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生物学检验链球菌属肠球菌属.ppt
68页链球菌属• 分布:自然界、人和动物肠道、健康人 鼻咽部 • 所致疾病:致病链球菌引起各种化脓性 炎症、猩红热、风湿热等疾病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 • 培养特点 • 生化反应 • 抗原构造 • 分类 • 抵抗力形态染色• 革兰阳性球菌,链状排列,无鞭毛,无 芽孢,可形成荚膜在液体培养基中易形成长链致病性强的菌株多为长链 在脓汁标本中多为短链链球菌电镜图链球菌革兰染色培养特点--生长条件• 营养要求高,在含血液、血清培养基上 生长良好 • 需氧、兼性厌氧 • D群链球菌可在10℃、45 ℃生长培养特点--生长现象• 液体培养基:呈沉淀生长现象 • 血平板:灰白色、细小、圆形、光滑的 、有不同溶血现象的菌落分类菌落特征甲型(α)溶血性链 球菌灰色、针尖状菌落、周围有草 绿色溶血环( α溶血) 乙型(β)溶血性链 球菌灰白色、细小菌落、周围有宽 大透明溶血环( β溶血 ) 丙型(γ)链球菌灰白色小菌落、无溶血环链球菌在血平板上菌落特征甲链乙链丙链分类--根据溶血现象分类• 甲型链球菌:属条件致病菌 •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强 • 丙型链球菌:无致病力分类--根据抗原构造分类• 群特异性抗原(C抗原):细胞壁多糖抗 原,可将链球菌分为20群(A、B、C、 D、E、D、E等),引起人类感染的链球 菌90%为A群。
• 型特异性抗原(表面抗原):细胞壁蛋 白抗原,有M、T、R、S四种,根据M 抗原不同,可将A群分为100型生化反应• 触酶试验(-) • A群链球菌:杆菌肽敏感试验(+) • B群链球菌:CAMP试验(+)、马尿酸 钠水解试验(+) • D群链球菌:胆汁七叶苷试验(+)肺炎链球菌生物学特性• 形态染色:革兰阳性球菌,矛尖状,成双 排列,在人和动物体内形成荚膜 • 血平板上菌落特征:菌落细小、周围有草 绿色溶血环,48小时后,由于菌落自溶, 呈现“脐窝状” • 生化反应:Optochin敏感试验(+)胆汁溶菌试验(+)菊糖分解试验(+) • 动物试验:小白鼠毒力试验(+)临床意义--A群链球菌致病物质: • 致热外毒素:致热、细胞毒作用、使皮肤 产生红疹、抗原性强 • 溶血素:溶解红细胞、破坏血小板和白细 胞,分为溶血素O和溶血素S两种 • 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有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 • M蛋白:具有抗吞噬作用;与肾小球基底 膜有共同抗原成分,与超敏反应有关链球菌溶素O• 对氧敏感、 • 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O抗体, • 抗O试验可用于风湿热等链球菌感染所致 超敏反应性疾病的辅助诊断临床意义--A群链球菌• 所致疾病 • 化脓性感染:扁桃体炎、丹毒、蜂窝织 炎、淋巴管炎、败血症等 • 猩红热 • 风湿热、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临床意义--其他链球菌• B群链球菌:条件致病菌,是新生儿败血 症和脑膜炎主要致病菌 • 肺炎链球菌:引起大叶性肺炎等疾病 • 甲型链球菌: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 下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 变异链球菌:与龋齿有密切关系链球菌常规检验标本采集• 根据临床标本不同采集不同标本细菌鉴定的基本程序标本直接涂片 革兰染色镜检分离培养取可疑菌落鉴定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报告脓、痰、咽拭脑脊液血液增菌培养分离培养直接涂片染色观察菌落及溶血现象触酶试验(-)Optochin 敏感试验肺炎 链球菌草绿色 链球菌杆菌肽胆汁 七叶苷A群 链球菌D群 链球菌肠球菌6.5% NaCl血清学分类检验方法—直接镜检• 方法:取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 • 初步报告:“查见革兰阳性球菌”“查见革兰阳性矛尖状双球菌,有荚膜, 