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ppt

75页
  • 卖家[上传人]:我**
  • 文档编号:117879823
  • 上传时间:2019-12-1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60.50KB
  • / 7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 健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选址与总体布局、工作场 所、辅助用室以及应急救援的基本卫生学要求 •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 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卫生设计及职业病危害评 价 • 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建设项目的卫生设计 及职业病危害评价、建设项目施工期持续数年或 施工规模较大、因各种特殊原因需要的临时性工 业企业设计,以及工业园区的总体布局等可参照 本标准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 GBZ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 • GBZ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二部分 :物理因素 • GBZ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 GBZ/T194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 施规范 • GBZ/T195 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规范 • …… 术语和定义 • 卫生标准、工作场所、工作地点、职业性有害因 素、职业接触限值、自然疫源地、卫生防护距离 、全年(夏季)最小频率风向、夏季主导风向、 粉尘、生产性粉尘、毒物、生产性毒物、高温作 业、寒冷环境、低温作业、噪声、生产性噪声、 振动、手传振动、全身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 辐射、辅助用室、工效学 总则 选址 总体布局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 建筑设计卫生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应急救援措施 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辅助用室 总则 • 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的设计应贯彻《中华人 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的卫生工作方针,落实职业病 危害“前期预防”控制制度,保证工业企业建 设项目的设计符合卫生要求。

      • 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的设计应优先采用有利于保护 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工艺、技 术、材料 • 对于生产过程中尚不能完全消除的粉尘、毒物、 噪声以及高温等生产性职业性有害因素,应采取 综合控制措施,使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符合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 防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 时投入生产使用 • 应根据工业企业生产性质和规模、职业病 危害程度(强度)及劳动者人数等,设计 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人员 编制可参考附录A表A.1 • 项目预算设计应包括职业病防治经费 选址 • 工业企业选址宜避开自然疫源地 • 工业企业选址宜避开可能产生或存在危害健康 的场所和设施,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 气体输送管道以及水、土壤可能已被原工业企 业污染的地区如难以避开,则需要评估、采 取控制措施 • 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设在当地夏 季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并应符 合国家规定的卫生防护距离要求(附录B), 以避免与周边地区产生相互影响 • 在同一工业区内布置不同卫生特征的工业 企业时,宜避免不同有害因素产生交叉污 染和联合作用。

      • 产生工频电磁场的设备安装地址(位置) 的选择应与居住区、学校、医院、幼儿园 等保持一定的距离,使上述区域电场强度 最高容许接触水平控制在4kV/m 总体布局 • 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应明确功能分区,可分 为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生产区 • 分期建设项目宜一次整体规划,使各单体建筑均 在其功能区内有序合理,避免分期建设时破坏原 功能分区 平面布置 • 行政办公用房应设置在非生产区;生产车间及与 生产有关的辅助用室应布置在生产区内 • 产生有害物质的建筑(部位)与环境质量有较高 洁净要求的建筑(部位)应有适当的间距或分隔 • 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 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 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 产区布置在两者之间 • 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车间宜位于 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 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 前提下,宜将可能产生严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设 施远离产生一般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其他设施,应 将车间按有无危害、危害的类型及其危害浓度( 强度)分开 • 在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车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 区之间宜设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

      竖向布置 • 放散大量热量或有害气体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 当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 生产过程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 • 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单层厂房内 当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 时,宜将其安装在底层 • 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汽的各类管道不宜从仪表控 制室和劳动者经常停留或通过的辅助用室的空中 和地下通过;若需通过时,应严格密闭,并应具 备抗压、耐腐蚀等性能,以防止有害气体或蒸气 逸散至室内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 • 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害 )或低毒(害)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 毒职业性有害因素 • 原材料选择应遵循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 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的原则 生产工艺 • 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露 天作业的工艺设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 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 • 生产工艺和粉尘性质可采取湿式作业的,应 采取湿法抑尘 • 应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原材料 ,工艺流程的设计宜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 • 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新方法控制噪声、振动 设备布局 •产生尘、毒危害的设备 工作场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 风或进风口的下风侧。

