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滨砭石的成因及产地.doc
2页泗滨砭石的成因及产地砭石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砭石者,以石治病也” ,意思是“可以治病的石头” 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没有药理知识,每当身体不适时,就抓起火堆旁被烤热的石头进行热敷和刮拭,他们慢慢发现,一些特殊的石头对于病痛颇有疗效,于是逐渐总结为中医的精华之一即砭术人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处于气血畅通、脏腑协调、阴阳平衡的状态而在患病情况下,则气血不畅、经络壅滞、脏腑失调、阴阳失衡砭术调理就是医者通过操纵砭具充分发挥砭石的场效应和“无形针”的作用,内病外治在人的体表施以各种手法,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病的目的泗滨砭石的特点1、有一奇异的能量场,作用在人体可产生红外热像并循经而行;磨擦或敲击此石可发出极丰富的超声波脉冲2、此石无放射性,对人体无害;含有三十几种微量元素,其中锶的含量甚高3、接触人体表皮,在“微循环检测仪”监视器的屏幕上,可清楚看到小血管及毛细血管中迅速加快的血液流动状态4、饮用泗滨浮石浸泡水可降低血中的甘油三脂、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有明显的调节高脂血症作用5、用砭石(砧、或尺最明显)叩、拍人体有明显的针刺感(无形针) 泗滨浮石的成因 泗水流域的山东段在山东省中南部,中国地质地矿专家认为,距今约5—7 亿年前地区处于深海地质条件,以后由于冰川造山运动抬升而形成海相碳质泥岩,大约在距今约 6500 万年前的古生代末期的白垩纪,一颗直径约 10 公里的铁质陨星在鲁西南地区的泗水流域与地面相撞,并发生巨大爆炸。
在爆炸之前,陨星经过地球大气层的爆燃形成等离子锥体,钻入地下爆炸激起冲击压缩波,地表岩石剥离升空形成痂片,在高温高压等离子体的熏蒸下,渗入了陨星粉末中含有的大量稀有金属元素岩石碎片在快速冷却过程中形成微晶结构,散落地面它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的渐变和陨星冲击瞬间的突变,并因其浮在当地巨厚层石灰岩之中,故称为“泗滨浮石” 泗滨砭石的产地砭石是中医石质医疗器械的统称,而使用泗滨浮石制作的泗滨砭石则是砭石产品中的上品泗滨浮石产地源自古泗水流域,古泗水流域流经多省,不确指现在的泗水市古代泗水流域范围比现在大,泗水县以泗河而得名,泗河古称泗水,为禹治九水之一泗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区南麓,北纬 35°28′-35°48′,东经 117°5′-117°35′之间县界东靠平邑,西接曲阜,南临邹城,北连新泰,西北与宁阳搭界县境东西最大横距 46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40.6 公里总面积 1091.79 平方公里其中低山丘陵 738.5 平方公里,河谷平地 353.22 平方公里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偏西,济河下游东至平邑县城 40 公里,至县界 35 公里;南至邹城市 47 公里,至县 20 公里;西至曲阜市 30 公里,至县界 17.5 公里;北至新泰市 80 公里,至县界 17.5 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