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县话的“给”字句研究语言文化论文.doc
4页道县话的“给”字句研究_语言文化论文 【摘要】本文讨论了道县话的“给”字句,包括动词“给”,介词“给”,“给”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或者已然的状态,以及“给”帮助构成疑问句等用法 【关键词】道县话;方言语法;给 一、引言 在现代汉语“给”字句中,“给”作为动词表示“给予”、“交出”的动作行为作为介词的“给”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用法是在受事主语句里引出施事来,作用与“叫、让、被”相似;另一种用法是引出受益或受损的与事来作助词时,直接用在动词前(可用于主动句或被动句) 关于现代汉语“给”字及“给”字句相关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成果而方言语法的丰富性与独特性,使得我们可以认为对“给”字句研究仍然有广阔的天地道县话作为西南官话的一个地方方言,与北京话有许多一致的地方,但是也有其独特的语法特点就“给”字而言,它是在道县话中经常使用的一个词,除了与普通话相一致的用法,比如用作动词、介词、助词,它还经常跟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完成与过去;另外,它还用于构成反问疑问句与选择疑问句下面分别叙述道县话中“给”字的用法 二、与北京话用法相同的“给” 1、动词“给” (1)表示使对方得到。
作为“给予”义使用时,可以带“了、给、过” ①他给给(了)我(一)本书数词为“一”时可以省略) ②给我点钱好去买点吃的 ③他讲他明天给我那本书 (2)动词“给”表示使对方遭受可以带“了”,一般必须带双宾语,也可只带第二个宾语(直接宾语或远宾语),但是不能只带第一个宾语(间接宾语或近宾语) ①你就该给他两下,让他做教训给”相当于“打,揍”) ②给他点打击,消下他的骄气 (3)动词“给”表示“容许、致使”,与“让、叫”相当 ①给他想下再决定怎么搞吧 ②抓紧点绳子,不要给飞了 2、介词“给” (1)引进交付、传递的接受者用在动词前 ①昨天夜里他给我们讲了以前参军时候的事 ②这个事情还是你自己给他讲好些 ③麻烦你帮我给他这封信 ④这把钥匙给你留到,以后你就可以随时来了 (2)引进动作的受益者 ①给汽车加满油,我还要开到镇上去的 ②他给我们当老师好几年了 (3)介词“给”,引进动作的受害者 “给”引进受害者,句子中的主要动词或是动词性词组都是对施事者消极的、无益的、有害的行为如: ①怎么把屋里给我弄得乱七八糟的啊 ②小心点,别把瓷器给人家弄碎了 (4)与“朝、对、向、跟”相关的“给”,如: ①你给他们解释下是怎么回事吧。
向、跟) ②给祖宗上香,还要给祖宗磕头向) ③给你脸上贴金了啊这回朝) (5)表示被动,相当于北京话的“被、替、为”如: ①他出了事,给抓到公安局去了 ②今天你就去耍吧,我给你值班嘛 三、与北京话用法不同的“给” “给”在道县话地特殊用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给”用在动词后,起到表示“已然”动作或状态的作用;第二,“给”用在动词前,构成选择疑问句式下面分别加以叙述 1、动词 “给”: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道县话表示动作已经完成的已然性句子,动词都需要加上“给”字才能使语句通顺,一些还需要加上“了”使句子自足可以与“给”相结合的动词主要是单音动词,如果动词属于动补形式,如“吃完、写好”等,这时“给”要在补语后或者动词加介词“给”后也可以,部分形容词后也可以加“给”,此时的形容词可以认为是动作词省略,只说了结果的补语如“好、完、够”等如果“给”字省略,就必须将动作的宾语说出,如可以直接回答人家“吃给(饭)了”,如果不用“给”字,就必须把省略的“饭”字说出,“吃了饭的” ①他们耍给回来了,带给蛮多吃的回来 ②他特别能吃,一餐就吃给半锅子饭 ③路修好给了,现在过去就方便蛮多了。
比较加了“给”与不加“给”的两个句子的区别: A.你要给回来那些钱回来了?B.你要回来那些钱 A句动词后加了“给”,就构成了一种过去的动作,因此还要加“了”使句子完整;而B句没有加“给”,说明动作还没发生,在这个祈使句中,“要”的动作明显带有将来性 2、“给” 动词,构成选择疑问句 此时的“给”既不是动词,也不是介词,从接触到的这些句子分析,“给”应该属于一个语助词,因为它可以和别的词,如“偶”可以替换这种情况又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名词/代词 给 动词( 给) 的 ①你给去的啊?(你去不去的啊?) ②福唻崽给来给的啊?(福唻崽有没有来?【“唻崽”是对男孩子的称呼】) ③你给要的噢?(你要还是不要啊?) (2)名词/代词 给 动词( 给) 名词/代词 ①你们给吃给饭了啊?(你们吃饭了没有?) ②银行给赔给钱给他们啊?/银行给给他们赔给钱啊?(银行有没有给他们赔钱?) ③学校给放给假了啊?(学校放假了没有?) ④你给找到(给)工作了? ⑤你们给讲给给他听给?(你们有没有告诉他?) ⑥你给算给那账的?(你算账了没有?) 说明(1):例⑤中,第一个“给”是语助词;第二个“给”是用来表示过去时态的助词;第三个“给”是介词,引来引进“讲”的对象;第四个“给”只是一个语气词,读轻声。
