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期末复习指导 湘教版必修1.doc
4页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上第3单元期末复习提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复习要求】1.以感性阅读为主,通过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的关系来体会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依存关系,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最终人类应处理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注意教材69页最后一段的“人地关系指导思想”的理解),2.重视再次复习教材67页以提高阅读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和69页活动题以提高考察调研、总结能力二、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复习要求】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整体性的三个表现(可参见教材70-71页);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体现在任何尺度的地理环境中,参照教材70页活动加以理解;3.理解并掌握体现整体性的案例:植被被破坏之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详见下图动植物失去栖息地土壤盐渍化下游河床抬高,地下水位升高洪涝灾害多发河道淤积,泄洪能力下降河流泥沙含量增大水土流失严重植被保持水土能力下降地下水位下降下渗减少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形成地下漏斗地表植被减少开垦坡地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注:土壤盐渍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4.了解土壤形成的过程也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所在同时着重掌握以下知识要点: ★土壤具有肥力属性,能够生长植物;★气候与风化壳的关系,教材73页“气候与土壤”第二段可能会设计相关考题;补充风化壳: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以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尤其注意理解绿色植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光合作用)★人类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教师讲解】东北黑土和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来扩充学生对土壤知识的了解温带半湿润气候、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是温带森林土壤向草原土壤过渡的一种草原土壤类型,我国黑土地处温带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为其气候特征土壤母质粘重,并有季节冻土层夏秋多雨,土壤常形成上层滞水,草甸草本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漫长的冬季,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土体内盐基遭到淋溶,碳酸盐也移出土体,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
季节性上层滞水引起土壤中铁锰还原,并在旱季氧化,形成铁锰结核,特别是亚表层表现更明显所以,黑土是由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滞水潴积过程形成,是一种特殊的草甸化过程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1米,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黑土开垦后,腐殖质含量下降,因母质粘重,土壤侵蚀明显,这是黑土利用中需引起注意的问题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土分布区是重要的粮食基地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腐殖质层是指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表层其显著特征是,色暗,疏松,矿质土粒团聚成团粒状或粒状结构,透水性能良好,含有较多的为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特别是氮素红壤为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常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红壤在中亚热带湿热气候常绿阔叶林植被条件下,发生脱硅富铝过程和生物富集作用,发育成红色,铁铝聚集,酸性,盐基高度不饱和的铁铝土红壤、黄壤、砖红壤可统称之为铁铝性土壤5.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资源综合利用的指导意义(详见教材76页)6.教材73页和75页活动题作为知识扩充和本节所学知识的运用,大家要认真对待;三、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明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则是绝对的辩证关系;2.理解地域分异的含义(教材79页);3.掌握自然带含义了解,自然带的分布则需掌握。
先掌握“赤道以南、北冰洋以北、大西洋以东、太平洋以西”这一典型区域作为学习模式,如下参考图:提醒大家!!此图只是水平方向(即与地球表面平行)上的一个模式,不包含垂直(即与地球表面垂直)方向上,而且它也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只能说其它地区基本上也与此模式大体相似而已,也就是说其它大陆上自然带的分布与此模式基本类似,但并不一定完全一致!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哲学思想体现“普遍性之中蕴藏着特殊性” ,所以说自然地理环境是复杂的、有序的、特殊的综合体现建议大家!!在复习这一部分时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成因、分布整合到一起学习,效果会更好!(关于气候相关请同学们查阅前边笔记)4.地域分异规律:通过自然带来体现,包括地带性分异和非地带性分异两个大方面★其中地带性分异有具体包括:纬度地带分异、干湿度地带分异、垂直分异大家在复习时掌握各自以下方面:变化规律(自然带更替方向)、自然带延伸方向、形成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形成基础)、在世界自然带图上的体现等方面★垂直分异里面涉及到自然带普的分布规律和雪线相关 关于自然带普需着重复习并掌握:①亚洲的珠穆朗玛峰(教材81页)、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地图册33页)自然状况下的基带植被分别是什么?②影响不同山体自然带普数目多数(或复杂程度)的因素有:山体所在纬度、海拔高度等③影响同一山体两坡自然带普数目多数(或复杂程度)的因素有:相对高度、阴阳破、迎风坡背风坡等④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⑤山地垂直分异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⑥同一山体同一自然带普海拔高度:阳坡高于阴坡、低纬坡高于高纬坡;关于雪线需着重复习并掌握:①雪线的概念;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②影响雪线的因素有:气温、降水最主要,其它可能还会涉及到山体海拔高度和坡度等③气温是通过以下来体现的:阳阴坡、低纬高纬坡④降水是通过以下来体现的:迎风背风坡⑤全球不同纬度山体综合考虑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雪线总体分布规律为:从副热带地区向南北两侧高低纬递减;⑥同一山体两坡雪线高低综合考虑气温和降水的话,一般情况为降水因素主导;⑦掌握亚洲的珠穆朗玛峰(教材81页)南低于北、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南低于北、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地图册33页)南高于北、天山南高于北的雪线分布,要明白原因。
★关于非地带性(地方性)掌握①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本应该有却没有,本应该没有却有”的特殊地理现象;②产生非地带性现象的因素常见有: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地质岩性、水分条件的变化、人类活动等方面;③掌握课上讲解到的案例即可;思考掌握:①东非高原是热带雨林带吗?②非洲南端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吗?③南美洲南端(300 S以南)安第斯山脉西侧为森林带,东侧为荒漠带,为什么?④尼罗河两岸在这里流经热带荒漠带,但由于尼罗河两岸却形成了重要的农业区,为什么?⑤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干旱的地理环境为什么会形成绿洲(吐鲁番的葡萄沟)?⑥甘肃鸣沙山的月牙泉这一奇观?⑦中国四川盆地的紫色土?⑧石灰岩山坡(碱性)多长柏树,花岗岩山坡上多生长油松?⑩北半球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在亚欧大陆西岸较东岸纬度偏高,原因是?⑾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5.教材78页活动题设计考查同学们观察能力描述能力,教材79、80页活动题设计考查同学们理解总结能力,教材81页活动题设计考查同学们观察、理解、推理的学习能力,大家要认真对待!6.所以地理环境是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综合体,认识到上面这一点,对我们生产生活实践的指导至关重要,我们就应该认识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安排我们的各项生产生活活动,时刻处理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