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ppt
140页中国高血压指南,2017,中国高血压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7期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1 》 《清晨血压临床管理中国专家指导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9期 《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5年1期 《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2015 年6期,《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数据》,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 亿: 高血压2.7 亿 脑卒中至少700 万 肺原性心脏病500 万 心力衰竭450 万 心肌梗死250 万 风湿性心脏病250 万 先天性心脏病200 万,中国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升高,%,%,%,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约2.7亿,我国2次高血压患者 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n=950356 15岁,n=272023 18岁,我国15组人群 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变化,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近20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的 检出,治疗和控制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中国高血压流行病学变化趋势,我国高血压控制率落后于发达国家,,Sailesh Mohan, Norm R.C. Campbell. Hypertension 2009;53;450-451.,血压控制率(%),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不论采用哪种测量方法,诊室血压、动态血压或家庭血压,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风险均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与舒张压相比,收缩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更为密切 目前,冠心病事件迅速增加,但脑卒中仍是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脑卒中风险随血压上升迅速升高,80-89岁,70-79岁,脑卒中死亡率(95%CI),收缩压,脑卒中死亡率(95%CI),60-69岁,50-59岁,舒张压,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我国脑卒中高发,发病率为250/10万,是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5倍,高血压是卒中的首要可控危险因素,1.JNC-7 2.2010中国高血压指南 3. O'Donnell MJ,et al. Lancet. 2010;376(9735):112-23.,高血压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 首要危险因素,JAMA. 2004 Jun 2;291(21):2591-9,我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 (Chinese Multi-Provincial Cohort Study,CMCS) 结果,纳入30121名年龄35-64岁的受试者,高血压与哪些因素有关?,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盐摄入量比较高,每日每人盐摄入量平均达到12克水平,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2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07 版)》 推荐,农村,城市,g/d,推荐*,,,高钠低钾膳食是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 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超重和肥胖,体重:BMI=体重(公斤)身高2(米2)。
18.5≤BMI<24为体重正常; 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BMI≥24 高血压的风险增加3-4倍!,腹型肥胖:高血压的风险增加4倍以上!成年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成年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中国人群不同年龄高血压患病率,2002年,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07,中国成年人群血压水平分类(2002),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07,中国高血压人群的特点,绝大多数是轻、中度血压升高(90%) 轻度血压升高占60%以上 正常血压(<120mmHg)人群比例不到1/2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比例为34% 老年人占的比例较高: ≥ 60岁:49% 合并血脂和/或糖代谢异常的比例较高 高钠低钾膳食是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最主要的心血管风险是脑卒中,高血压的诊断性评估,确定血压水平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 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 寻找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高血压定义及测量方法,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应根据心血管总体风险,决定治疗措施应关注对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血压测量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诊室血压不能代表整体血压状况,反应不同时段血压的总体水平,诊断晨峰高血压和夜间高血压,评价短时血压变异,观察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数年血压长期变异情况,评价长时血压变异,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的定义,诊室血压: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现正在服抗高血压药,虽血压<140/90mmHg,仍诊断为高血压 家庭血压≥135/85mmHg 动态血压白天平均值≥135/85mmHg,或24h平均值≥130/80mmHg诊断为高血压家庭自测血压,了解患者生活常态下的血压情况 鉴别白大衣性高血压 改善治疗依从性,推荐使用经过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ESH, BHS, AAMI),逐步淘汰汞柱血压计如何正确测量血压,2. 选择合适大小袖带,至少覆盖上臂臂围的80%袖带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肘窝肱动脉处,1.被测量者坐在靠背椅上,精神放松,上肢置于桌上,暴露上臂,无紧束衣物,3.水银柱垂直放置,充气阻断脉搏,缓慢放气2-6mmHg/秒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Ⅰ时相,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V时相所有读数均应以水银柱凸面的顶端为准;读数应取偶数,首诊时应当测量双臂血压,以较高一侧的读数为准血压测量方法,测血压前30分钟不吸烟、饮酒、喝茶、喝咖啡,排空膀胱,至少休息5分钟;测压时患者务必保持安静,不讲话 初诊、血压未达标及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每日早晚各测1次,每次连续测量血压2~3遍,每遍间隔1 min,取两遍血压的平均值记录,因为第一遍测量的血压值往往因突然加压刺激而偏高。
