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译文(七).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tang****xu4
  • 文档编号:162465925
  • 上传时间:2021-01-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7.86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译文(七)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 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看,乂减价果常平米,多作H粥药剂,遣使挟医 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 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译】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 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乂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 人第二年春天,乂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 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 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乂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 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备疫病原】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 民足于水白居易乂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 多狩,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狩积为田,水无几矣漕河失利, 取给7工潮,舟行市中,潮乂多淤,三年一淘,为民大患,六井亦几于废轼见茅 山一河专受7工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

      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 泄之限,7工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乂取狩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 长堤以通行者吴人种菱,春辄芟除,不遣寸草且募人种菱湖中,狩不复生 收其利以备修湖,取救荒余钱万缗、粮万石,及请得白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 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译】杭州原来近海,当地泉水咸苦,居民稀少唐代刺史李泌首先引西 湖水造了六口井,白姓用水充足白居易乂疏通西湖水流入运河, 从运河流入田 亩,灌溉田地达一千顷,白姓因此殷实富裕湖水中有很多菱白根,从唐朝到吴 越钱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止了,菱白根积为田,剩下水面没有 多少了运河的便利丧失了,靠江中的潮水供水,船在市中行驶,潮水乂多淤泥, 三年淘挖一次,成为白姓的大灾难,六口井也几乎荒废了苏轼看到茅山一条河 专门接受江中潮水,盐桥一条河专门接受湖水,就疏通二河来通航运乂造了坝 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水的枢纽,7工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用剩下的 物力人力修复了六口井,乂把菱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 通行吴地人种菱,到春天常加拔除,不留寸草苏轼还募人在湖中种菱,使菱 白根不再生长收取的钱准备用来修湖时使用, 取来救荒剩余的钱一万缗、粮一 万石,和请求得到的剃度僧人文牒一白份来招募工役。

      堤矣计矣 三=兰.源多套i=二_ A — 江三十 m 三m 二•次参一 :-—iw <^t.* “ ■ ♦ g ■” q * 2 Z W- ** m. E *., W *S r .— i,■〜 ** MC 5 — ,w ■ K VX 4 *. f 7 aa 〜,* A X. T S A" *.* * 5 Mb. 5 K" "■E * >W "■ X — * 7* m . S 4 7> ™ f *. f 6S*.“ V Si ~ f — 0* d 〜 ** B ■> .板 *.— H* 0.+ <^l g .— * k *f “ * 3E 4 * 〜4 ■- ** K I* -*- ~™ "- - •™- - —• ZK A * •-"-m 4 ^ *>•+—• •* W * .= n i 、》 g *. f fF志K篆 ■ ",-■------校 ■ t^ g -v .〜0 m g m ** mt E 4 / r E ■* ms。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