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基础1.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6412913
  • 上传时间:2021-10-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4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五章群体行为基础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及分类一、 群体的概念及特征、功能概念:指组织中的一群人,为了共同的目标,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基础 上所形成的整体特征:(1 )群体成员之间彼此之间有经常的、人对人(person to person)的相互接触 和联系2) 群体成员具有成员应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3) 群体成员被认为具有相当于“证件”的成员资格4 )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和工作,并对外界环境的挑战做出反应功能:(1)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2) 满足群体成员的需要(安全地位自尊 情感权利)(3) 把个体力量回合成新的力量(群体组合功能)二、 群体的分类(一) 根据群体的属性分为:正式群体: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1) 命令型群体:由组织结构规定,正式的命令与服从关系所维系(2) 任务型群体:由组织结构规定,为完成一项任务而在一起的1) 对抗群体,如企业的劳资谈判群体2) 协力群体如保龄球队(特点为其成员可以在短期内相对独立地展开工 作)3) 互动群体 如一个科研课题项目小组非正式群体: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为某种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1 )友谊型群体:为了满足其成员的个人安全感、自尊和归属需要,寻求相互关照、 情谊和友爱而自发结成的群体。

      2) 利益型群体:为了某个共同关心的特定目标而在一起的(3) 兴趣爱好型群体:具有共同的业余爱好和兴趣的个人自行结成的群体(二) 按个体实际归属的情况分:(1) 实属群体:个体实际归属的群体(2) 参照群体:不是个体实际归属的群体,它甚至可能是想象中的群体,是个体在 心理上希望成为的群体在我国的企业管理中,树立先进典型是管理工作的一条经验,但是,要使这条经验受 到更大效果,必须进一步研究如何使先进集体成为全体职工或多数职工的参照群体第二节 群体发展的阶段一、五阶段模型从60年代中期起,人们大都认为,群体的发展要经过5个阶段的标准程序,如图所示形成阶段——走到一起,成为一员震荡阶段——内部冲突,领导确立规范化阶段——达成共识,形成凝聚力执行阶段一一完成任务,实现目标中止阶段——准备解散,新的开始注意:5阶段模型的解释者都包含了这样的假设:随着群体从第一阶段发展到第四阶段,群体 会变得越来越有效虽然这可能成立,但使群体有效的因素远比这个模型所涉及的因素来得 复杂高水平的冲突可能会导致较高的绩效所以,可能群体在第2阶段的绩效会超过第3 和第4阶段群体并不总是明确地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事实上,有时几个阶段同时进行, 比如震荡阶段和执行任务就可能同时发生。

      群体甚至可能回归到前一阶段5阶段模型忽略 了组织环境二、间断——平衡模型研究人员在对10多个任务型群体进行了现场和实验室研究之后认为,群体的发展并 非都经历相同顺序的发展阶段但在群体的形成和变革运作方式的时间阶段上是高度一致 的应该特别指出的是,研究发现;⑴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群体的发展方1何;⑵ 第一阶段的群体活动依惯性进行;(3)在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正 好发生在群体寿命周期的中间阶段;(4)这个转变会激起群体的重大变革;(5)在转变之后, 群体的活动又会依惯性进行;(6)群体的最后一次会议的特点是,活动速度明显加快这些 发现如图所示高时间群体的间断一平衡模型的特点是,群体在其长期的依惯性运行的存在过程中,会有一个 短暂的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到来,主要是由于群体成员意识到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期限和 紧迫感而引发的第三节 群体动力群体动力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勒温首先提出的,他运用物理学中的“场”理论,分析研 究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即公式B (群体行为)=f (P、E)).群体动力理论涉 及到群体活动的基本规律,规范的形式以及对群体成员行为的影响,是群体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群体压力和从众性从众性:由于群体规范的影响,当个体行为与群体发生矛盾时,就会感受到来自群体的 “压力”,迫使人们产生顺从群体的行为注意:群体压力与权威命令是不同的权威命令是以自上而下的明文规定和权利作用强 制改变个体的行为反应;群体压力则没有强制的性质,但群体压力主要通过个体的心理负荷 影响其认知、判断等就可使个体“自主的”改变行为反应所以,在许多情况下,群体压力 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效果反而超过正式的权威命令心理学家阿希(S.ASCH)对从众行为进行过长时间的研究,首次以实验方式证实了群体 压力与从众性的存在他的实验表明,当人们面临了群体压力的时候,对于高度真实的事实, 也会改变他们的意见在阿希实验之后,又有一些心理学家进一步分析了是什么因素导致顺从现象的产生他 们研究结果发现,影响顺从现象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和个性因素从环境因素来看,如果 该群体是一个人的参照群体,群体的意见一贯比较一致,群体比较团结,那么,这个人就容 易在群体压力之下产生顺从行为从个人因素看,如果一个人的智力较差,情绪不稳定,缺 少日信心,则在群体中经常要以来别人,容易产生从众行为心理学家对于从众现象中群体成员的真实感受也进行了分析,指出从众现象的表现行为 和内心反映并不是一•致的。