疑似肺炎链球菌”荚膜肿胀试验可确诊, “找到肺炎链球菌 ”检验方法—分离培养• 脓、痰、脑脊液标本-→接种血平板,进行分 离培养 • 菌落特征:甲型链球菌:针尖样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 环;乙型链球菌:灰白色小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 环;丙型链球菌:灰白色菌落、无溶血环肺炎链球菌:灰白色扁瓶小菌落、周围有草绿 色溶血环,培养较久形成脐窝样菌落检验方法—增菌培养• 增菌培养基:葡萄糖肉汤、硫酸镁肉汤 • 血液与培养基比例:1:10,即5ml标本, 50ml增菌液• 拮抗剂:硫酸镁(拮抗多种抗生素)、对氨 基苯甲酸(拮抗磺胺)等 • 培养时间:常规培养:18~24小时至1周;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观察7天至1月链球菌鉴定• 细菌形态及染色性 • 菌落特征 • 鉴定试验杆菌肽敏感试验CAMP试验胆汁七叶苷试验Optochin敏感试验血清学分群快速胶乳凝集试验肺炎链球菌与甲型链球菌的鉴别菌 名形态菌落胆汁 溶菌Optoc hin菊糖 分解小白 鼠毒 力肺 链矛尖状、成双 排列、有荚 膜脐窝状、草 绿色溶血环+++/-+甲 链圆形、短链 、无荚膜针尖状、草绿 色溶血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鉴定• β-溶血环 • 包括A、B、C、D、F、G群 • C群可采用血清学鉴定• 其它群采用生化反应或其他鉴定试验非β-溶血性链球菌鉴定包括• 肺炎链球菌 • 牛链球菌 • 无乳链球菌 • 草绿色链球菌 • 营养变异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鉴定α溶血或不溶血,胆汁七叶苷阴性,包括• 变异链球菌群 • 唾液链球菌群 • 血液链球菌群 • 咽峡炎链球菌群鉴定依据 • A群链球菌--杆菌肽敏感试验(+) • B 群链球菌--CAMP试验(+)、马尿酸钠 水解试验(+) • D群链球菌--胆汁七叶苷(+)、6.5%氯化 钠生长(-) • 肺炎链球菌--Optochin敏感试验(+)、胆 汁溶菌试验(+)、形态和菌落特征典型 • 甲型链球菌-- Optochin敏感试验(-)、 胆汁溶菌试验(-)肠球菌• 革兰阳性球菌,短链排列 • 营养要求高 • 在10℃、45℃、pH9.6条件下均可生长 • 血平板上溶血现象不定 • 触酶试验(-) • 胆汁七叶苷试验(+) • 6.5%NaCl生长试验(+) • PYR试验(+) • 血清学分类属D群肠球菌临床意义• 引起的医院感染仅次于葡萄球菌 • 肠球菌感染以粪肠球菌为主 • 以尿路感染多见 • 有不同程度耐药肺炎链球菌电镜图肺炎链球菌光镜图肺炎链球菌 Gram’s染色镜检图奈瑟菌属• 共同点: • 革兰阴性球菌、单个或成双排列、无芽 孢、无鞭毛、有菌毛触酶试验(+)氧化酶试验(+) • 种类: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9种• 致病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 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菌脑膜炎奈瑟菌电镜图形态染色• 革兰阴性、肾形、成双排列 • 新分离菌株有菌毛和荚膜 • 在患者脑脊液中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培养特性--生长条件• 营养要求高、在血液、血清培养基中才 能生长 • 专性需氧、初次分离需5%CO2 • 最适温度35℃,40℃不生长• 可产生自溶酶常用培养基及生长现象• 巧克力色血平板:属营养培养基,菌落 无色、光滑湿润、边缘整齐、有光泽, 似露水珠,易乳化 • 卵黄双抗平板(EPV):属选择平板, 用于含杂菌的鼻咽拭标本的分离培养, 菌落无色、光滑湿润、较大、扁平生化反应• 氧化酶试验阳性 • 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不分解蔗糖抗原构造与分型• 菌体抗原 无特异性 • 核蛋白抗原 无特异性,与细菌毒力有关 • 表面荚膜多糖抗原 具有群特异性根据此抗原,将该菌分为13个血清群我国以A群为主,占95%,抵抗力• 抵抗力弱 • 对寒冷、湿热、干燥、消毒剂、紫外线 均敏感 • 能产生自溶酶临床意义•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 传染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染 • 致病物质:内毒素、荚膜、菌毛 • 所致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临床表现:上呼吸道症状:鼻咽炎等全身 感染症状:高热、出血点或瘀血点 脑膜 炎症状:头痛、呕吐、颈项强直 • 特异性预防:接种脑膜炎奈瑟菌荚膜多糖 疫苗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 流脑病人:血液、脑脊液、瘀血点 • 带菌者检查:鼻咽拭 脑脊液、瘀血点血液分离培养 (卵黄双抗平板)增菌培养直接涂片染色分离培养 (巧克力色平板)可疑菌落、盐水自凝无自凝报告阴性涂片染色生化反应自凝、色素初步报告鼻咽拭子生长特性血清学分群直接涂片镜检• 脑脊液沉淀物、瘀血点涂片革兰染色镜 检:若发现中性粒细胞内、外有革兰阴性双 球菌、呈肾形,可作初步诊断培养检查• 增菌培养:血液、脑脊液接种增菌液,5 %CO2培养。
• 分离培养:将增菌培养物转种巧克力色 平板,置5%CO2环境,35℃培养18~24 小时 • 可疑菌落:观察菌落特征,取可疑菌落 涂片染色镜检,作盐水自凝试验,盐水 中无自凝鉴定试验• 形态染色:革兰阴性、肾形、成双排列 • 氧化酶(+) • 触酶(+)• 糖代谢试验:发酵葡萄糖、麦芽糖 • 生长特性试验:生长温度、营养需求 • 血清学鉴定与分群:可与相应诊断血清 发生凝集快速鉴定试验• 荧光抗体法荧光素-流脑抗体 +待检物--荧光 (直接法)流脑抗体 +待检物 +羊抗兔荧光抗体--荧光(间接法) • 间接血凝试验流脑多糖抗原致敏红细胞 +待检血清 • 反向血凝试验流脑抗体致敏红细胞 +标本中可溶性流脑抗原鉴定依据• 形态染色:革兰阴性球菌成双排列 • 菌落典型:光滑型,易乳化,盐水中无 自凝 • 生化反应: • 氧化酶+、触酶- • 发酵葡萄糖、麦芽糖 • 生长条件:普通培养基不生长、 • 血清学:与相应分群血清凝集与卡他布兰汉菌鉴别• 形态与奈瑟菌相似 • 18~24℃环境能生长• 普通培养基中可以生长 • 具有DNA酶淋病奈瑟菌形态染色• 革兰阴性肾形、成双排列 • 有荚膜、菌毛 • 淋球菌多侵犯尿道粘膜,急性期常位于中 性粒细胞内,急性期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 ,慢性期则多在细胞外 • 根据菌毛分型:T1~T5T1、T2有菌毛T3、T4、T5无菌毛淋球菌革兰染色图生长条件• 营养要求高 • 专性需氧 • 5~10%CO2 • <30℃或>36.5 ℃不生长常用培养基和菌落特征• 巧克力色培养基 • TM培养基(含万古霉素、多粘菌素、制 霉菌素) • MTM培养基(改良的TM)• 菌落特征:圆形、光滑、湿润、灰白色 、易乳化生化反应• 氧化酶、触酶:+ • 葡萄糖、麦芽糖、蔗糖:+-- • 30%H2O2试验:+抵抗力• 抵抗力极弱 • 对温度变化敏感 • 对干燥敏感 • 对消毒剂敏感 • 易形成耐药性临床意义• 致病物质:菌毛、IgA蛋白酶• 所致疾病: • 性接触--引起淋病 • 产道感染--引起新生儿淋病性眼结膜炎标本采集• 正确取材女性病人标本:取宫颈内膜分泌物男性病人标本:取尿道口脓性分泌物分泌物直接涂片染色分离培养可疑菌落涂片染色生化反应初步报告生长特性直接涂片• 分泌物涂片,做革兰染色 • 急性炎症期中性粒细胞内可见革兰阴性 双球菌。
• 阳性率男性90%、女性50%~60%• 无症状淋病或轻症患者,尤其是女性, 检出率低,只做涂片可漏诊40%以上,培养检查• 取材部位准确 • 培养基预温 • 立即接种 • 最好床边接种 • 合适的培养基 • CO2培养 • 取氧化酶阳性菌落做下一步鉴定鉴定试验• 氧化酶试验 • 糖分解试验(葡萄糖、麦芽糖、蔗糖) • 30%过氧化氢试验药敏试验抗生素纸片含药量判定标准(mm)敏感中度敏感 耐药青霉素2.4μ(4U)≥3020~29≤19壮观霉素 100μg≥18≤14头孢呋 肟10μg≥3020~29≤19鉴定依据• 形态染色典型:革兰阴性球菌 • 培养特性:光滑、湿润、易乳化菌落 • 生化反应:氧化酶阳性、仅分解葡萄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