      放散不同有毒物质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设施布置在同一建 筑物内时,使用或产生高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与其他工作 场所隔离 放散有害气体的设备宜布置在单层厂房内,当厂房是多层 建筑物时,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 经常有人来往的通道(地道、通廊)不宜敷设有毒液体或 有毒气体的管道 •高温设备 热源应尽量布置在车间外面;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 通风时,热源应尽量布置在天窗的下方;采用穿堂 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热源应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 风向的下风侧;热源布置应便于采用各种有效的隔 热及降温措施 车间内发热设备设置应按车间气流具体情况确定, 一般宜在操作岗位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车间天 窗下方的部位 放散大量热量的设备宜布置在单层厂房内,当厂房 是多层建筑物时,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 •噪声设备、振动较大的设备 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作业车间、高噪声车间 与低噪声车间应分开布置 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高噪声设备 相对集中,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 振等控制措施 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单层厂房内 当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 时,宜将其安装在底层 建筑物墙体、墙面、地面 • 高毒物质工作场所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 构和表面应采用耐腐蚀、不吸收、不吸附毒物 的材料,必要时加设保护层;车间地面应平整 防滑,易于冲洗清扫;可能产生积液的地面应 做防渗透处理,并采用坡向排水系统,其废水 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建筑设计卫生 • 产生较多或大量湿气的车间,应设计必要的除湿 排水防潮设施 • 车间围护结构应防止雨水渗透,冬季需要采暖的 车间,围护结构内表面(不包括门窗)应防止凝 结水气,特殊潮湿车间工艺上允许在墙上凝结水 汽的除外 • 产生噪声、振动的厂房设计和设备布局应采取降 噪和减振措施 通风 • 厂房建筑方位应能使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 然采光,相邻两建筑物的间距一般不宜小于二者 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 •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车间天窗设计应满足卫 生要求:阻力系数小,通风量大,便于开启,适 应不同季节要求,天窗排气口的面积应略大于进 风窗口及进风门的面积之和热加工厂房应设置 天窗挡风板,厂房侧窗下缘距地面不宜高于1.2m • 应根据夏季主导风向设计高温作业厂房的朝向, 使厂房能形成穿堂风或能增加自然通风的风压 高温作业厂房平面布置呈“L”型、“Π”型或“Ш”型的 ,其开口部分宜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 • 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 应避免西晒厂房侧窗上方宜设置遮阳、遮雨的 固定板(棚),避免阳光直射,方便雨天通风 •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高温作业厂房应有足够的进、 排风面积。

      • 产生大量热、湿气、有害气体的单层厂房的附属 建筑物占用该厂房外墙的长度不得超过外墙全长 的30%,且不宜设在厂房的迎风面 • 经常有人来往的通道(地道、通廊),应有自然 通风或机械通风 •采光照明 • 作业场所采光、照明应按《建筑照明设计 标准》 GB 50034-2004和《建筑采光设计 标准》GB50033-2013的规定执行 • 在潮湿的工作场所,宜采用防水灯具或带 防水灯头的开敞式灯具 • 在有腐蚀性气体或蒸气的工作场所,宜采 用防腐蚀密闭式灯具若采用开敞式灯具 ,各部分应有防腐蚀或防水措施 采光照明 • 在高温工作场所,宜采用散热性能好、耐 高温的灯具 • 在粉尘工作场所,应按粉尘性质和生产特 点选择防水、防高温、防尘、防爆炸的适 宜灯具 • 在装有锻锤、大型桥式吊车等振动、摆动 较大的工作场所使用的灯具,应有防振和 防脱落措施 采光照明 • 在需防止紫外线照射的工作场所,应采用 隔紫灯具或无紫光源 • 在含有可燃易爆气体及粉尘的工作场所, 应采用防爆灯具和防爆开关 •封闭式车间微小气候 • 封闭车间人均新风量设计为30m3/h~50m3/h ,微小气候的设计宜符合下表要求。

      参数冬季夏季 温度(℃)20~2425~28 风速(m/s)≤0.2≤0.3 相对湿度(%)30~6040~60 注: 过渡季节微小气候计算参数取冬季、夏季插值 空调设置 • 采用热风采暖、空气调节和机械通风装置的车间 ,其进风口应设置在室外空气清洁区并低于排风 口相邻工作场所的进气和排气装置,应合理布 置,避免气流短路 • 工作场所的新风应来自室外,新风口应设置在空 气清洁区,新风量应满足下列要求:非空调工作 场所人均占用容积<20m3的车间,应保证人均新 风量≥30m3/h;如所占容积>20m3时,应保证人 均新风量≥20m3/h采用空气调节的车间,应保证 人均新风量≥30m3/h洁净室的人均新风量应 ≥40m3/h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 防尘、防毒 • 防暑、防寒 • 防噪声、振动 • 防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 防尘、防毒 • 优先采用先进工艺和无毒、低毒原材料对于工 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 艺和粉尘、毒物特性,参照《工作场所防止职业 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的规 定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使劳动 者活动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工作场所 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1-2007的要求。

      如预期接触浓度不符合要 求的,参考GBZ/T195、 GB/T18664的要求设计有 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防尘、防毒 • 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 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应优先采用机械 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 • 为防止物料跑、冒、滴、漏,其设备和管 道应采取有效的密闭措施,并应结合生产 工艺采取通风和净化措施对移动的扬尘 和逸散毒物的作业,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 计移动式轻便防尘和排毒设备 防尘、防毒 • 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 采取密闭措施;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 设施对尘源进行控制生产工艺和粉尘性 质可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湿法抑尘 • 产生或可能存在毒物或酸碱等强腐蚀性物 质的工作场所应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