(2)以上所有句子中第一个动词前的“给”都可以替换为“偶”,如: “你偶去的啊?”,“你偶讲给给他听给?” (3)道县话的选择疑问句和反问疑问句,一般都需要在动词前加上“给”或者“偶”这样类似于语气停顿的词,句子才能成立也有不用“给”的情况比较以下几个句子: A、他们给来的? B、他们来给啦? C、他们(不)来啦? A句中“给“既用来构成疑问句,又表示未然的状态B句中的“给”用来表示已然的状态C句之所以不用“给”,是因为“来”的动作可以认为是当前的,并且是确定的,说话者只是对这一现实的一种不敢相信而要向对方确认 3、另外讨论一下道县话动词的重叠与“给”字结合的情况 相比较北京话而言,道县话的动词重叠形式非常少,如“扇扇风、吃吃饭、喝喝酒、打打牌”这些动词都是重叠后必须带宾语的道县一般用“动词( 给) 下”来表示动词的重叠,意义则是表示尝试,或者某种轻松闲适的动作,如前面举的“吃饭”重叠后是“吃下饭”,前者“吃饭”只是普通的动作,后者则带有主观色彩在里面给给”重叠,并不是表示尝试,而是“给”字加在动词后面的一种特殊情况,第一个“给”是使对方获得,第二个“给”是表示已然状态的一个语助词。
给”字经常在句中出现不止一次,像以上列举的例⑤,“给”字出现达四次之多,表明在道县人民的语言习惯中,能给句中某些词加以语气停顿的“给”字是非常重要而不可少的另外就动词重叠举例如下: ①你尝下(=尝尝,尝一尝)这种糖,真的蛮好吃 ②你走下(=走走,走一走)看,试下(=试试,试一试)这双鞋子合不合脚 ③你想下(=想想,想一想)的,肯定是放在哪里了,不会丢了的 ④你看下(=看看,看一看)这场电影,(是)最新版本的 ⑤你写下(=写写,写一写)这杆笔,好像还可以 ⑥他笑给哈(=笑了笑),我晓得他肯定是骗我的 ⑦你讲下(=讲讲,讲一讲)那天是怎么回事啊 由以上可以归纳出,“给”加在动词后,一般都是表示已然的状态,没有实在意义,这一情况也适用与动词的重叠形式 4、合音字“给我” “给我”加动词,用于祈使、命令,有两种可能的意思,要根据上下文区别 (1)表达祈使、请求时,通“替我、为我”可读为合音字,也可读为非合音字 ①牙齿让医生给我看下 ②给我打下饭,我等下才下去 ③给我写个评语吧,我明天要交表上去了。
④给我看下是怎么回事吧,晓不得怎么就坏了 例④中的“给我”,可以理解为“我”来看看,也可理解为“替我,为我”看看,但根据语境,即后一句“晓不得怎么就坏了”,“给我”应该是“替我”的意思 (2)表示说话人的意志和命令时,“给我”是合音字,合音字的“给我”动作的终点不是“我”,只是表示一种极强命令式而单用的“给”字都是表示一种给予义,不论动作的的终点是“你”或“我”以及其他事物 ①你给我滚出去! ②你给我起来,你个懒鬼,都这么迟了 ③你给我听好点,我以后都不会回来的 ④你今天就给我讲清楚,我怎么就对你不好了啊? ⑤明天你给我来早点,事情都做不完了 ⑥你给我做好点,不要又像上次那样让我重新拿过来 ⑦他给我把书还给给别个了 另外再分析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主语的构成情况 主语大多是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或由“你,你们”与表称谓的指人名词组成的复指短语,主语之前有时也会出现呼语表敬称的第二人称代词“您”和表敬称的称谓名词如“王先生,张校长”等也不能充当主语 “请”也是表示对听话人的尊敬的,一般不能用于该句式,若用的话,则表示强烈不满或讽刺语气 第二,可进入该句式的动词和形容词 “给我”动词短语属于祈使句类,因此它对动词的要求与一般祈使句相同,必须是自主动词,语义特征为[ 指人][ 自主][ 动作]。
若“给我”为否定性祈使句,那么某些具有[ 贬义]语义特征的动词性成语也可出现在动词的位置上如: 你少给我装模作样,我不吃这一套 四、结语 综合以上各种“给”字的用法,可以将其归纳为两种,一种是与北京话相同或者相似的用法,如:用作动词、介词、助词等;一种是道县话特有的语法功能,即“给”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已然的状态;另外就是“给”用以构成疑问句 【参考文献】 [l]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4. [2] 沈家煊. “在”字句和“给”字句[J]. 中国语文, 1999(2). [3] 周磊. 乌鲁木齐方言“给”字句研究[J]. 方言, 2002(1). [4] 沈明. 太原话的“给”字句[J]. 方言. 2002(2). [5] 隋长虹. “给我”动词短语句的多角度考察[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3(8). 。
