;但在今年第三、第四季度时该农场因管理不善.导致其第四季度的产值与第二季度的产值相比下降了11.4万元.(1)求该农场在第二季度的产值;(2)求该农场在第三、第四季度产值的平均下降的百分率.24.(10分)如图,在钝角中,点为上的一个动点,连接,将射线绕点逆时针旋转,交线段于点. 已知∠C=30°,CA=2 cm,BC=7cm,设B,P两点间的距离为xcm,A,D两点间的距离ycm. 小牧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牧探究的过程,请补充完整:(1)根据图形.可以判断此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2)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与的几组值,如下表:0.511.021.913.4734.164.473.973.222.421.66a2.022.50通过测量。
可以得到a的值为 ;(3)在平而直角坐标系xOy中.描出上表中以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4)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AD=3.5cm时,BP的长度约为 cm.25.(12分)定义:我们知道,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这个四边形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如果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不全等),我们就把这条对角线叫做这个四边形的“相似对角线”.(1)如图1,在四边形中,,,对角线平分.求证:是四边形的“相似对角线”;(2)如图2,已知是四边形的“相似对角线”,.连接,若的面积为,求的长.26.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点E是DC上的一动点,过点作EF⊥AE,交BC于点F,连结AF.(1)证明:△ADE∽△ECF;(2)若△ADE的周长与△ECF的周长之比为4:3,求BF的长.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C【解析】首先设出A、C点的坐标,再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D点坐标,再根据D点在反比例函数上,再结合面积等于12,解方程即可.【详解】解:设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则,点的坐标为,∴,解得,,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和菱形的性质,关键在于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平分且垂直.2、C【分析】过O作OD⊥AB于D,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BOD=60°,由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解即可.【详解】解:过O作OD⊥AB,垂足为D,∵OA=OB,∴∠BOD=∠AOB=×120°=60°,∴∠B=30°,∴OD=OB=×4=2.即圆心到弦的距离等于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圆的基本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解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A【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可得∠AOB=120°,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答案.【详解】∵∠ACB=60°,∴∠AOB=120°,∵AO=BO,∴∠ABO=(180°﹣120°)÷2=3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4、D【解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①由抛物线的对称轴可知:,∴,由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可知:,∴,∴,故①正确;②抛物线与轴只有一个交点,∴,∴,故②正确;③令,∴,∵,∴,∴,∴,∵,∴,故③正确;④由图象可知:令,即的解为,∴的根为,故④正确;⑤∵,∴,故⑤正确;故选D.【点睛】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5、C【分析】将x=1代入方程即可判断A,利用根的判别式可判断B,将b=1代入方程,再用判别式判断C,将c=1代入方程,可判断D.【详解】A.若方程有一根为1,把x=1代入原方程,则,故A正确;B.若a、c异号,则△=,∴方程必有解,故B正确;C.若b=1,只有当△=时,方程两根互为相反数,故C错误;D.若c=1,则方程变为,必有一根为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是关键.6、A【分析】根据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结合根的判别式即可得出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解得:.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由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结合根的判别式得出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7、B【分析】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作出判断.【详解】∵在Rt△ABC中,∠C=90°,∠C的对边为c,∠A的对边为a,∴sinA=,∴a=c•sinA,.故选:B.【点睛】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正确理解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已知一边及其中的一个锐角,就可以表示出另外的边.8、D【分析】分两种情况:①当P点在OA上时,即2≤x≤2时;②当P点在AB上时,即2<x≤1时,求出这两种情况下的PC长,则y=PC•OC的函数式可用x表示出来,对照选项即可判断.【详解】解:∵△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OB=1.①当P点在OA上时,即2≤x≤2时,PC=OC=x,S△POC=y=PC•OC=x2,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当x=2时,y=2; OC=x,则BC=1-x,PC=BC=1-x,S△POC=y=PC•OC=x(1-x)=-x2+2x,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当x=1时,y=2.综上所述,D答案符合运动过程中y与x的函数关系式.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这类问题要先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图形变化特征或动点运动的背景变化进行分类讨论,然后动中找静,写出对应的函数式.9、A【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可以判断k的正负情况,然后根据△的正负,即可判断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个数,本题得以解决.【详解】∵正比例函数的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k>0,∵二次函数为∴△=[−2(k+1)]2−4×1×(k2−1)=8k+8>0,∴二次函数为与轴的交点个数为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个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根的判别式来解答.10、B【分析】根据中心对称的定义,结合所给图形即可作出判断.【详解】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