12岁以下儿童、妊娠妇女、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关闭不全及柯氏音不消失者,可以柯氏音第ⅠV时相(变音)为舒张压分类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压 ≥140 ≥90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注:当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不同级别时,应该取较高的级别分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和 和/或 和/或 和/或 和/或 和/或 和,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分层,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将合并糖尿病患者划为很高危人群,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高血压(1-3级) ·男性55岁;女性65岁 ·吸烟 ·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糖7.8-11.0 mmol/L)和/或空腹血糖异常(6.1-6.9 mmol/L) ·血脂异常:TC≥5.7mmol/L(220mg/dL)或LDL-C> 3.3mmol/L(130mg/dL)或HDL-C<1.0mmol/L(40mg/dL)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男性< 55岁;女性< 65岁) ·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 女性≥85cm)或肥胖(BMI≥28kg/m2) ·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 10mol/L,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靶器官损害(TOD),·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或 白蛋白/肌酐比: ≥30mg/g(3.5mg/mmol),注:蓝色字体为新增或改变;,左心室肥厚心电图Sokolow-Lyons>38mv或Cornell>2440mm·mms超声心动图LVMI男125,女120g/m2 颈动脉超声IMT 0.9mm或动脉粥样斑块 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12m/s(* 选择使用) 踝/臂血压指数<0.9(* 选择使用)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GFR<60ml/min/1.73m2)或血清肌酐轻度升高(男性 115-133mol/L或1.3-1.5mg/dl,女性 107-124mol/L或1.2-1.4mg/dl) 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或白蛋白/肌酐:30mg/g(3.5mg/mmol),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伴随临床疾患,·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或 白蛋白/肌酐比: ≥30mg/g(3.5mg/mmol),注:蓝色字体为新增或改变;,高血压治疗的基本原则,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它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干预。
抗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和药物两种方法,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坚持治疗 定期测量血压;规范治疗,改善治疗依从性,尽可能实现降压达标;坚持长期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提出了高血压是“心血管综合征”的概念,标准目标: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本指南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抗高血压药物,特别是那些每日1次使用能够控制24小时血压的降压药物,使血压达到治疗目标,同时,控制其他的可逆性危险因素,并对检出的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和临床疾病进行有效干预 基本目标: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批准的任何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短效药物每日2-3次使用,使血压达到治疗目标,同时,尽可能控制其它的可逆性危险因素,并对检出的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和临床疾病进行有效干预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根据我国国情,设定标准与基本两个治疗目标,血压目标,针对不同人群,细化降压目标值,高血压患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降压达标, 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与死亡的总体危险,高血压的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石 合理使用降压药是血压达标的关键健康生活方式,服用降压药物,+,二者缺一不可,健康生活方式的意义,初诊高血压的评估干预流程,,初诊高血压,,评估其他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害及兼有临床疾患,,,,,,高危,中危,低危,立即开始 药物治疗,,随访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1个月,随访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3个月,,,,,,,,收缩压≥140 舒张压≥90,收缩压<140 和舒张压<90,收缩压≥140 或舒张压≥90,收缩压<140 和舒张压<90,,,,,,,,开始药物治疗,继续监测,考虑药物治疗,继续监测,注明:*家庭自测血压平均值比诊室低5mmHg(即家庭135/85相当于诊室的140/90mmHg);,诊室或(家庭*) 多次测血压,诊室或(家庭*) 多次测血压,开始生活方式改善,,,,,,,,,,,,,药物治疗开始后患者的随诊,,,,,,开始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难治性高血压转到高血压专科门诊,,,,高血压治疗策略的转变,,,,高血压 治疗目标,高血压治疗主要目标是血压达标,最大程度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小剂量,尽量应用长效制剂,联合用药,个体化,,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耐受性及个人意愿或 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小剂量开始,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使用每日1次给药而有持续24 h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联合用药:以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在低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满意时,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事实上,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联合治疗对血压≥160/100 mmHg或中危及以上患者,起始即可采用小剂量两种药联合治疗,或用固定复方制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