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电子教案.ppt
46页1,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重点),第一节 财政政策效果 第二节 货币政策效果 第三节 财政与货币政策之争 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相机决择),2,本章导读,上一章分析了IS和LM曲线由于在短期内,国民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来自需求方面,所以,IS-LM模型是西方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的理论基础 因此,本章在上一章基础上,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和效果进行理论分析3,第一节 财政政策效果,财政政策定义 财政政策效果和挤出效应 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 财政政策效果度量,5,y0,y2,r0,r2,E,E,LM,IS,IS ,,,二、财政政策效果和挤出效应,,,,,,,y,r(%),,,y3,,,E,“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6,650,700,r0,r2,E,E,LM,IS,IS ,,,,,,,,,y,r(%),,,800,,,E,7,8,当政府支出增加时,由于投资无变化,可以看出不存在“挤出效应”.这是因为投资是一个固定常量,不受利率变化影响,也就是投资与利率的变化无关,IS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9,四、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LM相同,IS不同 LM不同,IS相同,10,a. IS平坦,富有弹性 b.IS陡直,缺乏弹性 AD占AC的比例小, AD占AC的比例大, 财政政策效果差。
财政政策效果好1.LM相同,IS不同,d是投资对利率的反应系数d越大,IS越平坦,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差11,c. LM平坦,富有弹性 d.LM陡直,缺乏弹性 AD占AC的比例大, AD占AC的比例小, 财政政策效果好 财政政策效果差2.LM不同,IS相同,h为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越大, LM越平坦,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货币需求增加所导致的利率上升就越少,因此挤出效应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好12,五、财政政策效果度量,财政政策的乘数:是指在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收支的变化能使国民收入变动多少13,四、财政政策效果度量,14,四、财政政策效果度量,在这四个因素中,支出乘数决定于边际消费倾向而边际消费倾向一般被认为是比较稳定的货币需求对产出的敏感程度主要取决于支付习惯和制度,一般也被认为比较稳定因此“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货币需求及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成反向,与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正向15,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 ,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LM平缓而IS陡峭 LM垂直而IS陡峭 LM和IS一样平缓 LM陡峭而IS平缓,16,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17,“挤出效应”发生于? 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18,谨防积极财政的“挤出效应”,引自 2008-10-27 00:54,中国经济周刊 温家宝总理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研究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核准了公路、机场、核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建设项目,决定加快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建设进度 上述举措出台的背景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五个季度出现下滑,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经济增幅已经降至9%,远远低于第二季度的10.1%以及普遍预期的9.7%不少学者预计,如果政府不能就此趋势迅速作出政策调整,未来时期经济增幅或有可能不断降低至8%以下19,积极财政政策作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曾经为中国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增长立下汗马功劳以1998年为例,当年起,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加深,加之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矛盾,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出现明显回落。
鉴于此,中国政府于当年起推行积极财政政策,此后数年,这一政策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5至2个百分点,较为成功地帮助中国经济顺利克服内外考验,并于2002年起再次迈入持续扩张景气周期 积极财政政策之所以能够带动经济增长,除了公共开支本身能够产生需求外,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其能通过“挤进效应”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如,政府对公共事业增加投资能够改善投资环境,使私人投资成本下降;再如,政府动用财政资金完善医疗、养老保障,有助于私人形成良好预期,继而带出储蓄减少、消费增加等扩张性成果20,当然,凡事有利必有弊,积极财政政策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以“挤出效应”为典型 具体来说就是:从需求角度来看,政府增加投资可能导致利率上升,由于私营部门对于利率比较敏感,因此伴随资金成本上升,私营部门的投资意愿趋于下降;从供给角度来看,假定社会财富总量不变,如果政府大幅度增加的公共开支效率不高,可能导致实际货币供给减少,社会物价总水平则趋于上升 1998年以来,学界对于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带有“挤出效应”意见不一,其中否定方的理由大致可以归结为:其一,我国尚未实现利率市场化,政府扩大投资不会提升利率水平;其二,我国商业银行资金过剩,增发国债无非是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途径,并不存在与私营部门争夺资金的问题。
