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二语文单元试卷.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38290531
  • 上传时间:2023-09-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隆德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二语文单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从心所欲和胡来范曾从一个画家的作品,大体可以看出他是从心所欲还是胡来,也可以看出他创作时是心如秋月还是躁动不安八大山人的用笔其实是并不狂肆的,他运用中锋,沉稳而准确地推移毫颖,画面每一笔都没有逃出他理智所控制的范围那是一种至极的理性与至极的感悟的高度统一,在佛家称“无缘大悲”这时,八大山人是“从心所欲”的,同时也是“不逾矩”的在“从心所欲”的状态下所恪守的法度,那必然是遵循着自然规律的,因此他的画明净端庄、了无渣滓,绝不是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轩堂遗矢、醉酒作画,那是不会“与天地精神相往还”(庄子语)的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人,在《庄子》书中称为至人,儒家称为圣人,佛家称为尊者,那都是有着极高修养的人,非一般凡夫俗子所可梦见者徐渭固为不世之天才,然则其作画、写字恐怕心境不似八大山人宁静空寂,所以偶尔来一两下败笔这在八大山人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所赖徐渭才气干霄,瑕不掩瑜倒成了徐渭蓬头垢面不掩国色的特征现代李苦禅的用笔,我以为是在八大山人和徐渭之间的,这与苦禅先生的性格大有关系他一面喃喃而语,对画坛的丑陋和愚蠢奉上鞭挞、调以谐谑,大笔洋洋洒洒地在纸上跌宕运行;到紧要关头,先生不免语住,紧闭着嘴,这必是神来之笔诞生的瞬间;然后,先生又恢复怡然自得之态,在率意中把握着分寸。

      苦禅先生的画面是不会有败笔的,现在坊间的赝品,一眼便可识别,但凡首先跳入眼帘的,正如《庄子》书中从炉中跳出的恶金,必不能成为莫邪之剑,画上的败笔非徒不能状物传神,而只能起着破坏的作用以上所举三人,都是从心所欲的大师,同时我也论及了他们差异所在,其作品是十分值得我们细细辨析的对历史上的每一位大师“审问之、明辨之”,是美术史家的本分,同时可以鞭笞画坛的劣迹以昭示后之来者现在大写意的画家多了起来,大概和“立竿见影”的心态有关,他们作画时神涣气散,横涂纵抹,自以为做到了“我不思则我在”,与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的理性为仇寇殊不知“胡来”的结果是满纸败笔、惨不忍睹,心中倾慕狂士的潇洒恣肆,而笔下却出不了他们的豪纵任侠,用力过猛,立刻恶浊;泼洒无度,必成墨猪有自知之明的,团起扔进纸篓;无自知之明者则裱以精工,悬诸华堂,获笑天下士我们不要太相信古人文章所描述的狂士,以为只有在神经失控状态才会有神来之笔,那就上了古人的当了石涛曾很激赏新安吴子作画的状态,“每兴到时,举酒数过,脱巾散发,狂叫数声,发十斗墨,纸必待尽”我想,石涛所欣赏的不是最后吴子之画,而只觉得他做人来疯好玩儿,画者决不可以为典范怀素“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显然他心知肚明,那是在捉弄观众。

      其实,怀素三分醉意是有的,他却偏做酩酊大醉状而已傅抱石先生“往往醉后”一印,曾引发过无数的遗闻轶事,描述傅抱石如何大醉之后画出了神品,我想这大大误解了傅翁的“往往醉后”的文学意味这“醉”字,正是傅翁忘怀得失、纯任情性,逍遥于太虚,与天地精神侔合的最佳状态据罗时慧先生告诉我,傅翁手不离酒则有之,浅酌而不豪饮,正是名士风流的真实状态无道之士是狂不起来的,那仅仅是胡来庄子自知狷狂,但却放言恣肆,皆入环中,所谓“猖狂妄行而蹈乎大方”刘熙载称:“凡物险者易颠,非具有大力,奚以固之刘熙载《艺概》卷五《书概》)狂而无方,便是胡来,初执笔者其慎诸1.下列有关“从心所欲”和“胡来”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心所欲”是一种至极的理性与至极的感悟的高度统一,在佛家称“无缘大悲”,同时也是“不逾矩”的八大山人在绘画时画面每一笔都逃不出理智所控制的范围B.“从心所欲”是恪守的法度的,是遵循着自然规律的八大山人的画明净端庄、了无渣滓,还可以醉酒作画,并体会到 “与天地精神相往还”C.“胡来”就是与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的理性为仇寇现在大写意的画家大概和“立竿见影”的心态有关,在作画时神涣气散,横涂纵抹,自以为做到了“我不思则我在”。

      D.“胡来”的画家虽然心中倾慕狂士的潇洒恣肆,而笔下却出不了他们的豪纵任侠,用力过猛,立刻恶浊;泼洒无度,必成墨猪结果是满纸败笔、惨不忍睹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徐渭作画、写字恐怕心境不似八大山人宁静空寂,再加上本来就不是世之天才,才气也没多少,所以偶尔来一两下败笔B.石涛激赏新安吴子作画的状态:“每兴到时,举酒数过,脱巾散发,狂叫数声,发十斗墨,纸必待尽”作者认为石涛只是觉得吴子做人来疯好玩儿,但画者决不可以为典范C.怀素只有三分醉意,却偏装作做酩酊大醉状显然他心知肚明,自己在捉弄观众D.傅抱石先生忘怀得失、纯任情性,逍遥于太虚,与天地精神侔合的最佳状态就是“醉”字,实际上,傅翁手不离酒则有之,浅酌而不豪饮,正是名士风流的真实状态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八大山人、李苦禅、傅抱石等书画家的作品,就大体可以看出他们是从心所欲还是胡来,也可以看出他创作时是心如秋月还是躁动不安B.我们不要太相信古人文章所描述的狂士,以为只有在神经失控状态才会有神来之笔,那就上了古人的当了古代所谓画坛狂士,其作品的神来之笔并非出自神经失控的状态。