      大致情况有以下四种情况:(1 )“心服口服”(2 )“口服心不服”, (3 ) “心服口不服”,(4 ) “心口皆不服”二、群体规范1. 含义:指群体为达到共同的活动目的,所确立的行为标准特征:(1)它是在暗示、模仿、顺从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致性,规范不同于规章,更强 调自律与默契2)群体规范对群体有维护性功能2. 群体规范的一般类型第一类群体规范:与群体绩效方面的活动有关第二类群体规范:与群体成员的形象方面第三类群体规范:与非正式群体的社交约定有关的规范,用于约束调整其内部成员的人际 相互作用形式和关系第四类群体规范:与资源的分配有关,主要用于调整群体成员之间资源或利益的分配关系3. 群体规范的功能(1) 它能促进群体的生存(2) 它能增加群体成员行为的可预测性(3) 它能减少群体成员中令人难堪的人际关系问题(4) 它能表达群体的中心价值观4 .群体规范是如何形成的呢?一般看来,群体规范主要是在群体生存与发展的成功实践中,是在人们掌握使木群体有 效运作所必须行为的过程中,逐步演变和形成的但是群体中的一些关键事件可能缩短这一 过程,并可迅速强化新的群体规范这类型关键实践主要有:(1) 群体成员所做的明确的陈述,主管等(2) 群体历史上的关键事件(3) 人际交往最初形成的模式(4) 过去历史中的保留行为三、群体凝聚力1 .定义: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或者说,群体成员对其所在群体的向心力),它包括 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群体与其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2 .影响因素:(1) 群体的领导方式A. 自身的素质与影响力B. 领导作风(民主式、专制式、放任式)与行为特征(2) 成员的同质性 (即目标、价值、信仰、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一致性)(3) 信息的交流方式和渠道,奖励方式(4) 群体与外部的关系(5) 群体的地位、声望和成功经验(6) 群体规模的大小(7) 群体的目标的实现(8) 成员对群体的依赖性3.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心理学家沙赫特(schachter)研究证明,仅仅靠群体的内聚力,不一定提高生产效率, 只有加上积极的诱导,才能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率3工佃捐1 16分钟八凝聚力与生产率关系的结果3研究表明:群体凝聚力越高,其成员就越遵循群体的规范和目标群体规范是决定群体 凝聚力与生产关系的重要因素四、角色一般群体成员的行为角色可划分为:以任务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和以人际为中心三种类 别a. 以任务为中心的角色行为,如提出想法或行动;推动事实与信息的输入;弄清问题; 评估;总结归纳不同观点;确保群体是否接近做出决策;要求进一步获得信息b. 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角色行为,如支持和鼓励他人;减少气愤;调和(保持和平);折 中(寻找共同处);鼓励参与c. 以自我为中心的角色行为,如表现敌意;寻求认可;回避参与;支配群体;吹毛求疵。

      每一个人在工作中都必须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个人的行为会随着其所扮演角色的不同而异理解和影响群体成员的角色行为,需要了解角色同一•性、角色知觉、角色期待、角色 冲突等组织和群体角色的概念和现象1 )角色同一性个体对一种角色态度与该角色实际角色行为模式保持一致性也 就是说,当人们清楚地意识到环境条件需要自己作出重大改变时,就能够迅速 变换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行为2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作出什么样行为反映的认识和 理解人们的角色知觉及其所作出的相应行为反应,是以个体对群体或他人对 1=1己所扮演角色的期望行为模式为样板,以自己对于外界希望自己怎样做的感 知和解释为基础的3 )角色期待它是指群体或他人对个体所扮演角色的期望行为模式4 )角色冲突当个体面临多种角色期待时,如果个体服从于某一种角色的期待或 要求,却很难遵从另一种角色期待时,便发生了角色冲突五、地位地位(status)是个体在群体中的相对社会职位(social position)或社会等级(social rank)0一个人的地位高低常E运用地位符号(status symbols)来判断,如头衔、工作条 件、工作服等。

      个人在群体中地位的高低由多种因素决定对于正式地位来说,主要和职权有关; 对于非正式地位来说,主要和个体的威望有关第四节群体决策一、群体决策的特点1.群体决策的长处与短处主要优点如下:(1)更全面的信息和知识(3)限制个体的权利(5)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 主要缺点如下:(1)决策成木较高(3)从众压力(5)折中性方案(2)(4)(2)集思广益(4)增加了决策的合法性与管理性(6)更能承担风险决策速度慢,快速反应差少数人控制(6)责任不清2. 群体决策的效果与效率群体效果与效率与个体决策相比孰优孰劣,取决于它们被应用的环境、条件和问题,取 决于衡量它们所采用的标准通常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准确,决策质量更优,创造性更好,可接受性更强如果你 是以决策方案的质量、创造性或可接受性为主要指标来评估决策方式时,采用群体决策会优 于个体决策就决策效率来看,群体决策往往劣于个体决策,在解决同一问题时,群体决策一般总是 比个体决策更费时间、成本更高、决策反映速度更慢,还容易引发内部冲突,议而不决,从 而使决策效率较低当然,群体决策在某些例外情况下,其决策效率可能优于个体决策,例 如,当一种决策问题需要广泛的知识和信息时,群体比个体在寻求知识和信息上所花费的时 间可以大大减少,决策效率较高。

      群体决策是实现群体目标的有效手段,很好地运用群体决策,将有助于提高群体的效率 决策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任务的夏杂程度采用群体决策要考虑:待解决问题的 类型,群体成员接受或认同的重要性,群体成员个人特点,组织文化与氛围,时间限制几 个方面群体决策常常比较费时间,但代价比个人决策低从长远看,群体决策的效率高于 个人决策二、 群体决策的两种心理现象1. 群体转移是指在群体决策时,群体成员在集体讨论、评价和选择方案,做出决定的过程 中,倾向于自己的最初立场或观点的决策心理现象,群体转移致使群体决策在多数情况 下向冒险转移,在少数情况下向保守转移原因:(1)群体决策的责任分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