21,上述论断自然不乏合理成分,但其可商榷之处在于:其一,中国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往往并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也能拉低存贷款利率;其二,经过大力改革,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长足进展,尤其在同业拆借、国债发行等批发市场已经基本实现市场化定价;其三,中国的税收增速远远快于居民收入增速,此现象实际成为了提振内需的反向因素;其四,中国的政府开支确实存在重复建设、铺张浪费等问题,只不过,由于初期边际效应较高因而部分掩盖了问题的严重性 鉴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至少存在“挤出效应”显著化的倾向因此,在目前外部需求趋于疲软、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增速明显放缓,以及城市居民收入增幅几乎减半的重要关头,一方面,政府应当果断推行积极财政政策避免经济“硬着陆”;另一方面,政府应在扩大公共开支(着力点为追加民生保障)的过程中并行不悖地适度减税(着力点为削减自身开支)唯其如此,方能最大限度地放大“挤进效应”、缩小“挤出效应”22,第二节 货币政策效果,货币政策定义 货币政策效果 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 货币政策的效果度量,23,一、货币政策的定义,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货币政策目的是-调节总需求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mr i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mr i ,24,E,,LM ,,,r2,,,y2,二、货币政策效果,25,三、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IS相同,LM不同 IS不同,LM相同,26,a. LM平坦,富有弹性 b.LM陡直,缺乏弹性 AD占AC的比例小, AD占AC的比例大, 货币政策效果差 货币政策效果好h大,h小,,,1.IS相同,LM不同,27,c.IS平坦,富有弹性 d.IS陡直,缺乏弹性 AD占AC的比例大, AD占AC的比例小, 货币政策效果好 货币政策效果差d大,d小,2.IS不同,LM相同,28,四、货币政策的效果度量,货币政策的乘数:是指在IS曲线不变时或商品市场均衡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变化能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29,四、货币政策效果度量,30,货币供给增加使LM右移 ,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LM陡峭而IS平缓 LM陡峭,IS也陡峭 LM和IS一样平缓 LM平缓而IS陡峭 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而不影响均衡收入? LM平缓而IS陡峭 LM垂直而IS陡峭 LM和IS一样平缓 LM陡峭而IS平缓,31,32,由于L=0.2y,即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只与收入有关,所以LM曲线垂直于横轴,从而也使得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曲线移动量。
33,第三节 财政与货币政策之争,财政政策失效的古典案例 货币政策失效的流动性陷阱,34,一、财政政策失效的古典案例,垂直的LM曲线,意味着财政政策只能改变利率,对收入水平没有影响而货币政策对收入水平有最大效应r1,r0,r,LM,E1,E0,IS0,IS1,y*,y,,,,r1,r0,LM,E1,E0,y*,y,35,36,(3) LM线处于古典区域,即LM曲线与横轴y垂直,这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占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可见这是一种与古典情况相吻合的“完全挤占”r,LM,E1,E0,IS0,IS1,y,,,,12,8,LM,E1,E0,1000,y,37,二、货币政策失效的流动性陷阱,水平的的LM曲线,意味着财政政策没有挤出效应的存在而极为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y1,y0,r,LM,E1,E0,IS0,IS1,r*,y,,,,38,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扩张性财政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混合政策的政策效应,39,一、扩张性财政和紧缩性货币政策,E,,,IS ,LM ,,Y1,Y2,,,,r1,r2,,,“滞胀”时用,40,二、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E,,,IS ,LM ,,Y1,Y2,,,,r1,r2,,,经济高度膨胀时用,41,三、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E,,,IS ,LM ,,Y1,Y2,,,,r1,r2,,,政府赤字过大利息率又高时用。
42,四、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E,,,IS ,LM ,,Y1,Y2,,,,r1,r2,,,财政扩张时保持较低的利息率,减少“挤出效应”经济萧条时用,43,五、混合政策的政策效应,44,五、混合政策的政策效应,(1)当经济萧条时可以把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混合使用 (2)当经济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可实行“双紧”组合,即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来降低需求,控制通货膨涨 (3)当经济萧条但又不太严重时,可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相混合 (4)当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又不太严重时,可采用紧缩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配合45,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试问应当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并用IS-LM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 如果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则应当实行扩大货币供给和增加税收的混合政策46,扩大货币供给可使LM曲线右移,导致利率r 下降,刺激私人部门的投资支出税收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减少,这使IS曲线左移 yf为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政府增加货币供给使LM0移至LM1 ,利率由r0降至r1,与此同时,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0左移至IS1 ,这样国民收入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yf ,而私人投资增加了,消费支出减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