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闻稿的选择.ppt

31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56466159
  • 上传时间:2018-10-1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98M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新闻稿的选择,意义与程序 社会评价 新闻评价 充分利用稿件,2,第一讲课回顾,,3,报纸工作流程,,4,新闻稿的选择,新闻稿选择的意义 是报纸对新闻稿的第一次评价 强迫性选择与需要性选择 报纸是一个封闭系统 强迫性选择是受报纸容量的有限性这种客观条件制约而对稿件所进行的选择 意义在于取得新闻稿件选用量与报纸篇幅容量之间的平衡5,需要性选择及意义,需要性选择:报纸编辑根据新闻传播的需要而对稿件所进行的选择 报纸的角度 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 把关:把关人理论简介 卢因和怀特的守门人模式 麦克内利的新闻流动模式 巴斯内部新闻流动的“双重行动模式” 创造特色 保证质量:精品战略的关键步骤 读者的角度 施拉姆:报偿的程度/费力的程度=选择的或然率 两种选择的辨正关系,6,,施拉姆(W.Schramm):从发送者到最终的接收者之间,被淘汰的内容可能是数量巨大的因此“守门”首先是一种对于可进入下一传播渠道信息的选择权 卢因的“守门人”理论 1943 “渠道理论” 1947年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 :“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影响这种流动。

      7,,D.M.怀特的守门人理论 1950年引入新闻传播,在《‘守门人’:新闻选择的事例研究》中,指出美国一家非都市报纸的电讯编辑,舍弃了许多新闻的决定是最值得注意的守门行为 11910条电讯稿中选用了1297条 (1)只有10%的要闻被选用; (2)电讯稿在内容上比例失衡,国际性政治新闻、全国性政治新闻和人情味、趣味性新闻占2/3; (3)收进电讯稿比率和实际采用比率大致接近8,90%的稿件被淘汰原因,,9,麦克内利的新闻流动模式,1959年麦克内利发表《新闻的国际流动中的中间传播者》,提出: 最重要的守门人行为可能在新闻抵达报纸的电讯编辑之前就已彻底完成; 守门行为不止选择和拒绝,因为中间人经常改变那些在运转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 守门行为并不随着新闻媒介而结束,因为最初的接收人经常为其他人充当守门人 信源与信宿、新闻事件与最终接受者间存在着一系列的把关环节,绝非怀特所谓的孤零零“门区”10,巴斯内部新闻流动的“双重行动模式”,最重要的守门行为出现在新闻组织内部,守门的过程分为“新闻采集”和“新闻加工”两个阶段 一部分是最接近信源和最倾向于信源的人; 另一部分是那些就守门行为的意义来说,更为实事求是的工作,对流入的新闻内容进行挑选、修改或剔除的人。

      11,J.盖尔顿与M.H.鲁奇的 选择性守门模式(1965),以下因素影响是否会进入下一阶段: 1.时间跨度(timespan)事件的发生符合媒介的时间表,受到注意的可能性就更大 2.强度或阈限价值(intensity or threshold value)重要引起注意 3.明晰性/不模棱两可(clarity) 4.文化相近性(culture proximity) 5.一致性(consonance)事件符合既定期望和预想 6.出乎意料(unexpectedness) 7.连续性(continuity) 8.构成/组合性(composition)出于媒介内容的整体构成或根据平衡性的需要,作为对照性事件而被选中 9.社会文化价值观念(socicultural value)社会或守门人,12,新闻筛选的三个基本前提,附加性前提,事件包含的新闻要素越多,越有可能成为新闻; 补偿性前提,事件在某些要素上是平淡的,但可以因其他要素比较突出而得到补充; 排除性前提,如果一个事件所有的新闻要素都偏低,那么这个事件就可能被排除在新闻报道之外 选择性守门模式着重分析新闻内容或社会事件具有怎样的特点和因素就有可能被守门人选中并进入大众传播渠道得以与受众见面。

      这一模式仅仅适用于国际新闻13,选稿程序,总体选择:不断筛选的动态过程 稿件流入的动态性 择优选稿的动态性 个体选择:“把关人”的层层筛选 初选6条件 真实、准确、具有新闻价值、适用(报纸需要)、简练、生动 根据稿件本身判断 经过调查核实判断,14,社会评价的标准,定义:对新闻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的好坏、利弊的评价 标准: 当前的政治评价首先考虑 以阶级利益和需要为标准 负面新闻,15,社会效果考察,从性质来分 正面效果:积极影响 负面:消极影响 (举例) 中性:以上两种效果不明显 从主次来分 主导效果 次要效果(举例:盗之道,劫路英雄) 从表现来分 显性效果 隐性效果 兼顾二者,16,选稿标准,选稿标准 符合编辑方针与本报的报道要求 具有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的总和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符合真实性的要求 写法基本合格 符合本报、本版(专栏)风格 无国际、国内禁止刊登的内容 注意报道平衡:点面平衡、内容平衡(杰米扬的鱼汤)地区平衡,17,报纸禁止刊登哪些内容,(对照P57内容) 国际 涉及国家安全 煽动犯罪、色情 妨碍司法公正 侵犯著作权 损毁他人名誉 虚构、曲解、欺骗 国内 煽动、诽谤、侮辱、泄密、教唆、传播淫秽、侵犯隐私权、不尊重民族习惯,18,新闻评价,从新闻传播的专业角度对新闻稿件的质量进行的评价。

      新闻价值评价 新闻的适用性评价 新闻真实性评价 新闻表现评价,19,新闻价值评价,新闻价值:新闻的质的规定性一则新闻所产生的社会效应 及时 新意 20,及 时,判断: 及时是指记者一旦获知某一事实,迅速予以报道 新闻根据一旦成立就迅速予以报道 抢与压(晚报、伊战、预发) 及时的4种情况 事件性新闻:抓变动的由头 非事件性新闻:寻找新的新闻根据(收养法、野山羊) 旧闻出新(张学良谈54年前的西安事变、深喉出世) 预告新闻(试射火箭、军事演习、交通消息、发行新币、日食、流星雨),21,新 意,决定新意两因素 新闻事件的特质,是事件常态的改变(第一) 常态的异常(高考不缺考、春节放鞭炮,两家子公社干部睡上安稳觉:夜无声,早无堵门人) 从常态的新特点、新角度挖掘新意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读者的认识 第一时间获得 争夺眼球,22,重 要,社会影响大 社会影响彰显的事件 新生事物 要闻的构成 领导人 名人 当事人 特殊地点 特殊时间,23,接 近,地理上的接近心理上的接近,24,新闻价值结构,新闻价值各要素的组成结构,编辑据以判断、评估新闻价值的原则。

      叠加原则 补充原则 排除原则,25,新闻的适用性评价,考察是否符合报纸的特点 报纸性质、种类 稿件数量:本报60%以上 稿件质量: 注意报道平衡 点与面的平衡 报道领域的平衡 报道地区、单位的平衡,26,,,27,,28,,29,,30,思考题一,“刊载所有适宜刊载的新闻”,没有守门意识 新闻的及时是指记者一旦获知事实,立即进行报道 为了突出报纸特色,对于通讯社的稿件,哪怕是重大新闻也不予刊用31,思考题二,课堂讨论 1. 评价《北京青年报》的一篇稿件的新闻价值,由此分析该报提出的将“新闻价值做大”的现实意义 2. 如何看待西方报纸关于“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是新闻”的新闻价值观? 3. 怎样正确理解新闻价值中的“及时性”因素?你怎样理解党报要求的“有抢有压”原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