      C.无道之士是狂不起来的,那仅仅是胡来狂而无方,便是胡来,初执笔者其慎诸美术史家的职责之一就是要鞭挞画坛上的胡来现象,从而警示后人D.绘画大师、书法大师少有败笔,是因为他们在作画时不仅能打破规矩,而且能达到“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精神境界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袁崇焕,字元素,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邵武知县为人慷慨负胆略,好谈兵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厄塞情形,以边才自许天启二年正月,御史侯恂请破格用之,遂擢兵部职方主事无何,广宁师溃,廷议扼山海关,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部中失袁主事,讶之,家人亦莫知所往已,还朝,具言关上形势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廷臣益称其才,遂超擢佥事,监关外军,发帑金二十万,俾招募寻令赴前屯安置辽人之失业者,崇焕即夜行荆棘虎豹中,以四鼓入城,将士莫不壮其胆在晋深倚重之,然崇焕薄在晋无远略,不尽遵其令十三山难民十余万,久困不能出大学士孙承宗行边,崇焕请:“将五千人驻宁远,以壮十三山势,别遣骁将救之宁远去山二百里,便则进据锦州,否则退守宁远,奈何委十万人置度外?”承宗谋于总督王象乾象乾以关上军方丧气,议发插部护关者三千人往。

      承宗以为然,告在晋在晋竟不能救,众遂没,脱归者仅六千人而已及承宗驳重城议,集将吏谋所守阎鸣泰主觉华,崇焕主宁远,在晋及张应吾、邢慎言持不可,承宗竟主崇焕议已,承宗镇关门,益倚崇焕崇焕内拊军民,外饬边备,劳绩大著崇焕尝核虚伍,立斩一校承宗怒曰:“监军可专杀耶?”崇焕顿首谢,其果于用法类此崇焕初议和,中朝不知及奏报,优旨许之,后以为非计,频旨戒谕崇焕欲藉是修故疆,持愈力而朝鲜及文龙被兵,言官因谓和议所致文龙既死,甫逾三月,大清兵数十万分道入龙井关、大安口崇焕甫闻变即千里赴救,自谓有功无罪,然都人骤遭兵怨,谤纷起,谓崇焕纵敌拥兵朝士因前通和议,诬其引敌胁和,将为城下之盟帝颇闻之,不能无惑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十二月朔,再召对,遂缚下诏狱法司坐崇焕谋叛,三年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 《明史·袁崇焕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人慷慨负胆略 负:具有B.晓其厄塞情形 厄:控制C.发帑金二十万,俾招募 俾:使 D.然崇焕薄在晋无远略 薄:轻视5.下列句子全都表现袁崇焕“负胆略”有“边才”的一组是(3分)①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②将五千人驻宁远,以壮十三山势③而崇焕甫闻变即千里赴救 ④阎鸣泰主觉华,崇焕主宁远⑤议发插部护关者三千人往 ⑥崇焕内拊军民,外饬边备A.①③⑤ B.④⑤⑥ C.①②③ D.②④⑥6.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崇焕为人正气有胆量,好谈兵,有边才。

      他动不动和退役老校谈边塞之事,他曾单骑出关了解关内外形势,返回朝廷时,能将塞外之事详细地汇报B.袁崇焕注意安抚军民,整顿边防,敢于果断执法崇焕在关门,内抚军民,外整边防,曾查核到虚报名额的队伍,立刻斩杀一个校官,此事还惹怒了孙承宗 C.袁崇焕与清廷议和,朝廷不许,但他坚持有力他最初本想借议和兴复原来明廷失去的疆域,所以提议和大清议和,朝廷频频降旨劝阻禁止D.袁崇焕擅杀文龙,招致祸患,不幸身亡毛文龙死后,清军大举入关,又使计策说与崇焕密订条约,最终皇帝判了他凌迟处死,天下的老百姓都为他感到冤枉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①无何,广宁师溃,廷议扼山海关,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5分)②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 题11分)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①姜夔 云鬲迷楼,苔封很石②,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厓緑嶂,苦被北门③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④问当时依依种柳⑤,至今在否?【注】①1205年六十五岁的辛弃疾转任镇江知府,积极准备北伐。

      他写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深受感动并依辛词的韵脚填写本词②迷楼:在扬州,与镇江(京口)之北固山隔江相对,是隋炀帝幸江都时所建很石,在北固山甘露寺,状如伏羊,相传孙权曾与刘备在此共商抗曹大计③北门:京口,南宋时接近边界,成为北方的重镇和北大门④金鼓:指出征的队伍⑤依依种柳:《晋书·桓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都已十围8. 请分析“千古空来去”中的“空”的表达作用,并结合上片指出作者在此所寄托的情感6分) 9. 在下片中作者提及“诸葛”,请分析这处典故有何用意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湘夫人》中“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 , 2) ,两朝开济老臣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